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

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发表了许多议论,其中有正确的,也有不够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苏联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列宁关于物质利益的原则,注意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注意物质刺激的作用。教科书有的提法不够准确,如,把个人物质利益说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强大的动力,但总的意思是要贯彻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毛泽东认为,教科书关于分配问题写得不好,需要重写。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教科书把消费品的分配当作发展生产的决定性动力,这是一种分配决定论的观点。按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分配首先是生产条件的分配,生产资料在谁手里,这是决定性的问题。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教科书不讲生产资料的分配,只讲消费资料的分配,并把消费品的分配当作决定性动力。这是对马克思上述正确观点的一种修正,是理论上的一种很大错误。我认为,苏联教科书注重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是对的, 并不是什么分配决定论。在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生产关系中的分配问题突出出来了。这一点,刘少奇在 1957 年就多次说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大量地表现在分配问题上”,①应花很大的力量去注意解决分配中的问题。要是沿着这一思路走下去,就可能不会发生刮共产风。看来,毛泽东对这一问题有所忽视。他感兴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对苏联教科书的批评明显地反映了他对分配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反映了他对

① 刘少奇《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刘少奇选集》下卷,第 303 页。

物质利益原则的不够重视。这是他晚年的重要失误之一。

(二)毛泽东在理论上并不否定社会主义应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的原则,并不否认要实行“物质鼓励”,但他在谈话中反复批评教科书有关“物质利益”、“物质刺激”的论述。他说:这本教科书很多地方一有机会就讲个人物质利益,好像总想用这个东西来引人入胜,钱能通神。这本书没有体系,可是在这点上却有体系。他们说,这个问题和个人物质利益有关, 那个问题也和个人物质利益有关。似乎离开了个人物质利益,就什么事也办不成。试问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物质鼓励出来的吗?这样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原则,反映了他们相当多的经济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他们不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认为:教科书片面讲物质鼓励,结果,在他们那里,唯物主义者就成为不战斗的了。又说:人不一定天天、月月、年年都需要物质刺激的,在困难的时候,减少一些物质刺激,人们也在干,而且干得很好。教科书把物质刺激片面化、绝对化,不把提高觉悟放在重要地位。他们不能解释同级工资中为什么人们的劳动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说,都是五级工,可是有一部分人干得很好,有一部分人干得很不好,还有一部分人干得大体上还可以。即使承认物质刺激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但总不是唯一的原则。总还有另一个原则,在政治思想方面精神鼓励的原则。

毛泽东还指出:教科书在讲物质利益时常常只讲个人物质利益,有点偷天换日的味道。他们不讲全体人民的利益解决了,个人的利益也就解决了, 他们所强调的个人物质利益,实际上是最近视的个人主义。教科书把个人物质利益原则片面化了,绝对化了,一定要出毛病,一定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他认为,强调个人物质的倾向是资本主义时期无产阶级队伍中的经济主义、工团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表现。历史上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家英勇牺牲,他们也不是为个人的眼前利益,而是为他们这个阶级的利益,为这个阶级的后代利益。他提出:讲物质利益不能单讲个人利益、暂时利益、局部利益,还应当讲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在分配问题上,应当强调艰苦奋斗, 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不能强调个人物质利益,不能把人引向“一个爱人、一座别墅,一辆汽车、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这样为个人不为社会的道路上去。

毛泽东主张: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民,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他认为:苏联现在强调的是个人的、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不强调集体的、长远的和全局的利益。他还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只讲个人消费,不讲社会的消费,社会主义不搞集体福利事业,还成什么社会主义?

(三)苏联特别强调个人物质利益的原因何在?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时代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不注意个人所得,过分强调公的,不注意私的;现在走到了反面,又过分强调个人物质利益,不大注意集体利益,这样强调下去, 又一定会走到反面。毛泽东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公私关系,他说:公和私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我们从来讲公私兼顾,早就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又说先公后私。个人是集体一分子,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也随着改善了。毛泽东的这一分析,值得我们注意。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毛泽东吸取了苏联的教训,注意到兼顾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但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他强调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结果平均主义泛滥,大锅饭盛行,破坏了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

毛泽东在批评把物质刺激绝对化的同时还提出:彻底实行按劳分配,会带来个人主义的危险。基于这种认识,他不赞成“计件工资为主,计时工资为辅”的工资形式,主张以“计时工资为主,计件工资为辅,计时加奖励” 的工资制。毛泽东的这一看法,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实行何种工资形式, 一要看生产现代化的水平;二要看劳动者的觉悟,不可一概而论。毛泽东看到了计件工资的某些不足,但他急于取消计件工资,结果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滋长了平均主义。

总起来说,在分配原则上,毛泽东的基本观点是:把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结合起来,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从原则上讲,这一思想没有问题。但从倾向上看:他在强调政治挂帅时,忽视了物质利益原则,他对教科书的批评不尽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