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工作伦理

在美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由此形成了社会上尊重富人的风气。即使是在 19 世纪末期,被指责为“强盗大王”的靠残酷剥削发家致富的大垄断资本家,如石油业的洛克菲勒和钢铁业的卡内基,在他们那个时代也是“广泛地受到钦佩的”,他们并不缺少公众的推重或者来自教会、大专院校的支持, 因为那里有些社会达尔文进化论者把他们说成是在生活的无情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最适者”。②

“从牛身上榨油,从人身上赚钱”,是对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美国绝好的概括。从表面看,美国社会中这种赚钱的冲动与以往并无什么不同之处,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利己主义是“人类的本性”,而金钱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谋利、获取、赚钱,尽可能地赚钱,这类冲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见之于侍者、士兵、贵族、十字军骑士、赌徒和乞丐。可以说,凡是具备了或者曾经具备客观机会的地方,这种冲动对一切时代,地球上的一切国家的一切人都普遍存在。马克斯·韦伯说过一句名言:“贪得无厌绝对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市场经济的发育,迫切需要一种道德规范。资本主义不能雇用那些

奉行漫无纪律的“自由劳动”教义的劳动者,正如它不能用在同他人的交易中完全不讲廉耻的商人一样。那么,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又是什么呢? 在韦伯看来,赚钱也必须受一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而不能是不择手段的。理想抱负、自我克制、克尽天职、勤俭致富等,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

①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2 页。

① 杜蒙德:《现代美国》,第 449 页。

② 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第 44—45 页。

工作伦理和道德基础,完全不同于诸如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欺诈等“贱民资本主义”的营利欲。在这种贱民精神泛滥的社会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致富的冲动之所以不同于以往,在于获取经济利益不再从属于人,不再是满足他自己的物质需要的手段,因为尽量地赚钱,把赚钱当作目的本身,从个人幸福或对个人的效用来看,显然是完全超然的和绝对不合理的。这种自然关系的颠倒,恰恰正是“资本上义的一项主导原则”。①

他认为,新教禁欲主义创造了一个适当的伦理,这种伦理通过作为力上帝增光和人的世俗成就之间的劳动这个联系中介,使人过着合理系统的道德生活,这种道德生活又与商业洁行一致,并转化为一种刻意追求成就的品格,进而促成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在美国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上述工作伦理和道德规范得到很好的遵守。当时,美国处于一个工作至上的“忙碌的时代”。特别是北部的每一个社会,都像是“一座蚁冢”,里面的活动非常忙碌,并且经常在同其他的蚁冢互相交流,人们都在工作,或者至少是装出工作的样子。最使当时去旅行的英国游客惊叹的,无过于完全没有公园和游乐场所, 没有竞技和运动,也没有乡间散步之类的简单娱乐。北部的美国人还没有学会怎样使用闲暇时间;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于工作。①美国社会对市场道德一直是很看重的,注意提倡尽义务、创造、勤奋、节俭、为人类服务等清教徒式的优良品德。在南北战争之前,当美国开始出现对物质成功的追求而产生的拜物主义浪潮,公共行为水准下降,人们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贪图享乐之时,就有不少有识之上担心在年轻的共和国创业时的艰苦奋斗中培养起来的文明道德可能会丧失殆尽,一些政治领袖在19 世纪 40 和 50 年代就提出警告,要防止产生“一个意志消沉、自私自利的民族”。②

美国的经济成功与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市场道德约束是分不开的。有人列举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几种:独立自主,高度赞赏个人个性而不是集体划一;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强调成就与成功;崇尚权威;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乐观主义,等等。一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人民的勤劳、节俭、克尽天职的工作态度、守时守信的职业道德总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