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

镰仓幕府(1192—1333 年)与天皇为首的国家政权,其阶级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封建主阶级的政权。不同的是,幕府由武士阶层掌权,其头头将军名义上尊重天皇,并由天皇任命,实际上是政府首脑,垄断一切大权,天皇被架空。将军与其直属武士(御家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主从关系,称“御家人制度”。御家人对将军要忠,无条件服从领导,为其负担军役和公役,包括守卫镰仓。将军对御家人要信,负责保护其领地和财产不受侵犯,并按功行赏。幕府设专门管理武士的机关——侍所。镰仓幕府还设立处理政务的公文所(后改称政所)和审理诉讼案件的问注所。各国设守护,负责军政。庄园设地头,负责治安和征收租赋。

镰仓幕府的经济基础是庄园制。将军是一个大庄园主,占有大量领地, 仅没收原平氏的庄园就达五百多所。

1199 年源赖朝死,幕府内部发生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外戚北条时政囚禁第二代将军源赖家,将他杀害,独揽大权。1205 年,北条义时自称“执权”, 即代替将军执掌幕府的军政大权。幕府内部的斗争,给京都朝廷以倒幕良机。1221 年(承久三年),后鸟羽上皇发兵讨伐北条氏,很快失败,史称“承久之乱”。为巩固幕府统治,于 1332 年(贞永元年)制定武士法典《御成

② 天皇年幼,辅政者称摄政,年长时称关白。

① “幕府”源出汉语,意指将军出征以营幕为府署,实际是政府。

败式目》①51 条,又称《贞永式目》,内容涉及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等, 对人民的反抗则坚决镇压。

蒙古灭高丽后,策划进攻日本。1274 和 1281 年,蒙古军两次入侵日本, 遇到顽强抵抗,又遇台风,被迫退兵。镰仓幕府虽然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但从此内部矛盾激化,开始由盛转衰。由于执权偏爱嫡系,引起傍系和因战争而破产的御家人的不满,双方一度火并,终于动摇了镰仓幕府赖以生存的御家人制度。与此同时,下层群众的反抗斗争活跃,出现所谓“恶党”运动。于是,后醍醐天皇(1288—1339 年)在部分大封建主支持下开始倒幕。1333 年,幕府派足利高氏发兵讨伐,但他中途倒戈,攻陷京都,镰仓幕府灭亡。1334 年,后醍醐天皇重返京都,执掌朝政,并改元建武,史称“建武中兴。”

1336 年,足利尊(足利高后改“高”为“尊”)起兵攻占京都,自任征夷大将军,重建幕府,足利幕府(1336—1573 年)②的统治开始。后醍醐天皇化妆逃往吉野,建立新朝廷,是为南朝,与足利尊在京都拥立的北朝光明天皇分庭抗礼,史称“南北朝时代”(1336—1392 年)。1392 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合并南朝,南北对立基本结束。

足利幕府也仿照镰仓幕府设立政所、侍所和问注所,但权力缩小。侍所首领称“所司”、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极四家担任。称“四职”。不设执权设执事(后改管领),由■山、斯波、细川三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 携助将军处理具体事务。地方上设“镰仓府”,由将军之子任“公方”,直接控制关东十国。在九州、中国、奥州、羽州设“探题”,派亲信任“守护大名”掌握军政大权。其他各国设守护。守护大名是足利幕府的主要支柱, 其政治、经济、权力不断扩大。例如山名氏兼十一国守护,其领地占全国的1/6,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封建主。将军的权力越来越小,与守护大名不断发生冲突。1467 年(应仁元年),幕府内部因将军继承问题发生武装冲突,双方动用兵力达 27 万之众,混战 10 年,使京都遭到严重破坏,文物建筑化为灰土,史称“应仁之乱”(1467—1477 年),日本开始进入长期混战的“战国时代”(1467—1573 年),直到室町幕府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