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证法的一元化问题
1964~1965 年间,毛泽东在哲学上提出的另一个重要论点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具体的讲法如下:
1964 年 8 月 18 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有人提出:“主席能不能讲讲三个范畴的问题?”他回答:恩格斯讲了三个范畴,我就不相信那两个范畴(对立统一是最基本的规律。质量互变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否定之否定根本没有)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同对立统一规律平行的并列, 这是三元论,不是一元论。最根本的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就是量与质的对立统一。没有什么否定之否定。这是《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的文字。参加这次谈话的龚育之所作的记录是:“我不相信那两个范畴,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同对立统一平行并列。这是三元论,不是一元论。就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就是量和质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也包括否定之否定。没有什么否定之否定”。①两个稿子基本思想一致,具体说法略有不同。
1965 年 12 月 21 日,毛泽东在杭州谈话中又说:“辩证法过去说是三大规律,斯大林说是四大规律。我的意见是只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质和量,肯定和否定,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必然和自由,可能和现实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
1965 年,毛泽东在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 时批注道:“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至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应与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等,在核心规律的指导下予以说明。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这在列宁已基本上解决了,我们的任务是加以解释和发挥。至于各种范畴(可以有十几种),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去说明。例如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如此类推”。①
毛泽东的两次谈话,一段批语,其基本思想是清楚的。(1)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辩证法其他范畴应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下予以说明。(2)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他的上述思想同他以往的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毛泽东在抗大讲哲学时依据列宁的思想强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实质,但同时又赞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有三个,即矛盾统一法则、
① 龚育之:《读〈毛泽东批注集〉札记两侧》,载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当代》(论文集),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第 22 页。
① 毛泽东:《读李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一书的批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 505~507 页。
质量互变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此外还有本质与现象等一系列范畴。1956~ 1957 年,毛泽东为了纠正斯大林的形而上学多次重申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加以说明和发挥。直到 1958 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依然主张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规律。
那么,为什么在 1964~1965 年毛泽东批评起恩格斯三个规律和斯大林四大特征的说法呢?为什么在这时强调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呢?我认为这主要是毛泽东基于对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总结。在毛泽东看来,苏联出现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斯大林思想上的形而上学,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1964 年7 月 14 日)一文将毛泽东所提出的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和政策归结为十五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基于这种考虑,毛泽东为了突出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用,故提出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只有一个,其他规律与范畴不能同对立统一规律并列。
如何评价毛泽东的这一变化。我认为,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列宁在世时还没有读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并不知道恩格斯三大规律的观点。所以在列宁的著作中也就没有三个规律的提法。列宁把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与其他范畴一样看成是对立统一的实例或具体的展开。斯大林既不同于恩格斯,又不同于列宁,提出四大特征。斯大林的做法是离开了列宁的正确的思想。毛泽东提出辩证法一元化的思想是对列宁思想的恢复和发展。
毛泽东只承认一个基本规律,不承认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就不免有点偏颇。他只看到对立统一规律对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作用, 没有注意到其他规律和范畴反过来对理解对立统一规律也有意义。如矛盾的发展过程,就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统一与斗争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其次,他只注意到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与对立统一平行并列,但他没有注意到把这两条规律与其他范畴并列,就降低了这两个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以为狭义辩证法的体系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对立统一规律;二是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肯定规律。三是其他范畴。
这里还要谈谈毛泽东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开头就说:统一物之分为二及其对矛盾着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中国古代也有一分为二的说法。在解放后,毛泽东也喜欢用“一分为二”,讲“凡事都可能一分为二”,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二分法或两点论)来看事物。这些都是无可指摘的。但在 1959 年以后,他比较强调对立面之间的斗争。
1959 年 8 月 16 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讲:“按照唯物辩证法,矛盾和斗争是永远的,否则不成其为世界。资产阶级政治家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①一点也不错。不过斗争形式依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1961 年 1 月,毛泽东在修改何其芳的《不怕鬼的故事》的序中增加了这样的话:“事
① 1945 年 4 月 24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讲:“有人(邓宝珊)说我们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我说他们也是斗争哲学。无产阶级斗争哲学还在他们后面。”
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他的对方转化的”。在再次审稿时又增加了“通过斗争”四字,改成:“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之下通过斗争同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
毛泽东不仅强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而且还把发展过程看成是一分为二,强调分。他说:“学说也是这样,总是要分化的。有革命的、科学的学说,就一定会就在其内部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它的对立物,产生反革命的、反科学的学说。因为现在社会有阶级的分裂,一万年以后的社会也会有先进集团和落后集团的不同,总是要不断产生对立物。这个理论早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历史所说明了,也为自然科学的历史所说明了。科学和科学史本身,就是说明这种对立统一,对立斗争,因而得到发展的。”他用一分为二来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内的斗争。他说:“任何社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不仅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一分为二,而且无产阶级也一分为二。有共产党,有社会民主党,有修正主义者,有我们。有几个修正主义者好,没有就不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共产主义运动也势必一分为二,从来就是一分为二的,从马克思的时候起,就是如此。” 毛泽东不赞成“合二而一”的表述,认为“合二而一”是修正主义。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都可一分为二,都可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毛泽东用“一分为二”来表达“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我以为是可以的,无可非议。但毛泽东晚年过分强调“分”,强调“斗”,对于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结合”注意不够,这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导致他不断地进行党内斗争,不断地搞政治运动,使党和社会失去相对的安定与稳定。按照彻底的辩证法: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也是对立的统一,分与合也是对立的统一, 一中有二,二合为一,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把分与合绝对对立起来是一种片面性。
根据一分为二的观点,毛泽东还提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他在 3 月 18 日的谈话中说:列宁讲过,凡事都可以分。举原子为例,他说不仅原子可以分,电子也可以分。可是以前认为不可分。原子核分裂,这门科学还很年轻, 才二三十年。几十年来,科学家把原子核分解,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介子、反介子,这是重的,还有轻的。这些发现,主要还是第二世界大战中间和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至于电子和原子核可以分裂,那时就发现了⋯⋯。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 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事物总是发展的,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做,一百万年以后,还有工作做。我很欣赏《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坂田昌一那一篇基本粒子的文章。从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引了列宁的话。
毛泽东讲的坂田昌一的文章是《基本粒子的新概念》(刊于《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第 1 期,1963 年 8 月)。1964 年 8 月,首都北京召开了国际科学讨论会。坂田昌一作为日本代表的团长参加会议。8 月 23 日毛泽东会见参加会议的各国科学家,同坂田握了手。第二天,毛泽东又约周培源、于光远到中南海卧室谈坂田文章。毛泽东说:坂田说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电子是可分的。他们这样说,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的,接着毛泽东又说: 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在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在太阳系外有无数个恒星,它们组成银河系。银河系以外,又有无数个银河系。宇宙从大的
方面来看,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来看,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 原子核也可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庄子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这是对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要不然, 物理学这门科学就不再发展了。如果我们的认识是有穷尽的,我们已经把一切都认识到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关于物质无限可分性的思想,在恩格斯、列宁那里就有。毛泽东在 1955
年就谈到过。1955 年 1 月 15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亲自召开了一次专门研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发展问题的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听了科学家们的汇报, 观看了仪器表演,询问了有关问题。他问物理学家钱三强,质子、中子是由什么构成的。钱三强回答,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新知识,根据现在的研究,还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 不可再分的。毛泽东打着手势说:原子里头分为原子核与电子,它们是对立面的统一,原子核里头又分为质子和中子,它们也是对立面的统一。一分为二是普遍的现象。质子、中子、电子也仍然是可分的。现在实验上虽然还没有证明,将来实验条件发展了,将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 “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①在当时,许多科学家还把中子、质子视为不可分的物质最基本组成部分。
毛泽东只是站在辩证法的立场上,预言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是可分的。至于它们是如何分,那需要自然科学家们的科学实验与研究, 这是哲学家无法代替的。
毛泽东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关于“基本粒子”可分的观点,不仅对我国的基本粒子的研究有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等人开始不相信基本粒子可分,后来直接间接受到毛泽东的可分思想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1978 年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七届粒子物理学会议上,格拉肖提议,“把构成物质(夸克)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主席, 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往后,他又解释说:他之所以建议这样命名,是因为这与中国的毛泽东主席有联系,按照他的哲学思想,自然界有无限的层次,一个比一个更小地无穷地存在着,因此,我想取用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