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哲学体系改造的设想

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毛泽东围绕着阶级斗争、“反修”“防修”的主题,不仅从认识论上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进行反思,提出改造哲学体系的设想。

毛泽东关于哲学体系改造的想法并不是这时期才有,他在 1937 年编写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时就存所考虑。这个提纲虽然从内容上(《实践论》、

《矛盾论》除外)基本上取村于苏联三十年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新哲学大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三本著作,但在体系的安排上则有他自己的特点,书中“物质论”、“运动论”、“时空论”、“意识论”、“反映论”、“真理论”、“实践论”等的标题反映出毛泽东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向。因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有“齐物论”(《庄子》)、“白马论”(《公孙龙子》)、“天论”(《荀子》)、“崇有论”

(裴頠)、“神灭论”(范缜)等为篇名的传统。毛泽东认为,现在中国许多辩证法书,不是错误,就是写得不好,或不太好,使人望而生畏。他对自己的书也不满意,但他有志于在将来写出一本好书来。其后,他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写出了许多充满哲学色彩的军事、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方面的论著。由于繁重的领导工作,他不可能像专门的哲学家那样去著述教科书式的专著,构造自己哲学思想的逻辑体系,以实现自己的宏愿。

至于为什么毛泽东在 1963~1965 年又重新提出哲学体系的改造,我认为,这很可能同他对“反修”“防修”的思考有关。在他看来,苏联出现“修正主义”,这与斯大林哲学思想的缺陷有联系。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出修正主义,有必要将斯大林时代延续下来的哲学体系加以改造。

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哲学体系改造的意见反映在他的许多讲话、谈话中,其中主要集中在 1964 年 8 月 18 日和 24 日、1965 年 12 月 21 日的三次谈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