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台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 决定》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1993 年 11 月 2 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这是
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邓选》第三卷,同 1975—1982 年卷一起, 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邓选》第三卷的出版,为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对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于 11
月 2 日作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同日,中共中央隆重举行学习报告会。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学好《邓选》第三卷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于 1993 年 11 月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统揽全党,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来。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共五十条,分十个部分。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决定》指出:党的十
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轰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任务”。《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齐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企业按照财产构成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 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出售企业和股权的收入,由国家转投于急需发展的产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
三、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决定》指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推进价格改革, 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决定》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五、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人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 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建立个人收入应税申报制度,依法强化征管个人所得税,适时开征遗产税和
赠与税。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延长耕地承包期,允许继承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住。要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股份合作制,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
七、深化对外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决定》指出:“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实行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八、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决定》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促进科技进步,攀登科技高峰,以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法制建设的目标是: 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加快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法律服务机构,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而奋斗。当前,党的建设要着重抓好五项工作:
-
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
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团结,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全局观念,使全党在行动上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
-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
-
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改变一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指出: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加强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决定》最后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必须从总体上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十四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 锐意改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①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科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回答了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基本的框架,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它必将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后 记
北京师范大学生历史系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 1992 年 10 月达成出版历史系基础课教材的协议。我们受托负责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生上课,有一套好的教材,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编写教材是件很辛苦的事,出于教师的责任感,我们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编写建国后的历史难度很大,其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是对建国后历史的研究现在仅仅是开始,成果积累还少;二是建国后的历史,有许多问题尚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要随着历史向前推移,才能认识它的本质和掌握它的规律;三是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概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掌握这个武器,需要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对有争论的问题一般采用目前史学界的通说,对弄不清楚的问题不勉强作出论断。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根据教学的需要, 也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抓其中最主要的来写,很难反映这段历史的全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体系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在科研和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需要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收了先前的一些成果,在此谨致谢意。
本书由郭大钧主编,各章节撰稿分工如下: 第一章 王宗荣
①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93 年 11 月 14 日通过),见 1993 年 11 月 17 日《人民日报》。
第二章 耿向东
第三章第一、二、三节 郭大钧
第三章第四、五节 岳梅、罗敏、孙立峰、郭大钧
限于水平和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疏漏之处,敬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1993 年 11 月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