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人数从 1949 年的 450 万增加到 1957 年的 1272 万。多数党员在各级国家机关、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群众团体中担任领导工作。广大党员对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工作勤勤恳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日益加强。但是在一些党员中思想认识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新形势,骄傲自满的情绪不断滋长,少数人甚至沾染上了旧社会的不良习气,滥用党的威信,单纯靠行政命令办事, 使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有了新的滋长。

为了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的八大郑重提出要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错误的思想作风,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于 1957 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主要整顿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

1957 年 3 月 6 日至 13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除了中

央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宣传、文教部门的同志参加外,还吸收了 100 多位党外人士参加。3 月 12 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宣布:“准备党内在今年开始整风”,主要是批评几种错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即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他认为:整风就是要不断地把我们身上的错误东西整掉, 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使几亿中国人生活得好,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在讲话中,他还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

毛泽东的这个讲话和此前不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中传达以后,引起极大反响。中共中央在 3 月

和 4 月间,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检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执行情况。各民主党派也召开会议,积极讨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党内外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干部的作风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些情况说明整风运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整风创造了条件。

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 在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而有必要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指示》指出,这次整风运动应当以毛泽东 2 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 3 月在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整风的主题。各级党委要按照两个讲话的基本精神总结和改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

《指示》强调:这次整风运动,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应该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运动。开会只限于人数不多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应该多采用同志间谈心的方式,而不要开批判大会,或者斗争大会。要坚决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1. 月 1 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这标志着整风运动的正式开始。随后,各级党政机关和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文化艺术单位的党组织纷纷组织党员学习毛泽东的两个讲话,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4 月 30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召集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座谈会,讲明开展整风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党外人士向共产党提出批评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从 5 月 8

日至 6 月 3 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了 13 次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

座谈会,有 70 余人次发言。从 5 月 15 日至 6 月 8 日,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

第八办公室联合召开了 25 次工商界代表座谈会,有 108 人次发言。从 5 月 4

日至 23 日,《光明日报》编辑部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 9 个大城市邀请部分民主人士、高级知识分子提意见,报纸对发言作了报道。同时, 新闻界、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卫生界也先后召开座谈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言向党提意见。

中国共产党提出整风以后,广大党内外的群众和干部响应党的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揭露出许多问题。5 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党内指示中认为:最近两个月以来,在各种有党外人士参加的会议上和报纸刊物上展开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开讨论, 异常迅速地揭露了各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详细情况,我们过去几乎完全不知道。现在如实揭露出来,很好。这表明党对批评意见是持欢迎态度的。在众多的批评意见中,有些提得很尖锐,但绝大多数人是抱着善意诚恳的态度向党提意见,许多意见是正确的。这对于党进一步开展整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克服党内的不良倾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整风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极少数右派分子借整风之机,鼓吹“大鸣、大放”,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欺骗和煽动一部分人,掀起了一股反党和反社会主义的思潮。他们反对共产党执政,鼓吹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轮流执政”(又叫“轮流坐庄”),说什么“一党执政有害处”。他们把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说什么“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他们肆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说什么“现在政治黑暗,道德败坏,各机关都是官僚机构,比国民党还坏。人民生活降低,处于半饥饿状态”,“根本的办法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把人民民主专政说成是产生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根源,并声言“三害”(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应向党中央和毛主席那里挖”,等等。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采取措施反击这股反党

反社会主义的思潮。

社会上陆续出现的各种激烈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警觉。5 月 15 日,毛泽东在写给党内干部阅读的《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对当时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指出:党外知识分子中右派大约占 1%、3%、5%到 10%。党内有大批的知识分子新党员, 其中有一部分跟社会上的右翼分子相呼应,联成一起。在民主党派中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文章还指出:要让他们猖狂一个时期, 让他们走到顶点。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标志着整风运动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运动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反击右派。根据毛泽东的意见, 5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在肯定前一阶段党外人士提出的批评 90

%以上是诚恳的、正确的以外,指出:社会上有少数带有反共情绪的人跃跃欲试,要放手让他们发表言论,暂时(几个星期内)不要批驳,使右翼分子在人民面前暴露其反动面目。5 月中旬以后,在一些机关和高等院校“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简称“四大”)迅速出现并蔓延,报刊上一时尽是反面的意见,这样就加剧了全国性政治空气的紧张,在群众中引起思想混乱。5 月 25 日,毛泽东接见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同志们,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这里毛泽东发出了反击右派的公开动员令。

  1. 月 8 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党内指示,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这个指示还具体部署了反右派的步骤。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要求人们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的种种现象。从此,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右派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也就主要地变成了反击右派的斗争。

反右派斗争首先在省、市以上党政机关和知识分子集中的高等院校、民主党派,文艺界、新闻出版界、科技界、卫生界中进行。采用的方式是前一段出现的极易混淆两类矛盾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7 月,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省、市委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反右派斗争。会议期间毛泽东写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强调:“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这一次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意义,不要估计小了。这是一个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单有一九五六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斗争,从现在起,可能还要延长十年至十五年之久”。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整风运动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大鸣大放阶段(边整边改),反击右派阶段(边整边改),着重整改阶段(继续鸣放), 每人研究文件、批评反省、提高自己阶段”。青岛会议以后,根据会议精神, 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反右派斗争由原有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省市以下机关、工商界和中小学教职员中。8 月 8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

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9 月 12 日,又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一场全民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逐步展开。虽然中共中央曾通知,在工农中不划右派,但在反右派斗争高潮影响下,一些工农群众也成了批判斗争对象,不少人被定为“反社会主义分子”、“坏分子”,成为专政对象。此后,整风反右运动经过几个发展阶段,于 1958 年夏天宣告结束。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确实存在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领导的势力和思潮。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是必要的。但是,右派分子是极少数人,对他们的批判并不需要为此发动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国内阶级斗争和右派分子进攻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没有能够谨慎地把握斗争的发展,致使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据 9 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统计,已划右派 62000 余人。到运动结

束时,全国共划右派达 55 万人,其中除极少数真正右派外,绝大多数属于错划。凡被划为右派的人轻则受到处分,重则开除公职以至劳动改造和判刑。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首先,一大批出于善意

向共产党提出批评和建议的知识分子、党政干部和爱国民主人士受到打击, 使他们长期蒙受不白之冤,这对他们个人和国家都是一大损失。其次,国家的政治生活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气氛,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损害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执行, 堵塞了言路,开了以言定罪的先例。再次,造成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重大失误。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肯定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肯定“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错误地认为我国多数知识分子是资产阶级的。在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观点轻率地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为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理论提供了依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有了发展。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眼光而不善于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应用新的工作方法观察处理问题,而且使用了“四大”的形式,容易造成紧张气氛,把在历史转折时期新出现的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这个历史教训应该认真吸取,同时这也说明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是十分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