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国家和宗教文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主阶级是经济上最强大的阶段,所以封建国家照例是封建主阶级的国家,是封建主剥削和镇压农民反抗的机关。至于封建国家的政体,即政权形式,则各式各样,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但君主制占多数。西欧在封建社会初期,各地之间经济联系薄弱,政治上分裂割据占支配地位,王权微弱。查理大帝的帝国是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基础不牢,很快解体。城市兴起以后,各地经济联系增多,新兴的市民阶级与王权结成联盟反对割据势力,从而帮助王权取得胜利,实现国家统一。13、14 世纪的英、法,出现全国性的代表机关议会和三级会议,形成议会君主制,又称等级君主制。15 世纪末以降,由于相互斗争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势均力敌,国家暂时获得对于两个阶级的一定独立性,英、法两国又形成君主专权,即绝对君主制。在西班牙和俄国,反对阿拉伯和蒙古贵族的斗争,加速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抵挡外族入侵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则相反,那里王权极其微弱或者根本没有王权,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大小诸侯和独立的城市国家为所欲为,有时成为外国侵略者角逐的战场,十分不利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朝鲜和日本,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但市民力量薄弱,难以形成与贵族抗衡的力量。

在许多国家的封建社会里,其文化往往渗透着宗教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中古时期极盛一时。尽管它们在促进封建制的形成,或在促进国家统一、保存和发扬文化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都是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的。以天主教为例,它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一般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垄断着意识形态,而且还有自己的行政系统、税收和法律制度,有自己的军队(如十字军东侵时的骑士团)和监狱,

俨然如国中之国,有些西方教会史家称之为“教会国家”。有时教皇甚至可以废黜国王,将其国土转赠别人。1465 年,波希米亚国王乔治·波迪布罗德, 被教皇保罗二世以异端罪废黜,剥夺臣民对他的效忠誓言,并将其国土赠给匈牙利国王。1511 年,那瓦尔国土也遭到类似的命运。①恩格斯说得好: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

(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②

文艺复兴运动的大师们,搜集和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作品,从中吸取有用的养料,并继承和发扬中古民间文学、城市文学和唯名论斗争的传统, 在文学、艺术、历史、政治思想、自然科学和哲学各个领域里,向天主教神学和封建制度猛烈开火,沉重地打击它们鼓吹的禁欲主义、来世主义和蒙昧主义。宗教改革则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在西欧许多地方建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新教主张人靠信仰可以直接与上帝交往,即所谓:“唯信称义”,把神职人员的神权和复杂的圣礼都变成无用的废品。享利希·海涅说得好:“这个宗教本身变成另一种宗教了;印度诺斯替教的因素从这里消失了,我们看到,犹太教的自然神论的因素又在其中抬头了。福音主义的基督教产生了。”③

伊斯兰教主要流传于西亚、北非和东南欧,古兰经至今在有些国家具有法律的效力。佛教广泛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支那和东南亚,被有些国家定为国教。我国除少数地区外,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更没有象西欧那样发生长期的宗教冲突,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儒家不讲彼岸世界,子不语怪、力、乱、神,强调礼和仁,实际上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理性,恐怕不能算是一种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