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贵州苗、教、号军起义

1855 年春,台拱厅(今台江)张秀眉率领苗民抗税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两年之间,起义军连克黔东南、黔东诸府县。同时,布依族杨元保于独山,水族潘新简于九阡(今三都),侗族姜映芳于天柱,也分别起义。诸路起义军与张秀眉相互配合,整个黔东与黔东南各族起义军联成一片。

1857 年 8 月,汉族刘义顺、胡二黑在石阡荆竹园起义,称号军。他们与苗民起义军互相支援,先后攻下了思南府属的一些州县。

① (民国)《永淳县志》;《永淳县地方治乱纪要》第 3 页。

斋教军是何得胜、潘民杰领导的一支汉、苗、布依各族混合组成的起义队伍,人数逾万。数年中,斋教军占领了省会贵阳周围的十几个城池。

1857 年,黔西威宁的苗、彝农民万余人,借宗教聚会方式起义。他们以陶新春、陶三春兄弟为首,在毕节县猪拱箐建立据点。不久,黔东南苗民起义军岩大五部进入黔西。他们联为一体,攻毕节,克大定,又攻占了云南镇雄、四川高县、珙县等城,并在海马姑开拓了新的根据地。

贵州各支起义军在斗争中此呼彼应,互相支援。当张秀眉向黔东进军时, 天柱、思州等地数百屯汉族农民,“蓄发相从,输金纳赋,千里应声”。① 号军攻打城池,苗民主动运粮接济;或小挫,“则苗、教大出救授,钲声满山谷”。清方记载说:“攻苗匪则号匪梗其中,击号匪则教匪继其后。”②

1867 年湘军入黔,挟洋枪洋炮的优势,轰毁义军堡砦。次年 2 月,湘军

攻破荆竹园,将号军“俘斩略净”。接着向南进犯,连下 30 余砦,张秀眉转至湘西。苗军在湘西连获胜仗,湘军被迫东还。清政府增派湘军精锐万余人阻截苗军归路,使苗军西返时遭到重大损失。

在黔西,滇、川清军合攻陶新春兄弟起义军。经过半年战斗,猪拱箐、海马姑先后被攻破,陶新春兄弟被俘牺牲。黔中的教军,亦遭失败。

此后,张秀眉苗军陷于孤立。湘军深入寻战,所过村寨,烧杀殆尽。苗军据险坚守,并不时主动出击。1869 年 5 月,张秀眉、包大度集合苗军万余设伏于黄平县的黄飘夹谷,一举歼灭湘军七、八千人,毙敌将领数十员。清军不断增援,于 1870 年 11 月攻陷台拱。1871 年 5 月,义军被迫撤出凯里, 退保雷公山。1872 年 3 月,再退乌鸦坡。最后,包大度受伤牺牲,张秀眉被俘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