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的建立

丰臣秀吉死后,部将德川家康(1542—1616 年)掌握政权。在 1600 年的关原(不破关)之战中,家康击败敌对的大名联军,奠定称霸全国的大局。1603 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东户)建立幕府,开始江户幕府

(也称德川幕府)的长期统治(1603—1867 年),直到明治维新以前。

① 室町幕府的将军曾致函信长,想依靠他的实力重振幕府权势。

① 秀吉让关白职于秀次后,自称“太阁”。

德川幕府实行幕藩体制,即实行以幕府为核心、诸藩为支柱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幕府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其直辖领地(“天领”)分布在 66

国中的 47 国,加上直属武士(“旗本”,能面谒将军)的领地,年产米 700 多万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30%。此外,还控制着重要城市(如江户、京都、大阪、堺、博多、长崎),垄断金银开采和货币制造。幕府拥有常备军(旗本)2 万多人,另有征集大名的兵力 6 万多人,总数达 8 万多人,超过三、

四十个大名兵力之和。大名的领地称藩,即屏藩,约有 260 多个,其中 20 多个是强藩。与德川同族或亲近的大名叫亲藩,关原之战前臣服的叫谱代, 战后臣服的称外样,三者领地交错,互相监督。幕府对大名的控制很严,大名的妻子须留在江户为人质,本人要定期去江户参谒将军。1615 年(元和元年)颁布“武家诸法度”,称“元和令”(后又修订,称“宽永令”),规定武士应修练文武和守法,不得私自结党和缔结婚姻,每年 4 月参谒将军和服从将军的绝对权威等。同年还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剥夺天皇除决定年号外的一切权力。对神社寺院,幕府也严加控制,禁止妄立异说、结党生事。

在中央,将军之下设“大老”(临时最高行政官)、“老中”(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若年寄”(协助老中管理旗本和御家人),合称“三役”。三役之下设三奉行,即寺社奉行(管理神社寺院)、勘定奉行(管理将军直辖领地)、町奉行(管理城市)。老中和若年寄之下还有几位称为“大目付” 和“目付”的监察官。在地方,将军直辖领地设“郡代”、“代官”,京都设“司代”,重要城市设“城代”。幕府设评定所,由老中、中老、若年寄、三奉行、大目付和目付参加,商讨重大事宜,特别重大的事将军出席。

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分制度,划居民为武士、百姓、町人三等,俗称士、农、工、商四民。武士乃四民之首,约占总人口的 10%,享有带刀和不纳租税的特权,内部又可分为二十多个等级,但均属封建统治阶级。农民占人口 80%以上,是主要的剥削对象。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称“本百姓”,无地的雇农叫“水吞”(穷得只能喝水)。町人指工商业者,地位比农民低, 常受歧视,如雨天不许打伞。町人也分不同的阶层:有房有地的叫“本町人”, 有权参政;无房无地者称“地借”、“店借”,无权参政。但富有的商人可勾通官府,不受身份限制。四民之外尚有称为“秽多”、“非人”的贱民, 地位最低,只能从事殡仪、曲艺、制革、屠宰等所谓卑贱的职业。

德川幕府对农民的剥削和限制十分严格。农民世代被固着在土地上,不得迁徙,更不准出卖土地或弃农经商,违者严惩。一般交纳实物地租,往往超过收成的 1/2。有些地方出现货币地租。为防止农民逃跑,实行五家连保制,一人犯法五家受罚。幕府甚至颁布法令,限制农民的生活方式。例如, 不许穿丝绸,不许骑马坐轿,多吃豆叶、山芋(少吃大米),不得饮酒、喝茶和吸烟,妻子喝茶聊天、游山玩水就要离婚。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大众,不断掀起反抗斗争。1637 年底,长崎县

岛原半岛和天草岛的天主教徒农民在天草四郎领导下举行起义,势力达 3.7 万多人。16 世纪中叶,天主教传入日本。它那上帝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受到广大群众和部分不满幕府的武士的欢迎,17 世纪初信徒达 75 万人。1612 年起,幕府下令拆毁教堂,强令天主教徒改宗,否则流放甚至烧死。岛原一带二百多天主教徒农民拒绝改宗,竟被锯下脑袋。再加连年灾荒,剥削和压迫有增无减,终于激起农民起义。1638 年初,幕府派老中率领 12 万大军镇压,并勾结荷兰人向农民军开炮。农民军坚持抵抗,但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天草四郎和数万农民惨遭杀害。

早在农民起义以前,德川幕府已奉行锁国政策。1633 年的“锁国令”规定,禁止与西方贸易,不许日本人出国,已在国外者不许返回,违者处死。岛原起义后,更加紧推行锁国政策。1638 年再颁锁国令,除中国和荷兰外, 禁止同其他国家贸易,号召检举天主教徒和神甫。德川幕府奉行锁国政策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

它虽然巩固了幕藩体制,却使日本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极影响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