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场革命和由它引起的世界革命高潮,对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十月革命后的第三天,即 1917 年 11 月 10 日,上海《民国日报》上即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接着,在报刊上不断报道俄国革命的消息。由于消息大多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因此,中国报纸报道的情况是比较混乱的。很快俄国革命局势得到胜利发展,中国舆论逐渐明朗起来。1918 年 2 月,《申报》上登载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消息,中国人民热情欢迎并关注十月革命的胜利发展。

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十月革命采取真诚欢迎的态度。在他指导下的上海《民国日报》,于 1918 年元旦发表了“吾人对于此近邻之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的社论。同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①这份电报表达了孙中山对俄国人民的友好和祝贺的心情,也表明他的进步。

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学习的榜样是西方国家,效法的是旧式的资产

① 《〈女神〉之时代精神》,《创造周报》第 4 号,1923 年 6 月 8 日。

① 见《政治周报》第 2 卷,第 5 期。

阶级革命,结果失败了。那时,也有人知道马克思和他的一些主张。1899 年4 月出刊的《万国公报》(基督教广学会办),登载李提摩太节译《大同学》一文,即提到马克思的名字,译为“马克偲”。1902 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绍过马克思及其主张。而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学说介绍较详细的是朱执信。他在《民报》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如

《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并评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天义报》,刊登过恩格斯 1888 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译文,还译载过《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孙中山在 1912 年也曾称赞马克思学说,认为“麦氏

(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①但是,他们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 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始终是 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十月 革命胜利的鼓舞,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 1915 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开始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8 年 12 月创刊的《每周评论》, 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于 1918 年 7 月在《言治季刊》上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指出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希望中国人民迎接新的革命潮流。11 月,北京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庆祝欧战胜利大会,李大钊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赞扬十月革命的胜利。同年出版的《新青年》第 5 卷第 5 号上,发表了这篇演说词和他的更详尽的论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两篇文章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李大钊把他主编的《新青年》第 6 卷第 5 号

(1919 年 5 月)编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他写的长篇论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指出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三者是不可分的,而阶级斗争学说恰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他写道:“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力的学说”,“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①尽管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还是不完整的,也有错误,但正如鲁迅在《守常文集序》一文中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刽还组织了“马客士主义研究会”,团结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1919 年 4 月出版的《每周评论》第 16 号,摘译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文前的按语说:“这个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见,⋯⋯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

1919 年 5 月,在李大钊主持下,《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 陆续刊载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文。《晨报副刊》“名人小史”栏中,也曾刊登了《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奋斗生涯》等文章,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事迹。1919 年 7 月在长沙创刊由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对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起了重要作用。这样,马

① 《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 2 卷,第 518 页。

① 《新青年》第 6 卷,第 5、6 号。

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种种主义,如民主主义、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尤其是无政府主义在当时很有影响,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往往混在一起。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其中的一种思潮,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很清楚。瞿秋白的话反映出实际情况:“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 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严重的斗争和艰辛的历程,才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产生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中国的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胜利的道路。

①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740 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

② 《饿乡纪程》,《瞿秋白文集》(一),第 23—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