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断调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斯大林认为,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所有制、分配、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毛泽东赞成此种说法。他认为:在所有制问题解决后,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突出出来了。基于这种认识,在 1956 年以后,他较多地注意人与人

关系方面的问题。他在 1958 年就多次讲过:现在所有制和分配改变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未变。这次整风,就是为了解决相互关系。毛泽东所说的“相互关系”未变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如官僚主义等)。他在读苏联教科书时进一步发挥了上述思想。

他说:关于在生产和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教科书中除了“同志式的合作关系”这样一句空洞的话外,根本没有接触到实际问题,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 即全民所有制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集体所有制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是一定所有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有制的变革,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底的,总是不能没有限度的。例如,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的性质总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可是在一定时期内,即所有制相当稳定的时期内,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相互关系,却不能不是不断变革的。这方面很难说有什么底。我们对全民所有制的企业采用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党的领导、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相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样一套。毛泽东认为,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他企图通过不断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的发展。

毛泽东关于所有制问题解决后,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的问题的论断是正确的。但是他把管理问题仅仅看作是企业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片面了。应当说:管理问题,不仅包括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且还包括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分配问题,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问题等,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的问题。企业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毛泽东强调的重点是领导人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他说: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是自己的,而是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

使工人不愿意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在一个企业内,如果人与人关系不和谐,领导与群众不齐心协力,工人心中有气,那势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生产搞不好。毛泽东总结出来的两参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制度是好的管理经验。国外的一些企业家也吸取了我国的经验,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奖励工人提合理化建议, 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