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继续“大跃进”的错误严重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对 1959 年经济计划指标作了调整以后不久,在“反右倾、鼓干劲、掀起新的大跃进高潮”的口号下,计划指标又一再加码,要求尽快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提前两年实现原定“二五”计划的主要指标。

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1959 年 10 月决定增加 63.6 亿元,达到 311.6 亿

元,实际增加 96.6 亿元。限额以上的施工项目增加到 1000 多个,增加了 230 个。

在工业交通生产上,10 月份提出更快跃进的要求,号召“第四季度继续鼓足干劲”,“争取大大提前和超额完成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规定的各项指标”, “争取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以比 10 年更短的时间赶上英国”等等。到年底,通

过苦干蛮干,钢产量完成 1387 万吨,但却挤掉了其他产品的生产。

在农业方面,将纠正公社化以来“左”倾错误过程中变动和改进公社所

有制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做法称之为“一股右倾的邪气、歪风”。同时, 不顾 1959 年全国耕地 1/8(2 亿亩)受灾的情况,于 10 月决定农副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的速度由原定 10%左右提高到 15%。实际上,1959 年农副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 13.6%。

进入 1960 年,“大跃进”仍然在继续。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估计 1960 年将还是一个“大跃进”,情况可能比 1959 年

更好。会议确定了 1960 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规定钢产量为 1840 万吨,粮食

产量 6000 亿斤的高指标。会议还提出 8 年完成人民公社从基本队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有制的设想。

这次会议以后,经济计划指标不断加码,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纷纷出台。1960 年 3、4 月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 1960 年国民经济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增长 29%,农业总产值增长 12%;钢产量增长 38%,达到 1840 万吨,粮食产量增长 10%,达到 5940 亿斤,铁路货运量增长 33%,达到 7.2 亿吨等。由于 1959 年估产偏高,同经核实的 1959 年的数字相比,1960 年的计划指标增幅更高。即使这样,这不过是“第一本帐”, 当时还有更高指标的“第二本帐”,如钢产量规定完成 2040 万吨。为完成这

一高指标,又重搞“小洋群”、“小土群”。当时要求在 1960 年内全国所有有煤铁资源的县、市至少搞一个以煤铁为中心的“小土群”、“小洋群”基地。还提出要搞小煤窑、小铁矿、小高炉、小转炉,小铁路等。

大搞全民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 1960 年“大跃进”的一个特色。1 月,各地区、各部门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运用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以高速度来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据 24 个省区的不完全统计,

从 1960 年 1 月到 3 月上旬,仅工交部门的职工就提出革新建议 2530 多万件,

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的达 965 万件。这当中,由于急于求成,缺乏科学态度, 出现许多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的现象。

农村中“共产风”再起,普遍推行公共食堂。1q60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批转一个省委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报告中说:公共食堂是必须固守的社会主义阵地,丢掉这个阵地,公社就不能巩固,“大跃进”就没有保证。据统计, 1959 年底全国农村开办公共食堂 391.9 万个,参加食堂吃饭的约 4 亿人,占人民公社总人数的 72.6%,即使这样,仍要求争取 80%的人到食堂吃饭,能争取 90%以上更好。这种做法脱离农民现实生活水平,违反自愿原则,给农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起农民很大不满。

在城市大办人民公社,是中共中央在 1960 年 3 月向各地提出的要求。除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五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应一律挂人民公社的牌子。据统计,到 1960 年 7 月底止,全国 190 个大中城市已建立人民公社

1064 个,参加公社的人口达 5500 多万人。

总之,1960 年“大跃进”的继续,使以高指标、俘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再度严重泛滥,并且持续更长的时间,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

1958 年到 1960 年的“大跃进”,在国家动员空前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在亿万人民艰苦努力,辛勤工作的情况下,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据 1964 年统计,建国以来到 1964 年为止,在新建的大中型企业项目中,主要是重工业部门,属于三年间开工的占 2/3 以上。

1958 年至 1960 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在 1950 年至 1979 年的 30 年间新

增加的生产能力中所占比重:炼钢占 36.2%,炼铁占 32.7%,采煤占 29.6

%,机制纸占 33.8%,棉纺绽占 25.9%。这三年问还设计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如大庆油田的开发,原子能技术的突破,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落成,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等。但这不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功劳。如果没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会更大。正是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经济活动中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大刮“共产”风,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 生产力受到巨大破坏,加上这期间连续的自然灾害和苏联领导人背信弃义地撤退专家、逼我还债等客观原因,使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民经济比例全面失调。三年间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三年平均积累率高达 39.1%(“一五期间平均积累罩为 24.2%);工农业比例失调, 工业总产值从 1957 年到 1960 年增长 1.3 倍,而农业总产值则下降 22.7%;

工业内部比例失调,三年间生铁产量增长 3.5 倍,铁矿石增长 4.8 倍,而轻工业产值比重由 55%下降到 33,4%,重工业则由 45%上升到 66.4%;财政收支不平衡,社会购买力和可供商品比例失调,出现了巨大财政赤字和市场紧张。

第二,生产大幅度下降。其中农业生产急剧下降,1959 年粮食产量仅为3400 亿斤,比 1958 年实际产量 4000 亿斤减少 600 亿斤;1960 年粮食产量进

一步下降到 2870 忆斤,跌至 1951 年的水平;1960 年棉花产量力 2125.8 万

担,也跌至 1951 年的水平。工业生产中轻工业生产严重下降,1962 年与 1959 年相比,轻工业总产值下降 35.2%,棉布产量下降 66,6%,糖产量下降 69.1

%。

第三,人民生活严重困难。由于生产下降导致市场商品供应紧张。1960 年同 1957 年相比,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减少 19.4%,其中农村人均减少 23.7

%;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减少 23%:猪肉人均消费量减少 70%。许多地区因营养下足普遍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据正式统计, 1960 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 1000 万。

上述情况表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乱了整个国民经济,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