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战争

①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第 453 页。

从 1337 年到 1453 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长这一百余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中古史上是罕见的。战争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领土纠纷。自诺曼征服以来,历代英王在法国拥有许多领地,名义上都是法王的附庸。1204 年,菲利普二世守回英王在法的大部分领地,并力图夺回全部领地。英国则力图恢复往日“安茹帝国”的版图。菲利普四世和爱德华一世为此曾进行了长期战争(1294—1303 年)。第二,争夺佛兰德尔。佛兰德尔原是法国的一块伯爵领地,名义上属于法王。12 世纪以前,法国王权弱小,佛兰德尔实际独立。菲利普四世时期曾试图吞并工商业发达的佛兰德尔地区,但毫无结果。佛兰德尔的呢绒业发达,但依赖英国的进口羊毛。佛兰德尔市民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王的合法继承人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佛兰德尔伯爵路易本人倾向于法王,搬来法国军队,镇压市民运动。1336 年,路易逮捕英国商人,禁止佛兰德尔与英国通商。爱德华三世(1327—1377 年)则下令禁止羊毛输往佛兰德尔,佛兰德尔市民遂向英王求援。第三,王位继承问题。英法两国王室之间长期互相婚嫁,使王位继承问题复杂化。1328 年,查理四世(1322—1328 年)死,卡佩王朝告终。查理无子无兄,只有一个妹妹是英国王太后,即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法国以男系继承为由,排除英王继承的可能性,推举查理的堂兄弟瓦洛亚伯爵之子为王,称菲利普六世(1328—1350 年),开始了瓦洛亚王朝(1328

—1589 年)。爱德华三世不满,决心以外甥资格继承法国王位。

1337 年 11 月,英国不宣而战(到 1338 年才正式宣战)攻入

法国,百年战争爆发。整个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1337—1360 年。1346 年春双方会战于克勒西。法国投入的兵力是英军的三倍,却被英国的新型步兵打败了。法军损失 11 个亲王、1200 名骑兵和 10000 名士兵。英军有弓箭手 9000 人,主要是招募来的自耕农。克勒西战役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实际上结束了封建骑士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1356 年,黑太子爱德华指挥的 6000 名英军,与法王约翰二世(1350

—1364 年)指挥的 20500 名法军在普瓦提埃发生激战。结果,法军大败,伤亡 4500 人,国王约翰和许多法国贵簇被俘,英军损失很小。1360 年,法国被迫签订布勒丁尼和约:爱德华三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交换条件是加莱和阿奎丹等地重归英国。法国以 50 万镑巨款赎回国王,这个数目相当于

英王 5 年的收入。

(2)1369—1380 年。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 年)即位后,锐意革新,准备反击。1369 年,法军开始反攻,宣布废除布勒丁尼和约。1377 年爱德华三世去世,由黑太子之子,年仅 10 岁的理查继位,称理查二世(1377

—1399 年)。1399 年亨利四世(1399—1413 年)废黜其堂兄理查二世,开始了兰开斯特王朝。在百年战争第二阶段中,法国人的游击战颇见成效,迫使英军于 1380 年停战,英国除保存包括加莱在内的几个沿海城市外,将其余领地归还法国。

(3)1415—1422 年。法军虽然在第二阶段中获胜,但损失惨重。1415 年 8 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 年)率军在塞纳河口登陆,10 月取得阿让库尔战役的重大胜利,法军死亡、重伤达 7000 人,战死 3 个公爵、5 个伯爵、9 个男爵,另有 1000 人被俘,包括奥尔良和波旁两公爵在内,英军仅损失 500 人。1420 年,法国被迫签订屈辱的《特洛伊斯条约》,除割让大片领土外还答应英王亨利五世为法王查理六世(1380—1422 年)的继承人,娶查理之女凯撒琳为妻。法国王后否认自己同太子查理的母子关系,称亨利五世为“太子”。

(4)1422—1453 年。法王查理六世死于 1422 年,亨利五世也于几周后因病死去。亨利与凯撒琳留下一个刚满 10 个月的孩子,被宣布为英国国王, 称亨利六世(1422—1461 年),同时兼法国国王。1428 年,英军大举围攻通往法国南部的要塞奥尔良。法国的瓦洛亚王朝仅剩下卢瓦尔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处于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与此同时,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高涨, 涌现出一位具有崇高爱国热忱的农家少女贞德(约 1412—1431 年)。她出生于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瑞米村,与许许多多朴实的法国农民一样,忧国忧民,一心要在国王的领导下,维护法兰西的民族独立与自由。她说,上帝显圣,要她去解救奥尔良之围,并晋见太子查理,请缨杀敌。

查理最终委派贞德为拯救奥尔良的援军首领。1429 年 4 月 27 日,贞德率部进抵奥尔良,并身先士卒冲向敌人。法军士气大振,英军慌忙溃逃,奥尔良之围遂解。贞德乘胜追击,收复巴黎东北的兰斯城。7 月 17 日,查理在兰斯的哥特式教堂里正式加冕,称查理七世(1422—1461 年)。这件事具有巨大政治意义,说明法国有一个合法国王作为抗敌的核心,进一步促进各地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贞德还致书英王,要求还我河山,否则要把侵略者赶出去。第二年 5 月 30 日,在向康边城退却中,贞德因得不到掩护而落入勃艮第军队手中。7 月 14 日,暗中与法王议和的勃艮第公爵将贞德以一万金币的价格卖给英军。查理七世却见死不救,在博韦主教皮埃尔·柯松的主持下, 亨利六世的叔父、贝德福德的约翰以巫术和异端罪对贞德进行审判。1431 年5 月 29 日,贞德在卢昂广场被处以火刑。她为法兰西的独立献出了年轻的性命,后来人们怀念她,亲切地称她为“奥尔良的女儿”。

在贞德精神的鼓舞下,法兰西人民更高地举起民族解放的大旗,终于在1453 年赢得了百年战争的最后胜利。除加莱外,英国军队全部撤出法国。百年战争自始至终是在法国的领土上进行的,给法兰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破坏。然而,百年战争也唤醒了法兰西民族,为法兰西民族的形成和政治统一的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到路易十一世(1461—1483

年)及其后继者统治时期,法国终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百年战争的失败, 加剧了英国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终于爆发旷日持久的玫瑰战争,加速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