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旭日东升”到“山姆中兴”
前些年,日本产品横扫美国。1985 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有人形容这为“旭日东升”(RlsINGsUN)。对此,美国朝野反应不一,不少人得了“恐日症”,将日本视为敌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经济构成“致命威胁”,有的势力集团甚至主张将日本列为“敌国”。另一种则不以为然,称对日的恐惧是喊“狼来了”。不管怎样,各方都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予以重视,并全力以赴地应战。
1993 年以来,美国国内经济环境开始得到明显的改善,在美国的相对衰落过程尚未完全展开之前,就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逆转:①
——前些年美国经济的痛苦调整已初见成效,经济增长率迄今已连续三年居西方之首, 1994 年高达 4%。预计今后几年内,美国的增长速度仍将领先于德、日两国,或者至少持平。特别是过去长期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政府预算赤字恶性膨胀势头得到遏制, 1993 财政年度的赤字
为 2549 亿美元,比 1992 财年的 2902 亿美元下降了 12%, 1994 财年更降至 2030 亿美元,降幅高达 20%。——1989 年,美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1993 年,重新夺回制成品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自 1985 年来,美国出口年均增长率约 9%,远远超过日本的 6.6%和德国的 4.2
%。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 13%,高于日本的 9%。
——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学院和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表的1994 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报告中,美国名列榜首,从日本手中夺回丢失了
8 年之久的国际竞争力冠军宝座。1994 年,美国汽车产量超过日本,重新夺回最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并从数量、质量、品种、价格全面超过日本,平均每辆汽车的成本比日本低 2000—3000 美元。1993 年,美国占世界半导体市场的 41.9%,重新占据世界第一。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日本高 17%,比德国高 21%,而劳动成本比其他西方国家加权平均低约 30%。自 1985 年以来,美国生产成本年增 1.1%,日本 1.7%,欧洲 2.5%。在服务业方面,美国的领先地位更为突出,其商业零售效率是日本的两倍,电信业效率是德国的两倍,银行效率比德国高三分之一。美国报刊指出,美国公司已经在一系列关键工业中,“都把日本对手推了回去”。
——不仅如此,美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资本流入国。过去两年,流入美国的资金每年均超过 700 亿美元,被称为是世界巨大的资金“吸盘”。
外国在美国的公司每年要向美国政府交纳 160 亿美元的税金,支付美国
工人近 11000 亿美元的工资,对美国的经济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市场强项正在发生移转。从产业调整上看,
① 参见李琮:“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重大变化”,载《新华文摘》1995 年第 4 期。
欧洲国家传统产业如机器、钢铁、汽车、化工等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展较慢,在信息革命高潮来临之际,调整压力很大。日本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电器、汽车等受到冲击,政府规章太多、限制太多,企业制度的弊病不断显现出来,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经济对灵活性的要求, 日本经济需要“拓展出新的领域”。
根据英国一家权威经济机构 EIU 的分析,在市场规模指数(指某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纳入指数分析的有:总人口、城市人口、个人消费开支、钢铁电力消耗、电话电视汽车拥有量等)上,美国雄踞榜首,占 20.27%,日本位列第二,为 10.04%,中国第三,为 9.98%,俄国第四,5.71%,印度第五,4.91%。德、意、法、英、巴西分别列第六至十名。从市场强度指数(指市场的富裕程度,纳入指数分析的有: 人均收入、生产及消费指数、人均汽车占有量、钢铁消耗、电力生产、个人消费开支、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美国仍居第一,日本第二,德、加、意其次。①从需求角度看,奈斯比特指出,人类的发展经过前三次浪潮(农业、工业、服务业),正向后三次浪潮推进,即信息和高技术、度假和观光、宇宙经济,而在后三次浪潮中,美国的现实需求都高于日本和德国,这是评估美、日、德竞争力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随着新的产业革命到来,美国国内市场的优势将再一次显示出来。所以,对美国国内的“山姆中兴”(RlSING SAM)之说,不能简单
地以一句“美国人的自大”而蔽之,其中的背景和根据,应予以恰当的评价。后 记
起初接受本书写作任务时,想法很简单,一是想通过撰写书稿,“强迫”自己多看点书,增进对美国经济的了解,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另一就是为读者提供一本对了解美国市场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有所助益的小册子。前一个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而后一个目的却只能说是“未遂”之愿。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书越看越多,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 而时间越来越少,只好将原先的目标一降再降。如果读者在这不到 16 万的文字里,能找到那么一些有点意思、对启发思考有所帮助的东西,我就已深感快慰,这几个月的活没有白干。
眼下已有数本关于美国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著作面世,如林珏的《美国市场经济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白景明的《美国:自
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武汉出版社 1994 年版)等。这一方面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自己从中汲取了不少素材和观点,获益匪浅。另一方面, 也加大了本书的写作难度,在这几个月,脑子里一直想着如何避免重复, 如何去找角度。后来,索性信手写去,以至于现在读者看到的东西甚不规整,有些像散记的感觉,这种形式,能否为读者接受,心里没底。
时事出版社的白汉香女士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责任编辑苏绣芳女士在这一堆电脑打出的、有时简直是杂乱的文稿中, 仔细地修改、润色,帮助我理清了思路。我的导师罗肇鸿教授,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美研究室的柯居韩教授、宿景祥博士、谷文艳女士、张运成先生,世界经济研究室的周荣坤教授、侯若石教授,都给了我宝贵
① 引自《现代市场经济周刊》1994 年第 7 期。
的指导和帮助。我的妻子郑迎平女士和女儿伊达,一直是我莫大的支持和督促力量。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其他参考文献恕不一一列出。
文中错误之处,由作者承担责任,敬请批评指正。
作 者1995 年 6 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