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也有失灵之时

在自由竞争时期,市场经济主体只有消费者和厂商两个,政府是游离于市场之外的。萨缪尔森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主体还有“第三者”, 那就是政府。正由于存在市场失灵,人们希望通过国家干预这只“有形之手”,予以克服。如果政府干预行为是科学的、适度的,应能克服市场的缺陷,促进效率、公平和稳定目标的实现,从而收到社会所预期的效果。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使政府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固有属性”,不再是游离于市场之外的“外生因素”和异己力量。在 20 世纪,实际上不存在“传统的”市场与国家的对抗,因为市场和国家是互为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

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人们对市场失灵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又似乎过头了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市场失灵,而对国家干预寄予过大的希望。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证明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政府失败”的存在。70 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陷入“滞胀”的困境,国家全面干预的弊病暴露无遗,“政府失败”成为新自由主义的攻击目标。里根总统力图予以扭转,但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却使美国经济在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陷入严重衰退。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当选,显示政府重又振作起来。这一进程不只是对政府干预的简单肯定或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不断加深,理解更加全面,正在探索政府的新经济职能,国家干预本身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本节分析一下政府失灵的表现,并从解除管制、政府分权和制定产业政策等几个则面,介绍美国政府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进行的变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