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至上”到“技术至上”

按照熊彼特的经典定义,所谓创新,是由富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 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更一般地,利用一种生产新商品或用新方法生产老商品的没有试用过的技术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等在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①现在, 人们一般从技术、企业的组织和宏观制度这三个层次,来讨论创新问题。由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济的制度和结构从本质上讲是人为安排的,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地点,相对稳定且不易改动,而技术创新则不然, 它处于始终不断的发展之中,是最活跃、最易变的因素,影响着经济的波动。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引致创新的成因有科技进步、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竞争、对政府管制的反应等,其中,科技进步是第一位的。

从美国市场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历史看,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资本积累,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也是西方经济学说史的传统观点。无疑,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资本投入的增长确实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增长。肯德里克(J·K·Kendrick)的研究证明, 1889—1957 年间,美国私人经济增长率是 3.5%,其中 1.7%归因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1.8%则是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要素生产率主要内容是技术进步、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资源配置的效率、规模经济等,“表明技术进步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决定作用”。 1971 年,他又分析了 1948—1966 年美国私人经济增长,计算出这期间经济增长率是 4%,其中 1.5%归因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2.5%归因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①登尼森对美国 1929—1982 年的经济增长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技术进步因素对美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55%。②

因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和重视,被认为是“一切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作用的因素”,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机制在于“不断的技术进步及其扩散的多重效应”。罗斯托指出,现代经济增长是以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为核心、为特征的,“它植根于现代技术所提供的生产函数的累积扩散之中”。③夏皮罗则把“本世纪初以来平均每个工人产量增长率中的三分之二归功于技术进步的因素”。④

市场变化和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决定着市场在波动中向前发展。技术创新意味着活跃的和非均衡的发展变化,因为不

①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164 页。

①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a9 年版、第 94 页。

② 张余瑞:《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 页。

③ w·w· 罗斯托主编:《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5 页。

④ 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第 596 页。

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程度均不尽相同。首先,技术创新的机会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中的分布不均匀,也不可能均匀,进展的速度也不一样。有的产业部门的创新速度快,有的则相对慢,一般说来, 在主导部门最快,如美国的军事工业、航天工业等。其次,不同企业的模仿比例(采用某种新技术的企业占该部门企业总数之比)、模仿的相对盈利率(模仿与守成二者的盈利率之比)、模仿的投资额及其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也不相同,①因而影响到各部门企业技术革新速度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第三,创新周期本身呈 S 型。可以把它归结于两个主要类型:在一定的技术状态下,进一步的技术改良可能性有限。在一定的渗透速度下,进一步的市场渗透的可能性有限。通常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降低成本的改良创新可以加快产品的渗透速度,市场的饱和将成为产品改进的强大推动力,这样销售的下降是可以被阻止或推迟的。②

创新主要是指能够给创新者带来追加利益的技术的和制度的变革, 创新者必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技术创新及相应投资决策是着眼于未来的,存在投资者的预期问题,各个投资者之间的选择必然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包含着不稳定性。二是技术创新具有生命周期,即依次经过初创、开发,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初始和开发期,投入多产出少, 甚至可能出现负收益。如果企业竞争战略追求短期利益,那么,在产品的多样化和更新上,便会出现经理积极性不大的现象。尤其在周期长的项目上,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