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放宽农村政策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文化大革命”在经济领域内留下的后遗症主要是工矿企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陷入混乱,商业流通堵塞,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1976 年,是“四人帮”对生产建设破坏最严重的一年,工农业总产值比年只增长 1.7%,大大低于计划要求增长 7

—7.5%的速度。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多没有完成原订计划。国家财政收入完成 776.6 亿元,比 1975 年减少 39 亿元;财政支出 806.2 亿元,比 1975

年减支 14.7 亿元;1976 年出现财政赤字 29.6 亿元。1974 年到 1976 年这三

年,由于“四人帮”的捣乱破坏,同正常情况相比,工业总产值损失 1000

亿元,钢少产 2800 万吨,财政少收 400 亿元。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不久,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铁路堵塞的问题。1977

年 3 月,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 1977 年的国民经济计划,通

过了国家计委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 1977 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会议针对当时经济领域存在的思想混乱,提出了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不要搞好生产、要不要规章制度、要不要社会主义积累、要不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要不要引进新技术、要不要坚持计划经济等“十个要不要”的问题。这对于批判“四人帮”的反动谬论,澄清人们的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会议还提出,要着手解决当前国民经济中的一些比例关系不很协调的问题,要搞好企业的整顿。但是,当时对“四人帮”长期干扰破坏在经济领域内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没有及时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而是急于求成,要“大干快上”,继续沿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老路子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虽然如此,1977 年国民经济仍得到比较快的恢复,扭转了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面。1977 年工农业总产值为 49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国民收入为 26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14.3%。农业生产虽然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没有完成原订计划,但由于广大农民的努力,大大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农业总产值虽比上年增长 1.7%,但粮食产量比上年下降 1.2%。

1977 年 11、12 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计划会议,研究长远规划问题。会议所确定的生产建设指标和奋斗目标,超出了现实的可能性,脱离了我国的国情。这种高指标、大计划,助长了当时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在 1978 年 2 月的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华国锋提出了国务院

关于 1976 年到 1985 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这个纲要的执行,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和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失调的严重后果。虽然,当时全党还没有认识“洋冒进”的错误,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已经从实际出发,寻找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新途径新办法。

为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1978 年初,中共中央提出“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针”。5 月 5 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篇文章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起草的。在文章起草过程中,邓小平曾与研究室负责同志作过谈话。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处理分配问题如果主要不是看劳动,而是看政治,那就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政分配了。总之,只能是按劳,不能是按政,也不能是按资格”。他强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好多事情要做。有些制度,如考核制度、奖金制度、稿费制度等,要恢复起来,建立起来。“总的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①《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开滦煤矿坚持按劳分配促进生产发展和黄浦港装卸工人实行计件工资的消息报导。在农村,中共四川省委在1977 年底全面清理、认真落实农村经济政策,重点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

1973 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这个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加快了秋种的进度。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农民群众创造的这

①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1978.3.28),《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98—99 页。

些办法,得到了省委的支持,并在滁县、六安专区进行了试点。不到 3 个月,

全省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的生产队就发展到 4.1 万多个,约占生产队总数15.2%。与此同时,四川省委对农村也采取“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将农民的自留地扩大到总耕地面积 15%左右,并且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这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试验。

1978 年的工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农业总产

值达到 14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9%。其中粮食产量达到 6095 亿斤,比上年

增产 440 亿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棉花产量达到 4334 万担,比上年增产

236 万担。工业总产值达 42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5%(轻工业增长 10.8

%,重工业增长 15.6%)。其中原煤产量 6。18 忆吨,比上年增长 12.4%; 钢产量 3178 万吨,比上年增长 33.9%。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较快增长,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对外贸易有显著增加。国内市场供应情况有所改善。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但 1978 年,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做法,已经开始给经济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978 年的国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二、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三、基本建设规模过大,投资效益不高。四、急于引进,引进项目总规模超过了我国的承担能力和消化能力。五、劳动就业问题十分严重。全国约有 2000 万人要求安排就业。六、经济效率很差。全国约有 1/3 的企业管理比较混乱,生产秩序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