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规律

面对严重的困难,面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在一部分同志中产生埋怨和悲观情绪。为了振奋精神,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很大的篇幅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阐述了认识是一曲折的过程,讲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规律。

他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在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的问题上,从 1921

年党的建立到 1945 年“七大”,一共 24 年,全党的认识才完全统一起来, 中间经历了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我们才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没有充分经验,是不可能充分认识中

① 刘少奇:《论党》,《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361 页。

国革命规律的。他讲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民主革命规律的艰难历程,目的是要引导广大干部认识这样一件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达到自由王国。”

关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要有一个过程,要有一定的代价,这是毛泽东在 1957 年就说及的。不过,那时他“希望不要有革命时期所付的代价那么高”,在时间上“要缩短一些”。②

在 1958 年大跃进时,他头脑发热,对认识经济建设规律的艰巨性大大低

估了,以为已基本掌握了。到了 1959 年 2 月,他头脑稍为冷静,承认:我们搞经济还是小孩子,无经验,向地球开战,战略战术我们还不熟,要正面承认这些缺点错误。1960 年 6 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即 18 日的上午,毛泽东写了《十年总结》。文中最后说: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谓圣人呢? 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我们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者,不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者。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在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十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能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用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固有的规律,以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①在下午的会议上,他又作了说明,指出:认识过程中错误“难免论”是正确的,列宁就是“难免论者。”机械唯物论就是一次完成真理。

1961 年 1 月 18 日,他在八届九中全会上说:凡是规律总要经过几次反

复才能找到。民主革命花了 28 年才成功,希望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像搞民主

革命那样长的时间,是不是 20 年就取得经验,比民主革命少 8 年,过去想缩

短很多,看来不行。同年 8 月,他在第二次庐山会议上说:讲到社会主义, 不甚了了。你们说有一套,我还不大相信。毛泽东的这些话可以说是对上面所引 1957 年话的一种修正,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他坦诚地说:到现在为止, “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 我的知识很少。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实实地调查它,研究它。”

②在 1958 年时,他以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时,碰了钉子,认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

①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6 页。

②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401 页。

① 毛泽东:《十年总结》,《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 385 页。

②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9 页。

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他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 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在对建设规律的认识上,他提出:“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由这点出发,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①毛泽东的这一认识是经过曲折后取得的。他深切地感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的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到改变我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他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克服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急性病,有助于防止骄傲自满。

在七千人大会讲话中,他对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作了如下的总结:“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有了胜利,又翻过斤斗,碰了钉子,有了成功和失败的比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完全的认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比较主动了,比较自由了,就变成比较聪明一些的人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这时候我们是一些蠢人。最近几年我们不是干过许多蠢事吗?” 在谈论必然与自由关系上,人们常常(毛泽东本人也是这样)爱引用恩格斯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一名言,而往往忽略了恩格斯的另一句话,“自由是在于根据对于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② 1964 年 8 月 18 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理论工作者谈话时说:“自由是对必然的理解,这句话不完全,只讲了一半,单讲理解就能自由了?自由是对必然的理解和依据这种理解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他的这一说明把恩格斯的思想(尤其是为人忽视的那一点)更清晰、更通俗地表达出来了。后来,他将这一思想增补到《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现在讲话中“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表述中“客观世界的改造”是 1964 年后加上的。

恩格斯正确地指出: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①可他又说:“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②恩格斯的理解,包含有(起码容易使人认为)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绝然对立的意思。毛泽东对“必然王国” 与“自由王国”的理解与恩格斯稍有所不同。1964 年 12 月,他在修改周恩来在全国三届一次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了一大段话,其中说: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③第二年,他在重读自己的旧作《长冈乡调查》时写的批注中又说:“人类总是要犯一些错误才能显出他们的正确。对客观必然规律不认识而受它的支配,使自己成客观外界的奴隶,直至现在以及将来,乃至无

①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9、833 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53、154、323 页。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53、154、323 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53、154、323 页。

③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著作选读》卷,第 845、846 页。

穷,都在所难免。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 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不然,发展也就会停止了,科学也就会不存在了。要知道,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盲目的必然性往往是自由的祖宗。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这是因为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人类本身(即人的身体)都是永远认识不完全的。如果说有一天认识完全了,社会全善全美了(如神学所说那样),那就会导致绝对的主观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界观。”④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必然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表明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自由,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仍然有盲目的必然性,仍然有不自由的领域,仍然有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的问题。

④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著作选读》卷,第 845、84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