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新哲学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也发展起来。当时自然科学还处在搜集整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阶段,普遍流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能不影响到新哲学,使它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点。新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法兰西斯·培根、法国的笛卡尔和荷兰的斯宾诺莎。

法兰西斯·培根(1561—1626 年)是近代第一个唯物论哲学家,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①。著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和《论科学的价值与增长》等。培根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不依人的意志独立存在,并按自己的规律运动着。他认为,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应当客观地研究自然界,发现自然界的固有规律,以便征服自然, 为人类谋福利。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培根非常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科学的任务就是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理性的归纳方法加以处理,从而得出公理与结论。他的实验和归纳方法为欧洲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培根的唯物论很不彻底,还是朴素的和形而上学的,甚至承认神的存在,主张“二重真理”。

勒奈·笛卡尔(1596—1650 年)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著有《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笛卡尔对一切事物采取怀疑态度,主张用“怀疑”的方法审查过去的一切,扫除传统偏见,以便重新认识世界。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正确的公理出发,通过理性演绎推理,才能建立系统的理论认识大厦。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打击了经院哲学的信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63 页。

仰主义,对推动数学和演绎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他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唯理论的泥淖,认为理性认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笛卡尔独树一帜,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为一炉,提出“二元论”哲学观点。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有两个,即物质和心灵。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性(即占有空间),心灵的根本属性是思维, 二者互不依赖,独立存在,两者皆受上帝支配。他从二元论出发,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把哲学划分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两部分。他在“形而上学”中论证心灵与上帝,在“物理学”中则完全摒弃心灵与上帝,只把物质当作唯一实体,认为物质是认识和存在的唯一根据,具有独立的创造力。笛卡尔在“物理学”中阐发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后来法国机械唯物主义有直接影响,恩格斯称之为“真正法国自然科学的财产”①。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唯心主义观点被法国神学家发展为僧侣主义,而唯物主义观点则为 18 世纪百科全书派奠定了基础。

别涅狄克特斯·德·斯宾诺莎(1632—1677 年)是荷兰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主要著作有《神学政治学论》、《伦理学》和《知性改进论》等。他继承和发展了布鲁诺的自然哲学和笛卡尔的新哲学,提出“实体”概念和“自因说”。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这就是自然界。实体的存在完全由于自身的原因,对实体的认识也只能通过其自身才能得到。这种唯物主义观点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彻底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唯心主义。斯宾诺莎否定笛卡尔的二元论,认为“心”与“物”是实体的两个属性,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他不了解思维产生的过程,认为物质与思维平行存在,从而否定物质与思维的同一性以及思维对物质的依赖,陷入了物活论。斯宾诺莎称自然界的种种具体事物是“样式”,认为样式存在于实体之中,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为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原因与结果、无限与有限的关系。这是他哲学中的辩证因素。他还认为人是实体的“样式”,必须服从实体的必然性,只要认识实体的必然性,并顺其行事,就能获得自由。斯宾诺莎的认识论,肯定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认识能力,但没有提高到人对世界的改造,表明他不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因而他的自由观是消极的。此外,他的认识论与笛卡尔的一样,只强调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否定感性认识,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唯理论。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对近代欧洲哲学产生重大影响,费尔巴哈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而黑格尔则吸取他的辩证法思想。

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