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的初步概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92 年 10 月 12 日在北京开幕。大

会代表 2000 人,代表全国 5100 万党员。江泽民受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托, 向大会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四部分:(一)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江泽民在报告中对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作了系统的深刻的总结。他指出: “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十四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江泽民强调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到达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他提出,只要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江泽民在报告中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实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全面阐述,并在党中央几次概括的基础上,从九个方面做了新的概括。

(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备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

(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同这条路线相适应,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备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这条路线和这些方针政策也都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江泽民在报告中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

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根据初步测算,增长百分之八到九是可能的。江泽民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要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结合起来。”

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即: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速环境保护; 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江泽民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

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还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并向中央顾问委员会和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举出 189 位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30 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08 人。中央新的领导机构实现了新老交替。

10 月 19 日,党的第十口届中央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江泽民主持。会议选举了中央机构。中央政治局委员: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乔石,刘华清,江泽民,李鹏、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杨白冰、吴邦国、邹家华、陈希同、胡锦涛、姜春云、钱琪琛、尉健行、谢非、谭绍文;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温家宝、王汉斌;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铬基,刘华清,胡锦涛。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全会决定江泽民力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全会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党的十四大是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是我们党历史上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会选举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的十四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邓小平 1992 年初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