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特敕令

旷日持久的雨格诺战争给法国带来巨大灾难,人心思定。亨利四世上台后,结束雨格诺战争,实现国内和平,自然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恩格斯写道:“在雨格诺战争期间,作为民族代表的王权受到那样大的尊重,以致只有国王同外国订立的同盟和关于军事援助的条约才被认为是合法的并为舆论所承认。其他人在社会舆论看来总是叛乱者和叛徒。亨利三世逝世后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那时亨利四世只是靠了国王称号的影响才获得了最后胜利。”①

亨利四世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有许多内政、外交问题等待解决。例如,西班牙干涉军尚未撤走;国库空虚,债台高筑,加税又引起群众的不满。从 1593 到 1595 年,西南方的普瓦提埃、桑通日、马尔什、里摩日和佩里格

① 恩格斯:《关于德国的札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8 卷第 653 页。

等地,爆发大规模的克洛堪起义。“克洛堪”意思是鼠类,是农民对税吏和贵族的蔑称。起义者十分痛恨税吏和贵族,要像打老鼠一样杀死他们,不管他们是天主教徒还是雨格诺。雨格诺问题仍未解决。就在亨利改宗天主教的那年冬天,愤怒的雨格诺在芒特集会,宣誓继续忠于自己的信仰。1594 年 5 月,即亨利进入巴黎后不久,他们在斯蒂福召开大会,发泄不满,并商定每年开一次大会商讨对策。在 1595 年的索米尔大会上,雨格诺要求有权与天主教徒一样担任官职,有权保有所占地区和在全国建立组织。有人还散发传单,扬言攻打土尔,卷土重来。

亨利四世没有拒绝雨格诺的要求,因为拒绝就要重燃战火,濒临毁灭边缘的法兰西无法再经受这种折磨。经过反复磋商,双方终于达成协议。1598 年 4、5 月间,亨利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全国实行天主教礼拜和仪式,恢复天主教僧侣的权利和财产,修复或重建被毁的教堂; 卡尔文教徒享有与天主教徒相同的公民权,可以担任官职、举行宗教和政治集会(但地点、人数和形式均有限制)、兴办学校和医院,可以与天主教徒通婚。为担保敕令的执行,雨格诺在 8 年内仍可保有 2.5 万军队(当时国王

只有 1 万军队)和一百多个城堡,如拉罗舍尔、蒙彼利埃和孟托班等,但国王只负担官员的俸禄,所需军费须自理。在巴黎、波尔多、图鲁兹和格勒布诺尔,设专门法庭(在巴黎由 16 人组成,雨格诺占 6 人;在其他地方,双方各占一半)负责处理执行敕令过程中涉及雨格诺的案件。

1598 年 5 月 2 日,亨利四世与西班牙签订韦尔芬和约,重申 1559 年卡托—堪布累济和约规定的疆界,双方退出所占领土;法国收复加莱,西班牙得到康布雷和意大利的萨鲁佐。西班牙的干涉正式结束。

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法国又有了和平。南特敕令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两派问题,雨格诺还有相当独立性,实际上是国中之国,仍是一支威胁王权的势力,但毕竟结束了战乱,使法国复归统一。南特敕令是西欧历史上继 1555 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之后又一个宽容新教的敕令,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