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风云多变,“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 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①世界各种力量正在错综复杂的利害矛盾中重新分化组合,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等,国际形势出现了空前的动荡与不定。“乱云飞渡仍从容”。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不定, 中国政府采取“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埋头实干, 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的冷静务实策略,②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保持和发展正常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为缓和国际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创了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邓小平曾经说:“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只要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推行睦邻政策,大大改善和发展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使我国同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1989 年 5 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同邓小平举行会晤,宣布两国从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次会晤标志着破裂了二十多年的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1990 年国务院总理李鹏、1991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分别访苏,使中苏两国的睦邻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苏联解体后,我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的原则,同独联体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保持在各个领域里的友好往来。1992 年,中国同俄罗斯关系发展平稳,经济贸易关系出现了上升势头。叶利钦总统访华使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近几年来,中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关系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中朝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使中朝传统友谊得到巩固和加强。江泽民总书记、杨尚昆主席、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金日成主席、延亨默总理等朝鲜领导人也多次访华。这进一步密切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1992 年 8 月 24 日,我国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①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3.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53 页。
② 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1989. 9.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21 页。
① 邓小平,《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1990.7.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60 页。
1989 年“六四风波”以后,中国同日本关系的发展虽然有一些曲折,但总的说来是朝着恢复正常的方向发展。1990 年下半年,日本率先恢复了对华的第三批贷款,在松动西方对华“制裁”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20 周年之际,1992 年 4 月,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先后访日,日
本明治天皇于 10 月首次访华,这使中日关系更加巩固。
中越两国以 1991 年 11 月的高级会晤为标志,结束了双方长达 13 年的敌对状态,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92 年底,李鹏总理对越南的访问,进一步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1990 年 12 月,李鹏总理访问老挝,实现中老关系正常化,1992 年,老挝主席凯山·丰威汉对中国进行访问,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人全面发展的时期。1990 年 8 月 8 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在中断关系 23 年后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10 月 3 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建交公报。
1991 年,中国与文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所有东盟六国建立和恢复了外交关系,标志与东盟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巩固和发展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1 年,李鹏总理访问印度,这是 31 年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正式访问印度。
1992 年印度总统卡塔拉曼访华,开辟和发展了中印关系的新时期。
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人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我国外交工作又一主要成就是:“六四风波”后,我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 反对外来干涉的方针,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同西方国家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得到改善和发展。
1989 年 6 月,中国政府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不顾事实,不顾国际关系公认的准则,对纯属中国内政的事情横加指责,发表宣言“制裁”中国,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困难和曲折。邓小平在当时即指出:“什么威胁也吓不倒我们”,“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①他还强调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无可争辩地证实,中国没有被压服,也没有被孤立,反而使中国又经受一次锻炼,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发展,对外关系有了更大的突破。正如邓小平后来在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时说:“去年以来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我认为,第一,他们没有资格制裁中国;第二,实践证明中国有抵抗制裁的能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受了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事实上,制裁正在逐渐消失。”③
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补本)》,第 3 页。
① 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1989.11.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44—346 页。
② 邓小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19891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48 页。
③ 邓小平:《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1990.711),《邓小平丈选》第三卷,第 359 页。
1990 年,中国与西方七国的关系开始出现积极变化。继日本率先恢复提供第三批日元贷款之后,西欧国家逐步恢复了对华出口信贷保证、政府贷款、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
10 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决定取消对华限制措施,恢复同中国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正常关系。
中美关系也逐步“解冻”。1990 年 5 月,布什总统宣市决定延长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11 月底 12 月初,钱其琛外长应邀访美,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国务卿贝克及参众两院议员,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1991 年 11 月,贝克国务卿访华,经过坦率的会谈,双方就保护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问题达成协议。但正值中美关系恢复之际,美国政府再次违反“八·一七”联合公报,于 1992 年 9 月决定向台湾出售 F—16 战斗机,这是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事件。这给正复苏的中美关系又蒙上一层阴影。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已证明:中美之间发表的三十联合公报①是两国关系的准则,只要双方高瞻远瞩,求同存异,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相互问关系,中美关系就能发展、就能前进。
1993 年 11 月 20 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出席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 日下午在西雅图市的雷尼尔俱乐部江泽民和克林顿举行了正式会晤。江泽民强调,中美两个大国是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中美之间增加信任,可以在国际上发挥积极作用。双方都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 它不仅仅是双边关系的问题,而且应该把它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应该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钱其琛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美领导人会晤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这次会晤以后,双方领导人的交流和接触会增加,而且会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进行后继讨论。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随着世界多极化形势的发展,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1990 年 5 月,杨尚昆主席访问了拉美的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五国。
1992 年 7 月,杨尚昆主席又访问了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科特迫瓦三国,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杨尚昆主席在墨西哥提出了中国发展同拉美国家关系的四条原则。①在科特迪瓦发表了中国发展同非洲关系的六条原则。②这些原则表明了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关系的良
① 三个联合公报指:1972 年 2 月 28 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8 年 12 月 6 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和
1982 年的《八·一七联合公报》。
① 即指:第一,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同所有拉丁美洲国家,包括那些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第二,平等互利, 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断拓展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第三,尊重彼此的传统和价值观,相互学习和借鉴,加强民间的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第四, 在国际事务中,密切磋商,互相支持,加强合作,为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
② 即指:一、中国支持非洲各国为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和发展经济所作的各种努力。二、中国尊重非洲各国根据自己国情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三、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加强团结合作,联合自强,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四、中国支持非洲统一组织为谋求非洲大陆的和平稳定和
好愿望,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同中东国家关系发展顺利。1990 年,我国同沙特阿拉伯建交。
1992 年 1 月 24 日中国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国与中东所有国家都建了外交关系,这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产生积极影响。近几年来,我国与南太平洋诸岛国关系有了很大发展。1989 年,我国与南太平洋论坛建立对话伙伴关系。斐济总理、瓦努阿图总理、基里巴斯总统、密克罗西亚总统先后访华。
1990 年,我国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92 年初,李鹏总理访问斐济,7 月,我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密克罗西亚、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五国,进一步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1992 年 9 月,中国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标志同不结盟运动的友好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不久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中国同“七十六国集团”通过密切磋商,以“七十七国加中国”方式提出不少谈判文件,促使会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际事务和多边外交中,中国坚持原则,伸张正义,反对强权政治,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为推动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对海湾危机的立场是有原则的、一贯的和严肃认真的。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第一天开始,中国政府就明确予以反对,认力这是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要求伊拉克军队无条件撤出,同时主张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对中东症结的巴勒斯坦问题,中国政府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以色列必须撤出它所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必须得到恢复,巴、以相互承认,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和平共处,在巴尔干半岛和原苏联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问题上,中国在联合国和其它场合多次声明原则立场,强调冲突备方面通过和谈解决争端,不能从外部使用武力,用一场战争来制止另一场战争。
近几年来,中国的多边外交空前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992 年,第 48 届联合国亚大经济社会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
《北京宣言》。这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为亚大地区开创美好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6 月,李鹏总理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原则出发,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境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五点主张。①李鹏总理还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化公约》,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国际环发事业的高度重视与责任感。关于裁军与军控问题,我国提出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裁军原则,得到广泛赞赏。
1992 年 3 月,我国正式加入《核不扩散条约》,这对推动该条约发挥有
发展以及实现经济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五、中国支持非洲国家作为社会平等的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努力。六、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
① 即:一、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二、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三、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四、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五、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的作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根据一切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根据一切国家都应有平等发展权利的原则,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起,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这一主张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特别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
总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到 1992 年,我国已同 154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这充分说明,中国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异同作为决定国际关系亲疏的标准,而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开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