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一、新阶级的产主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道路艰难曲折,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它一经产生。就必然要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中国近代第一代产业工人,最早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用的中国海员。由于外国资本相继在中国开设工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中国产业工人的队伍也随之扩大。随后在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中国民族近代企业中,工人的人数也日渐增加,至 1894 年,除了码头工人缺乏统计数字之

外.产业工人共有 10 万人左右。在约 10 万工人中,外国资本企业中的工人约占 35%;洋务派经营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工人约占 37%,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的工人约占 28%。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因此,从产生的时间上说,中国无产阶级要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了近三十年。而中国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也主要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工人转化而来, 而是破产的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早期的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虽然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几年,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但它却是一个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个来源,一是由那些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另一个来源则是由那些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变而来。这两部分人,形成中国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层,即上层和中下层。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大部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比较雄厚。他们与外国资本和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其中不少人都在清政府的一些机构中取得一定的官职头衔,或者在农村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具有亦官亦商或绅商兼备的多重身份。例如,1887 年创办宁波通久源纱厂等企业的严信厚,1891 年在上海创办华新纺织新局的唐松岩、聂缉椝,在天津创办自来火公司的杨宗濂,1882 年在上海创办公和永丝厂的黄佐卿等等,就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性人物。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所办的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资金也较少,有的则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虽然也采用机器生产,但大都机器设备陈旧落后,经营状况也远远不如资产阶级上层所办的企业,他们不但得不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官僚势力的帮助和扶植,而且还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击。因此,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矛盾比上层较大,联系比上层为少。尽管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企业得到发展,但是却很少有这种可能和条件。早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上层和中下层之分,但是作为一个新兴阶级的整体,仍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并且必然要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又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彻底反侵略、反封建压迫的坚决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带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和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同时又带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动摇性。

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洋务运动的产物。而这两个新的社会阶级的产生,结果又导致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反抗和对洋务运动的否定。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没有按照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意图行进;洋务派“求强”、“求富”的主观意图也没有实现。新的阶级将要开辟新的社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