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

日本是一个长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并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中古文化。

公元 3 世纪末,日本通过百济得到中国儒家的《论语》和《千字文》。

5 世纪,开始利用汉字作音符拼写日本语,称假名,而有些日本贵族已能熟练地使用汉字写出漂亮的汉文。大约同时,佛教传入日本,对传播中国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大化革新前后,日本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和留学生前往中国,大力吸取中国文化。共派出遣唐使 19 次,每次百余人到五、六百人随行,其中有水手、射手、医生、僧人和留学生等。南渊请安、高向玄理、僧旻等先后留唐二、三十年,回国后在大化革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僧人空海,①在借用汉字偏旁草书创制日本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阿倍仲麻吕 19 岁入唐留学,改名晁衡,及进士第,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深受器重和信任,并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有诚挚的友谊,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建立不朽的功勋。唐代高僧鉴真、年近古稀,双目失明,历尽艰辛,东渡日本,带去许多佛教经典,介绍建筑、雕塑、医学、书法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他在奈良主持修

① 吉备真备(约 694—775 年)留唐 20 多年,通晓礼乐、历法,回国后对日本历法改革做了许多工作。他还精通围棋,传说日本围棋从他开始。空海(774—835 年)留唐高僧,日本佛教密宗创始人,被天皇任命为大僧正,管理全国僧众。他长于诗文,还是一位书法大师。

建招提寺,又称唐招提寺,作为受戒传律的基地。寺内藏有初建时的许多文物,如鉴真的干漆夹紵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招提寺为日本佛教的一个圣地,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见证。

奈良时代的日本,大力模仿唐朝。首都奈良就是模仿长安和洛阳修建的,布局整齐,结构划一。中央设大学寮,地方设国学,讲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学习中国医学,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并设典药寮,培养医药人才。《怀风藻》和《万叶集》是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前者是用汉文写作的诗集,以五言诗居多。后者是用假名写成的和歌集, 有 5 至 8 世纪的歌谣 4,500 首,作者有天皇、贵族、诗人和普通百姓,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8 世纪初,编成日本最古的两部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前者 3 卷,从传说写到推古天皇(628 年)。后者 30 卷,

从传说写到 696 年,是研究日本古代历史的珍贵史籍。到平安时代,又编成

《续日本书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实录》、和《三代实录》,连同《日本书纪》合称“六国史”。

平安时代比奈良时代进了一步,它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唐代文化,形成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文化。由于假名的普及,和歌(日本诗歌)渐渐兴起。编成《古今和歌集》20 卷,收和歌一千多首,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小说创作空前活跃,涌现一批象《源氏物语》和《竹取物语》等文学杰作。在绘画方面,出现带有浓厚日本民族生活气息的“大和绘”,其中以《源氏物语绘卷》和《信贵山缘起绘卷》最为著称。

从镰仓幕府起,开始武士阶层专政,出现一批描写武士的小说,如《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等。著名的和歌有《新古今和歌集》、《新敕撰和歌集》和《金槐和歌集》。历史著作有《愚管抄》和《吾妻镜》。室町幕府以后茶道盛行,涌现一批著名的茶道大师。德川幕府时期的文化有新特色,涌现一批反映市民利益的作品,称“假名草子”和“浮世草子”。① 被称作“浮世绘”的风俗画和美人画开始流行。在戏曲方面,盛行受中国戏曲很深影响的“净瑠璃”和“歌舞伎”。

① “草子”,带图的小说。“假名草子”是用假名写的带图小说,著名的有《浮世物语》、《御伽婢子》。“浮世”即人世,著名的“浮世草子”有《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等。“假名草子”和“浮世草子”反映新兴市民(町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