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自组织”功能

系统论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自组织”机制,这种“自组织”机制用不着人为的推动,就足以比计划更有效地让经济有序运转。

其实,所谓市场系统的“自组织”或“自我调节”功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 18 世纪,从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开始,经济学家们逐渐地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体和一个统一体来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一些著作中, 就深刻揭示了社会经济过程中的自动调节与反馈的联系,如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市场的竞争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强制调节功能。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十分强调认识世界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生活,强调深入考察一切系统的“自己产生、自己发展、自己控制、自己调节和自己灭亡”的功能的重要性。

瑞士生物学家皮亚杰发现,任何结构都具有三个基本性质:整体性、交易性和白身调整性。①一个有生命的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在正常的生命机体中,其中任一部件都以一定的组织性和多样性处于一定的稳定状态,并且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调节, 保持系统的稳态。艾什比指出,社会像生物系统一样具有稳定性,系统自身内部可以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譬如,人间虽有疾病,有庸医, 但人身上总似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力量,可以突破一切难关,恢复原来的健康。”①

① 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第 2 页。

①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315 页。

经济系统与物质世界各类系统的运动发展一样,既不是由于什么神的第一推动力,也不是由于什么人的主观意志力,而是经济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不断协调各于系统的关系,以消除紊乱而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不断再创造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并向新的有序方向发展的内在组织功能。它首先是一种“内生的”力量,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进化的推动力,它不是由于外部的系统赋予的。当满足它的基本条件后,它便自动地工作,而不需要从外界为它注入动力。同时,它又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不是显现于系统运行的表面,不能用量化单位来衡量,而且常常是一个“黑箱”或“灰箱”。

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直到货币主义兴起之后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占据多数的观点是经济体系内在趋向自动稳定的“自动稳定说”, 其基本信念是:(1)一个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运行的经济体系,在没有外力或外生变量作用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态均衡或长期缓慢增长的状态, 而在受外力或外生变量作用的情况下,经济体系将出现波动,但当外部作用撤销时,经济体系又会自动地趋向新的静态均衡或长期均衡的缓慢增长状态。(2)经济体系总产量水平所受到的唯一约束是总资源约束, 即市场经济体系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或“自然失业率”状态。 (3) 经济体系中每一微观利益主体出于利己动机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然而在经济体系达到稳定均衡时,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都同时实现。(4)政府作为外生的经济变量,任何形式的干预经济或稳定政策都是无效的或有害的,因此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人们很难想象,将美国近两千万个经济实体,都由一个社会中心统起来,规定每一种商品的价格、生产数量和交换渠道,规定每一个企业的投资政策和技术水平,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曾有人统计,要是没有自动交换机,按照现有的通话量,差不多美国所有妇女将只有一种职业——接线员。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功能要比自动交换机复杂多了。萨缪尔森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经济的自组织机制:以有 1200 万人口的纽约市为例,如果没有物品经常流入和流出这个城市,它在一星期内就会处于饥饿之中。而它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食物,来自五十个州、来自世界各地,“那 1200 万居民如何能每夜安眠而不生活在恐怖之中,担心这个城市所依以为生的复杂的经济过程会受到损坏而停顿下来呢?因为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机构来强制或统一领导所有这一切!”千百万人生产着千百万种商品,大致都是由他们自己意志支配的,而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计划。竞争制度是一架精巧的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发生无意识的协调作用。它也是一具传达信息的机器,把千百万不同个人的知识和行动汇合在一起。“虽然不具有统一的智力,它却解决着一种可以想象到的牵涉到数以千计未知数和关系的最复杂的问题”。①

正是具备了这种对生产和消费起自发的调节和协调能力,使市场存在着自动趋向均衡的内在的秩序性。有人将之称为“多元决策的横向网状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无数个自主经营的企业通过市场相互耦合, 产生一种“类似自然力”的合力,调节着资源的配置和供求关系。这种

① 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60—61 页。

以市场为轴心、以交换为媒介、以竞争为基本手段的自组织机制乃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