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亚的封建帝国第一节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第一大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地区。这个幅员辽阔的半岛,绝大部分是沙漠,土地贫瘠,气候干燥,夏季酷热,最高可达 80

℃。半岛上居民主要是贝多因人。“贝多因”阿拉伯语意思是“沙漠之子”。贝多因人就是阿拉伯大沙漠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的主要财产是羊、骆驼和马。公元 6 世纪以来,半岛大部分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剥削现象已经出现,部落贵族之间为争夺水草、牲畜和奴隶而经常发生战争。

也门素有“阿拉伯福地”之称,是一个富庶而发达的农业区,公元前几世纪就曾建立过奴隶制国家。半岛西北部沿红海的汉志和腹地内志大部分地区则处于原始公有制解体和阶级社会产生的历史阶段上。从也门经汉志到叙利亚,自古就是一条国际贸易通道。东方的商品经红海运到也门,再由骆驼商队经汉志和叙利亚一带,转运到欧洲。在汉志地区,商路两旁兴起一些商业城市,其中以麦加和雅特里布最为著称。

麦加地处从也门到叙利亚、从埃塞俄比亚到美索不达米亚两处商路的交叉点上,城内有著名的赛母桑泉,宜于来往旅客、商人饮水和歇脚。麦加的基本居民是古莱西部落,主要经营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麦加富商阿布·苏非扬是著名的商队首领,冬去也门,夏往叙利亚,转运本地和外地的货物。麦加城内有一座方形克尔伯古庙,“克尔伯”意为立方体形状的房屋,中国伊斯兰教徒亦称其为“天房”。在克尔伯古庙东南面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带微红的褐色石块,亦称玄石或黑陨石,直径约 30 厘米,离地面高约 1.5 米。阿拉伯人认为这块黑陨石是天降神品,它的每个凹痕都是天降圣书。克尔伯古庙里还供奉着半岛各部落神的偶象。麦加城周围的居民经常来朝拜克尔伯古庙,每年春天是朝拜的盛季,古莱西商人、贵族从庙会和市集中获取大量收入。

雅特里布位于也门和叙利亚的通商大道上,气候和土质都胜过麦加,却没有麦加那样极富吸引力的神庙。这里住有 5 个部落,有的信仰原始宗教, 有的信仰犹太教。居民多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也门到叙利亚的商路,曾经是拜占廷人和伊朗人争夺的目标,两国为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而展开长期的斗争。525 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廷支持下侵入也门。拜占廷人、伊朗人和埃塞俄比亚人在这里摆开战场,使土地荒芜,通路淹没,商旅不前。许多依靠过境贸易维持生计的阿拉伯人逐渐失业和贫困,而商业资本则转为高利贷资本,重利盘剥贫穷破产的人,阶级矛盾

趋于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夺回商路,镇压下层人民的反抗,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广大游牧民也希望联合起来,共同防御外敌,寻求新的牧场和生计。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教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