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当太平天国在安徽战场屡遭失败时,在苏浙战场也出现了十分不利的因素。曾国藩取得统辖四省军务大权后,号令统一,筹饷较易。他自己坐镇安庆指挥,委曾国荃率湘军主力由皖北沿长江东下,进攻天京!继派左宗棠率另一支湘军由江西进犯浙江。左宗棠(1812—1885 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原来是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客,曾竭力支持湘军。曾国藩把他延入幕府,后来命他帮办军务,叫他招募兵员,领军作战。左宗棠率军进入浙江后不久,便被任命为浙江巡抚。他勾结英、法侵略者,镇压浙江的太平军。

1862 年 1 月,李秀成分兵五路,由苏、杭出发,再次进攻上海。反动势力在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公所”,策划防守方案和筹措饷械。在上海的英、法侵略军增至数千人,华尔的洋枪队改称“常胜军”,扩编至 5000 人。4 月初,英、法、俄侵略军和华尔的“常胜军”联合清军,向沪西的王家寺、罗家港等太平军阵地进攻。由于太平军的几个阵地被迫相继放弃,上海得以解严。

4、5 月间,李鸿章率淮军从安庆乘坐轮船到达上海。李鸿章(1823—1901 年),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翰林院编修,曾助吕贤基在安徽办团练。1862 年春,他奉曾国藩之命,仿照湘军营制,在安徽编成一支拥有 6000 余人的淮军,成为继湘军之后又一只重要军阀武装。李鸿章到达上海之后,清政府授他署理江苏巡抚,不久实授。在官僚、豪绅、富商、买办的支持下,他与外国侵略者积极合作。

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5000 余人,与李鸿章的淮军配合,于 5 月中旬进犯奉贤南桥镇。双方战斗激烈,太平军杀伤了不少侵略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但终因伤亡过多,南桥失守。李秀成亲率精锐万余人反击, 在太仓大败敌军,乘胜克复嘉定。6 月初,太平军又在青浦大败敌军,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收复县城。太平军又一欢进逼上海近郊,侵略军龟缩上海不敢出战,曾国藩等人嘲笑说:“夷人之畏长毛,亦与我同。”① 正当此时,曾国荃率湘军扎营雨花台附近,围攻天京甚急,洪秀全几次严催李秀成率师回援。太平军不得不挥戈西向,第三次进取上海功败垂成。

1862 年 10 月,太平军与湘军在雨花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李秀成、

李世贤率军 20 余万,装备了相当数量的洋枪洋炮,向湘军发动猛烈攻势。曾

国基全军约 3 万人,凭借深沟高垒,坚守顽抗。太平军围攻 46 天,虽毙伤湘军约 5000 余人,但未能击破营垒。11 月,李秀成撤兵。这次战役中,太平军兵力和装备上都占优势,却未能取胜,损失不及万人就居然退兵。此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李秀成所说的“正逢天冷”“未带冬衣”和“兵又无粮”, 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太平军的士气不振,战斗力衰退。王闿运的《湘军志》认为:“盖寇将骄佚,亦自重其死,又乌合大众,不知选将,比于初起时衰矣。”从这段评论中,可以看出太平军存在的致命的弱点。

① 《议复调印度兵助剿摺》,《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 16。

李秀成退兵,洪秀全大怒,将他“严责革爵”,随后又命他渡江北征, 企图诱使围攻天京的湘军回援江北。1863 年 3 月,李秀成率军渡江转战皖北。清军采取“专守为稳,以逸待劳”的防御方针,太平军所到之处“攻又不下, 战又不成”。皖北在战争破坏下,赤地千里,烟火断绝,太平军得不到粮食补给,加上沿途征战,疲劳过甚,饿死、病死者很多,士气低落。5 月,李秀成只得回师东返。在江浦渡江时,又遭湘军袭击,伤亡惨重。太平军这次进兵皖北,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却损失战士十数万人。

这时,太平军的处境已非常不利。

在浙江,1862 年 5 月,英、法侵略军出动军舰 6 艘,陆战队人员约 400 人,伙同清军进攻宁波。经过激烈战斗,法国舰队司令耿尼重伤毙命,而太平军也因敌我力量悬殊,撤出宁波。侵略军攻陷宁波后,成立了“中法混合军”(“常捷军”)和“中英混合军”(“常安军”、“定性军”)。外国侵略者和清军结为同盟,向太平军进犯。太平军英勇抵抗,于 1862 年 9 月在慈溪击毙来援的“常胜军”统领华尔,1863 年 1、2 月间,在绍兴屡败反动联军,先后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及其继任者塔提夫。但这些局部战斗的胜利,不能弥补整个战场的被动局面,慈溪、绍兴等城先后失守。这时, 衢州、严州、金华各府县也相继被左宗棠的湘军攻陷。此后,左宗棠湘军和“常捷军”全力进攻杭州。1864 年 3 月,杭州的粮道和交通线都被切断,太平军难以据守,守将陈炳文动摇,钱桂仁率部千余人献城投降。

华尔被太平军打死后,“常胜军”的统帅权由英国人戈登继任。戈登曾参加过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侵略战争,干过“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圆明园”的罪恶勾当。①他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编了这支雇佣军,加强了炮队,使它正式成为“英国国外派遣军”。

在江苏,英、法侵略军和戈登的“常胜军”伙同李鸿章的淮军组成的联合武装,配备了优势的炮舰、轮船和洋枪、洋炮,以上海为基地,向西进犯。1863 年 2 月,中外反动武装一万数千人进犯太仓,遭到太仓军民的奋勇反击, 伤亡很重。5 月,戈登统领“常胜军”会同淮军攻陷太仓、昆山。9 月,进逼苏州。太平军战士在慕王谭绍光(壮族)的率领下,英勇地抵抗五六万中外联军,“寸土不退”。李鸿章和戈登因强攻损失重大,遂致书谭绍光,妄图诱降。谭绍光坚决抵抗,“宁可拼掉最后一滴血,也决不投降”;①而以纳王部永宽为首的苏州其他守将密谋叛降。12 月 4 日,郜永宽等刺杀谭绍光,献城投降。过了两天,这伙叛徒都被李鸿章杀死。

苏州的失守,标志着太平天国苏南根据地已经陷于绝境。但是,广大太平军仍然继续奋战。1864 年 4 月常州战役中,太平军以长矛、石块进行顽强抵抗,“坚决面对敌人,为效忠于自己的高贵事业而死”。守将护王陈坤书身先士卒,激励将士拼死抵抗。当他被俘后押到李鸿章面前时,昂然直立, 拒绝投降,愤然指出:“要不是戈登及其军队协助你作战,我定叫你毫无办法从我手中夺取这城池。”②

1864 年 4、5 月,太平军苏南、浙江、皖南根据地全部失去,天京的形势比以前更危急。天京城外太平军的防御工事已被破坏殆尽,四面被曾国荃

① 王崇武等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 148 页。

① 《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 206 页。

② 《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 242 页。

的湘军围困,内无粮食,外无援兵。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但洪秀全对他严加斥责,说:“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统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 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③

1864 年 6 月 3 日,天王洪秀全病逝。长子洪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那时, 干王洪仁玕外出征粮调援未回,守卫天京的太平军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下,仍然为保卫京城而顽强战斗,7 月 3 日,地保城失守。湘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地道,埋炸药轰城。7 月 19 日,湘军轰倒城墙,蜂拥冲入。守城太平军抱着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与冲进域的湘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但终因力量悬殊,天京沦陷。曾国荃攻入天京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①繁华的天京城完全变成一片瓦砾场。

天京陷落后,幼天王突围到安徽广德,与洪仁玕会合。洪仁玕保护幼主, 率部转战皖、浙边界,9 月底入江西。失败后,幼天王遇害,洪仁玕也被俘, 慷慨就义。

李秀成在天京陷落后,走入天京东南的荒山中,被湘军俘获。他在囚笼里写下了几万字的供词。李秀成的供词保存了太平天国很多史实,总结了经验教训,但提出“收齐章程”十条,向曾国藩示意招降太平军余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曾国藩在他写完供词的当天,就把他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