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开始

百年战争末期,法国的王权日益强大。1438 年,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宣布:根据巴塞尔宗教会议的决议① ,宗教会议的权力高于教皇,有权任命包括主教在内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修道院长,除特殊情况外不向罗马缴纳上任年贡,任何未经初审的宗教案件不得上诉罗马。诏书虽未完全割断法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联系,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廷的人事、财政和司法权,向教会自主、即建立法国民族教会迈出重要的一步。

1516 年,弗朗西斯一世与教皇利奥十世签订博洛尼亚协定,取得任命法国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力,但须经教皇批准,法国则部分恢复缴纳给罗马的上任年贡。法王往往推举亲信担任教会要职,或者把教职空起来占有其收益,

① 1431 年,巴塞尔宗教会议通过决议,宗教会议的权力高于教皇,有权任命各国的神职人员。教皇尤金四

世拒绝承认,并于 1438 年在费拉拉另开会议,巴塞尔宗教会议将其废黜。

实际控制了法国的教会和教产,使之变成专制王权的支柱。② 所以,法国没有广泛开展宗教改革的条件。

1512 年,法国的人文主义者雅克·勒费弗尔·戴塔普尔提出接近后来路德的唯信称义思想。他认为称义完全是上帝白白的恩赐,与善功没有关系。1516 年,他与法莱尔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人前往莫城,与他的朋友、莫城主教威廉·布利松涅会合,人称“莫城小组。”莫城小组在弗朗西斯一世之妹昂古莱姆的玛格利特支持下积极活动,他们宣讲福音、撤去圣像,用法语作礼拜,影响很大。戴塔普尔并不否认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本人始终是天主教徒,但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成为新教徒并为宗教改革运动做出贡献。

1519 年,即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点燃宗教改革运动烈火后不久,巴黎街头公开出卖他的著作。弗朗西斯一世赞成路德的政权高于教权思想,同时出于外交考虑,公开支持德国的新教诸侯,对法国的新教徒暂时采取容忍态度。1534 年 10 月,宣传宗教改革的传单贴满巴黎和奥尔良的大街小巷,甚至贴在王宫的大门上,史称“传单事件。”以勇敢著称的“骑士国王”弗朗西斯一世,被群众运动吓破了胆,转而迫害新教徒,以维护封建统治。于是,300 多新教徒被捕,几十人被烧死。这时,卡尔文受到迫害,难以立足,改名换姓逃往巴塞尔,继续从事宗教改革活动。

从 40 年代起,卡尔文教在法国流传。在南方的普罗旺斯和朗该多克, 有分立情绪的贵族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分子,皈依卡尔文教。南方并入王室较晚,仍保有中世纪某些特权,再加国王常从北方贵族中选派人员去南方担任官吏,引起他们对中央的不满。1544 年,弗朗西斯一世与查理五世签订新的和约后,变本加厉地迫害新教徒。根据 1545 年的敕令,有 3000 多人被杀, 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亨利二世上台后,设立专门法庭迫害新教徒,人称火焰法庭。进入 50 年代以后,巴黎、莫城、奥尔良、里昂等地的卡尔文派开始建立独立的组织。卡尔文不断派遣经过培训的牧师从瑞士潜回国内,做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1559 年 5 月,在卡尔文的倡议下,法国的卡尔文教徒在巴黎市郊的圣日耳曼举行首次代表大会,成立法国新教会。法国的卡尔文派教徒称“雨格诺”,意思是“同盟者”。

1559 年 7 月,即卡托—堪布累济和约签订后不久,亨利二世去世,年仅

15 岁的太子即位,称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 年)。弗朗西斯体弱多病, 由两位外戚(王后的两位叔叔)掌握实权。一个是吉斯公爵、王国军队统帅弗朗西斯,另一个是其弟、负责内政的洛林红衣主教查理。吉斯集团得到东北部和中部贵族的支持,以天主教信仰捍卫者的面目出现。与吉斯集团对立的是那瓦尔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妹夫、波旁家族的安托万及其弟贡德亲王路易,还有海军上将、夏蒂隆家族的加斯帕德·科里尼。他们打着卡尔文教的旗帜,称“雨格诺”集团,主要势力在南方。新旧教两派贵族集团争夺国家

② 托马斯·林赛:《宗教改革史》上册,孔祥民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2 年版第 27、28 页。

最高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安托万公开表示要从吉斯集团的横暴中拯救国王。

1560 年 12 月,弗朗西斯二世死,10 岁的查理九世(1560—1574 年)继位,太后、美第奇家的凯瑟琳摄政。她想调和两派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或者拉一派打一派,以维护王权和已建立起来的君主专制。他任命主张和解的政治家米歇尔·德·洛斯比塔尔为首相,并在枫丹白露召集两派贵族开会, 决定召开三级会议共商国是。1560 年 12 月,三级会议在奥尔良开幕。洛斯比塔尔向会议呼吁:“让我们抛弃诸如党派、乱党、叛乱、路德派、雨格诺派以及教皇派这些恶意的字眼,只保留基督教徒的称呼。”①1561 年 9 月, 在太后授意下,新旧教神学家在普瓦西举行会议,卡尔文选派具有和解精神的狄奥多尔·贝扎参加会议。1562 年 1 月,太后颁布敕令允许雨格诺白天有在城外作礼拜的自由。然而,两派贵族集团积重难返,终于爆发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或“雨格诺战争”。实际上,宗教划分只是形式,在战争进程中不同集团的人物根据需要改变宗教信仰的事屡见不鲜。所谓“宗教战争” 不过是两派贵族集团争权夺利的一场大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