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林彪抢班夺权
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成员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逐步聚合而成。中共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以后,林彪集团权势达到顶峰。九大党章规定林彪为“接班人”;林彪集团其他的主要成员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
①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人民日报》1968 年 12 月 22 日。
邱会作等进入中央政治局。他们通过军委办事组这一特殊机构,实际掌握了军权。随着林彪集团权势的扩大,他们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野心急剧膨胀,同时他们担心“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超过自己, 于是采取阴谋手段急于抢班夺权。
1970 年 3 月 8 日,毛泽东出于党的重建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下一步转向政府重建问题的考虑,提出召开四届全国人大利修改宪法的意见,同时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
林彪集团把召开四届人大看作是“权力再分配”的会议。他们阴谋利用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机会,使林彪当上国家主席。4 月 11 日,林彪不顾中央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毛泽东的意见,坚持提出要设国家主席,并建议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从 3 月至 8 月间,毛泽东先后 6 次讲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当国家主席,而林彪仍然坚持设国家主席。林彪的真实意图是:由于毛泽东已表示不当国家主席,他就可以取而代之。正如叶群在 1970 年 7 月对吴法宪所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在审定宪法修改草案时,林彪、江青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在 1970 年 8 月 13 日的宪法工作小组会上和 8 月 14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吴法宪坚持要在宪法表述毛泽东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句子中加上“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三个副词,因此与康生、张春桥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并非仅仅是文字之争,而是一场斗争的前奏。这时,受江青等人压制的陈伯达倒向林彪集团一边,支持吴法宪并替林彪到处游说,扩大影响。
1970 年 8 月 23 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周恩来宣布会议议程是:讨论修改宪法问题;国民经济计划问题;战备问题。会议第一天,林彪抢先在全体会上发表讲话。他坚持设国家主席,但换了一种说法,他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情况的特点, 一个是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林彪的讲话对其亲信来说是一个号令。
- 月 24 日下午,在讨论林彪讲话的分组会议上,陈伯达、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分别在华北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发言,并宣讲由陈怕达编选的《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的材料。在发言中,他们按照林彪讲话的主旨,大讲“天才”问题和设国家主席问题。这时,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已经表面化,他们不点名地攻击张春桥,说有人反对提毛主席是天才,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有人反对毛主席当国家主席。当晚,华北组发出载有陈伯达发言内容的第二号简报,引起会议的强烈反响,从而造成了一场混乱。
林彪等人为争夺个人权力进行的宗派活动,为毛泽东所察觉。8 月 25 日, 他主持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立即停止讨论林彪的讲话,收回华北组第二号简报,责令陈伯达检讨。31 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严厉批评陈伯达“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提出“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希望“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随后, 全会开展了对陈伯达的批判,同时也批评了吴法宪等人,挫败了林彪集团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
- 月 6 日,会议恢复原定议程,讨论决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
进行必要筹备,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全国计划会议和 1970 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战备的报告。会议基本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当日, 九届二中全会闭幕。
经过九届二中全会同林彪集团篡夺最高权力阴谋的斗争,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发生了根本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