五、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

中法战后,1885 年 10 月,清政府决定建台湾为行省,以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在彰化境内设省城。台湾建省后的儿年内,经过划分调整,全省共三府、一州、十一县、二厅,地方建制初具规模。同时,还注意修筑炮台, 购置大炮,设电报局,修建铁路,设立机器局、军械局,开办新式学堂等。这些建设,有利于增强台湾的防务,提高台湾地区的社会生产力。

《马关条约》一签定,割台的消息便传到台湾。台湾人民“骤闻之,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①他们相继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湾民众集会,宣告的银不能运走,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全部留供抗日之用。台湾绅民还联名发布檄文,声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②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

① 《小说月报》第 6 卷,第 3 号。

② 《中东战纪本末》,《中日战争》第 1 册,第 203 页。

清政府将台湾割与日本,也激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许多报纸都充满了反对割台的激烈言论,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③的呼声。各地的爱国士绅和知识分子也纷纷上书政府, 痛斥李鸿章割台卖国。还有人赋诗填词,抒发对领土被割让的愤慨。如“台湾省已归周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元戎甘割地,上将竟投戈”等联语诗句,对慈禧太后等人的投降卖国进行了抨击。

然而,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于 1895 年 5 月 20 日命令台湾巡抚唐景崧率在台官员“陆续内渡”,撤出台湾。与此同时,清政府派李经方为“割台大臣”,由美国顾问科士达陪同,前往台湾办理交割手续。李经方在基隆口外的日舰上会见日本“台湾总督”,将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以及台湾的所有兵工厂、公物财产等清单交给日本。台湾就这样被出卖了。

台湾绅民决心自谋保台之策,在在籍工部主事丘逢甲的倡议下,5 月 25 日,组织了抗日政府,定名“台湾民主国”,年号“永清”。寓含永远隶属于清朗之意;推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兼抗日义军统领,驻台黑旗军将领、总兵刘永福为大将军。“台湾民主国”是在台湾已经成为“弃地”的情况下,由当地士绅联合清朝命官为御敌保台而建立起来的,是台湾人民反侵略反投降的产物。

日本为逼迫台湾人民投降,于 5 月 27 日派主力近卫师团从冲绳中城湾出发,分两路进攻台湾。5 月 29 日,一路日军从三貂角强行登陆。6 月 1 日, 另一路月军攻占基隆。这时,曾经扬言要守卫台湾的唐景崧和一些地主士绅, 纷纷内渡逃命,把大量武器军火留给了敌人,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台北。6 月 17 日,日本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宣布台湾总督府正式成立,表示要坚决镇压台湾人侵的反抗,不甘当亡国奴的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以徐骧、姜绍祖、吴汤兴等人为首领,与台中驻防的清军联合抗敌。刘水福也率军队坚守台南,与台湾人民共同抗击日军。

6 月中旬,日本近卫师团兵分两路进犯新竹,以打开通往台中的门户。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等人率义军和清军分统杨载云分路迎战,据险阻敌, 一直坚持到 6 月 22 日,才因军械不继、粮食断绝而后撤。新竹失陷后,各路义军继续活跃在城外四周。7 月 10 日,吴汤兴联络各军在新竹城东的十八尖山和虎头山与日军展开激战,损伤很大。姜绍祖被俘牺牲,徐骧、吴汤兴被迫率部突围。此后,徐骧所部义军退往大甲溪、台中一带,但仍不断向新竹发起攻势,大小 20 余战,牵制日军达两月之久。

8 月中旬,日军步步南逼,大甲溪形势危急。刘永福派吴彭年率黑旗军前来支援,徐骧等人与其议定沿溪设伏以待敌攻。8 月 22 日,日军进犯大甲溪,刚过溪岸就遭到了伏击,腹背受敌,纷纷落水,死伤甚多。次日,日军收买奸细,让其带路抄袭大甲溪,得手后又接连攻陷台中等地。

徐骧和吴汤兴、吴彭年等人率军退往彰化,以大肚溪为天然屏障,顽强阻击来犯之敌。8 月 27 日晚,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强渡大肚溪。次日晨,日军直逼彰化城东徐骧、吴汤兴部防守的八卦山。徐、吴居高反击,虽然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却又因日军收买奸细从后路偷袭上山而被夹攻。义军挥刀拚杀,吴彭年率军赶来救援,先后击毙日军 1000 多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但

激战中吴汤兴、吴彭年壮烈牺牲,徐骧仅率 20 余名义军杀出重围,退往台南

③ 《申报》,1895 年 7 月 15 日。

地区。

彰化失陷后,刘永福急派杨泗洪等人率黑旗军北上御敌,当地高山族人民也群起配合。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苦战,杀敌千人,收复云林,逼近了彰化。杨泗洪在战斗中殉难。这时,抗日军民缺饷缺械,清政府不仅不予接济, 还扣留了刘永福派人到大陆募集的捐款,封锁了所有去台湾的船只,使抗日军民无力再进一步发动攻势。

10 月上旬,日军 15000 余人在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的指挥下,从彰化倾巢而出,南犯嘉义。王德标、徐骧等人在城外暗埋地雷,诱敌深入,炸死700 多人。日军仓皇撤退,半路又被伏兵截击,死伤累累。北白川能久也身受重伤,不久毙命。日军卷土重来,轰塌嘉义城墙,涌入城中。王德标、徐骧率军浴血巷战,伤亡极重,只得杀出重围,退往曾文溪。

曾文溪距台南府城仅 20 公里,是保卫台南的最后一道防线。徐骧与王德标等人率军依溪设防,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10 月 19 日,日军以重兵压向曾文溪,炮火齐发,枪弹如雨。徐骧、王德标等人率领义军和清军拚死杀敌, 终因寡不敌众,徐骧阵亡,王德标下落不明。无数高山族和汉族的英雄儿女, 都在这次战斗中洒尽了热血。

台南孤立无援,士兵饥疲,弹械俱缺。刘永福乘英国轮船内渡厦门。10 月 21 日,台南陷落。

从 1895 年 6 月至 10 月,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战斗,

打了大小 100 多仗,抗击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

军 32000 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