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以失败告终,有 10 万以上的农民被杀。各地农民重新陷入领主的奴役之中,权利被践踏,公有地变成领主的土地,农奴制死灰复燃。然而,德国人民,特别是再洗礼派为代表的下层群众,在困难的条件坚持斗争。1534—1535 年,闵斯特的再洗礼派奋勇起义,夺取政权,成立一个面包师和一个裁缝为首的新市政府。他们把粮食、肉、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平均分给居民,没收富人财产以应公共之需,并严禁高利贷和投机经营。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明斯特城陷落。

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在新教各邦,教产落入诸侯或城市贵族手里。农民战争也打击了贵族,使之日趋没落。

市民背叛了农民,也没有好下场。城市的特权被剥夺,城市贵族的统治到处恢复。市民反对派受到挫折,长期不能重振。由于农奴制的恢复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工商业日渐衰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的失败中得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加强对市民和农民的控制压榨。他们的竞争对手贵族, 大大削弱,不得不听凭诸侯的摆布。德国的分裂割据依然如故,从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失败告终。

德国农民战争说明农民中蕴藏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高举革命的大旗,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闵采尔,坚持革命始终如一,视死如归,壮烈牺牲,表现了崇高的品质,至今受到敬仰。然而,由于阶级的局限,单靠农民自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无法克服自己的极端地方狭隘性,不能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正如恩格斯所说:“农民只有与其它等级联盟才可能有胜利的机会。”①也就是说,农民只有一个先进阶级的领导下并与之结成联盟才能完成革命的历史任务。平民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是现代无产阶级。他们不但不能领导农民,而且其行动往往视农民为转移。只有在闵采尔直接领导的图林根一带,平民中萌芽的无产阶级成分暂居上风,形成农民战争的顶点,但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失败了。骑士无意放弃或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根本不可能与农民结成联盟。资产阶级参加和一度领导了革命,但很不成熟,软弱动摇,革命稍一深入就投降敌人。当时德国的历史发展,要求资产阶级担当领导革命的使命,但资产阶级却把自己出卖给诸侯。所以,恩格斯认为德国农民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最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即城市市

①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 卷第 398 页。

民的不坚决。”①血的历史经验说明,农民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并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农民阶级的彻底解放。

末了,应当谈谈闵采尔的理想和实践在 16 世纪德国革命中的意义。匆庸讳言,他要求立刻建立接近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超出了时代的要求,超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大多数农民、平民的直接要求,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必然与实践发生矛盾。对此,恩格斯作过严肃的批评。在他看来:这种超出最后还得回到当时条件容许的范围内,“从未超出提前建立后来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软弱而不自觉的尝试的范围”。财产公有烟消云散,只是成立一些慈善团体和贫民救济机构;消灭阶级变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普通人掌权,也不过是建立民选的共和政府。“靠幻想来对共产主义所作的预见, 在实际上只能成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预见。”②这样讲,并不是否定闵采尔的理想和实践的意义。他的远大理想和他领导的农民战争,首先是对封建制度的猛烈锤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必需,虽然失败丝毫未损其伟大贡献。它是用“非资产阶级方式”、即“平民方式”消灭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自觉尝试。③由于资产阶级目光短浅,只有农民、平民的干预, 才能埋葬已存在近千年之久的欧洲封建制度。另外,闵采尔是个革命家,他既预言未来,又为农民的迫切要求和德国的统一英勇奋斗。在农民战争中, 图林根的许多堡寨和修道院是根据他的命令毁掉的。农民要求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大家,他总是热情支持。总之,闵采尔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和“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