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提高

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的兴起与生产力的提高分不开的。由于人民群众长期的辛勤劳动,不断改进工具和技术,积累生产经验,到 16 世纪生产力已有明显提高。

农业生产虽然提高缓慢,但也有新的进步。人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和围海造田,耕地面积增加。16 世纪中期,由于粮价上涨的刺激,尼德兰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从 1540 年到 1565 年,共造田 92391 英亩,年平均 3685 英亩。①

在荷兰工程师的帮助下,英国和法国也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德国的北海沿岸、易北河畔和士瓦本,耕地面积急剧扩大。从 1480 年到 1624 年,德国耕地面积平均年增长 1.3%,是产业革命前增长比例最高的时期。②耕作方法有新的进步,出现粮食和牧草轮作制和多田轮作制,粮食产量增加。以小麦为例,16 世纪时种子与产量之比大约是:法国、德国为 1∶3.5,英国为 1∶ 6—8,荷兰为 1∶10(弗里斯兰的海特比尔特为 1∶14)。③可见,荷兰是欧洲小麦产量最高的地区。农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扩大。如图林根、萨克森、威斯特发里亚的啤酒花,莱茵、威悉、易北河流域和香槟的葡萄和酒,图林根的大青(菘蓝),英国和西班牙的羊毛,荷兰的郁金花和奶牛,远近驰名。

工业中生产力的提高尤为显著。15 世纪末起席卷西欧的贵金属热,大大刺激德国开采银矿和冶金业的技术进步。人们纷纷抛弃自己的工作,一窝蜂似地奔向拥有丰富银矿的哈茨山(图林根和萨克森一带)和南方的提洛尔,

① 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 2 卷,商务印书馆 1988 年中文版第 145 页。

② 查理·威尔逊等编:《欧洲经济史导论,1500—1800》,伦敦 1977 年英文版第 199 页。

③ 同注 1 引书,第 510、529 页。

“想用最少的支出、最小的劳动耗费在最短时期里尽可能发财致富。”① 于是矿井愈来愈深,16 世纪初深及 300 米,17 世纪初最深的一口达 886 米。为排干地下水和运出矿石,人们广泛使用经过改进的(装有凸轮、曲柄、连杆、调节器)大型水轮,有的直径达 10 米,能产生 10 匹马力。在萨克森的

矿井中已经采用畜力牵引的水泵分层抽出积水,需用 90 多匹马。银矿大多与其他金属共生,冶炼困难。1451 年,萨克森人芬肯发明从银铜共生矿中炼银的新技术,使银产量大增,从此新企业象“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是宗教改革以前冶金业影响最大的创造发明。1540 年前后,德国人又发明从银汞共生矿中炼银的技术,解决炼银生产中另一大难题。这项技术不久传往墨西哥,推动拉美炼银业的大发展。16 世纪,已有水轮带动的洗矿、碎矿和滚轧机,有水轮带动的鼓风皮囊,提高了炉温和冶炼质量。与此同时,在纺织业中出现脚踏纺车和脚踏织机,用水轮带动的漂洗机。制造武器(各种大炮和火绳枪、燧发枪)、眼镜和钟表的新生产部门开始出现。1500 年纽伦堡钳工亨勒恩制造出第一块椭园形发条怀表,被称为“纽伦堡鸡蛋”。②马克思说:“钟表是由手工艺生产和标志资产阶级社会萌芽时期的学术知识所产生的。钟表提供了生产中采用的自动机和自动运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