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路”
列宁格勒在敌人炸弹和炮弹的轰隆声中,在一处处大火的火光中,迎接即将来临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 24 周年。
随着黑暗的降临,高空中传来了敌人轰炸机所特有的嗡嗡声。苏联飞行员和高射炮兵已击落了数百架法西斯飞机,但是敌方空军还保持着数量上的优势。统帅部偶尔派来增援列宁格勒的相对说来数量不大的空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力量的对比。而增援的空军之所以数量不大,是因为莫斯科和其他城市同时也受到敌机的猛烈轰炸。
苏军的歼击机不得不在一夜之间起飞好几次。飞行员们同两倍、三倍、五倍的敌机进行战斗,这已成了极平常的现象。11 月初,谢瓦斯季扬诺夫少尉在列宁格勒上空作了第一次夜间撞击。
炸弹和炮弹四处横飞。有时击中电车,把电车变成一堆歪歪扭扭的金属、碎玻璃和人的肢体的混合物。炸弹摧毁了保育院和医院。
市区的消防队己无力对付每夜笼罩列宁格勒的火海。志愿消防队队员们便前来支援。数千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遇难的人。
250 万人生活在这座被敌人紧紧包围、不断遭到炮击和几乎没有电力供应的城市里。
一天又一天!
列宁格勒人在被围困的城市里,除了要忍受难以置信的艰难困苦之外, 渐渐地又加上了饥饿。人们站在机床旁边,在上班去或回家的路上,往往会突然感到一阵头晕;他们越来越觉得好像有一条无形的、然而沉重的锁链, 正在把他们往地上拽。11 月的第一个星期,根据登记,市区里就有几千人饿死。人们衰弱下去,行动很吃力,几乎已经不去理会死亡的临近了。每当街上有炮弹爆炸,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人们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赶快躲进防空洞了⋯⋯
根据 11 月 1 日的资料,列宁格勒剩下的面粉只够供应两个星期,谷物只
够供应 16 天,而拉多加湖已结了薄冰,停止通航,因此,供应列宁格勒的粮食现在只好依靠空运。为防备季赫温陷落,列宁格勒军民着手修筑一条从北面绕过季赫温从扎博里耶火车站到新拉多加的汽车路。这条线总长 200 多公里,要穿过密林,从这一带星罗棋布的沼泽路旁经过。
从新拉多加和扎博里那之间各地区来的数千名集体农庄庄员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后勤部队的战士们,正在日日夜夜地修筑这条道路。
另一个问题的性质也相当尖锐:拉多加湖到底什么时候结冰?装粮食的汽车能在冰上行驶吗?
但是有关湖的结冰状况,水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冰川学家都尚未系统地研究过。根据当地人的观察,整个湖从来没有完整地结过冰。在连续 30 年内,
未见过湖上出现连成一片的冰块。什利谢尔堡湾的冰最早在 11 月中旬,最迟在新年前夕出现。除此之外,整个冬天拉多加湖上暴风雪肆虐,湖冰流动, 即使在严寒凛冽的时候,也有水面不结冰。在浅水处叠积起来的冰层往往会形成高达几米的巨浪。
列宁格勒人的命运决定于拉多加湖在什么时候结冰,他们半饥半饱,生命正处于死亡的边缘。不过,如果湖上结的冰相当结实——哪怕是在 11 月下半月——就可以开辟几十公里的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还可以维持下去。否则城市将受到死亡的威胁为了维持市民的生活和军队的供给,每天最低限额是 2000 吨粮食。而这么多粮食,光靠空运是不行的。
- 月 8
日,不幸的消息传来:希特勒军队终于占领了季赫温。敌人切断了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供应列宁格勒补给的唯一铁路干线,并开始向沃尔霍夫推进。形势越来越严峻。现在只能指望拉多加湖了。
日丹诺夫派出了一个 30 人的勘测队,去勘探拉多加湖的情况。
要勘探的路是毫无所知的地方。关于拉多加湖的变幻莫测流传着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传说!勘探队员们听说秋天拉多加湖上的狂风暴雨不亚于海上,又听说冬天这里好像不断地有冰群移动。刚才还很坚硬的冰面,一会儿工夫就成了一大片汪洋的水面。出现像北极地带那样无法穿越的重重叠叠的冰山⋯⋯
现在,摆在 30 个人面前的是打破或证实这些说法。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得找出一条路来,巨大的生命的洪流将顺着这条路畅通地流入奄奄一息的列宁格勒。
勘测队分为三个小组行动。
第一组 5 个人是先遣队,第二组是主力部队,装备有铁棍、破冰铁杵、雪橇和标杆,他们要进行测量。第三组是后勤和预备队。他们用同样的雪橇拉着木板和其他设备,再往后,这个组里的一些人还要充当通信员送报告到奥西诺维茨去。
每过三四百米,战士们就用铁棍在冰上打洞,把特制的木头测量器放到冰窟窿里去,量出冰的厚度不少于 15 厘米,就插上标杆,标明将来路的方向。
下起了雪。好像天上有一个藏有雪花的大箱子,一下子打开了盖。
勘探队员只好减低速度,完全像瞎子那样行动,一边用铁杵敲着面前的冰,一边慢慢地、小心地往前走。
由于对冰的厚度没有把握,勘测队全体人员相互之间保持一米半到两米的距离,像条链子似地往前走,大家几乎不讲话。迎面吹来的风也妨碍着这种行进,风越来越猛,变成了暴风雪。漫天大雪已经不是静悄悄地落在冰面上,而是呼啸着,号叫着,旋转飞舞⋯⋯
日丹诺夫等奥西诺维茨的电话一直等到 12 点半,结果还是没等到,这几天,莫斯科、季赫温,列宁格勒、沃尔霍夫和未来的拉多加湖上的冰上运输线等问题都结成了一个结子。但在日丹诺夫面前列宁格勒还是被放在首位。没有冰上的运输线不可能有效地运用前线的现有力量,不可能把列宁格勒工厂制造的大炮送到莫斯科去,也不能把粮食运到列宁格勒来,也不能把老弱妇孺撤出前线的城市。
“那边拉多加湖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们无信息?!大概,派到冰上去的人们已经毫无结果地回来了吧,而没有勇气来报告又一次的失败?或者勘测队员还要向前走,而通信员还没来得及回来?或者他们出了什么不幸的事情?”
后面一个问题可能谁也无法回答。自从 30 个指战员下到冰上去,消失在
笼罩于 1000 平方公里的拉多加湖上的大雾中之后,与他们的联系就中断了。“够了!”日丹诺夫命令自己,“如果总是用同一个问题、用一刻不停
的电话铃声去折磨自己和别人的话,那么谁也不会轻松的。有些事情是快不起来的。等他们查清楚什么情况,会马上告诉我的。现在——就这样吧!在某个时间里,拉多加湖对我说来是不存在的⋯⋯”
他起身走到地图跟前。地图上标着列宁格勒近郊的形势。蓝色的曲曲折折的包围圈从芬兰湾的沿岸地区开始,切断了通往奥拉宁包姆的沿海铁路, 经彼得戈夫,然后沿着海岸,囊括斯特烈耳纳和乌里茨克,从这里下到普希金和科耳皮诺,然后向上,分成两叉——往什利谢尔堡和姆加。对面,在谢斯特罗列茨克后面,一条同样的蓝线,穿过卡累利阿地峡,从西南到东北切断了列宁格勒。这张地图上的新标记是 11 月 8 日出现的第二个包围圈。它伸向拉多加湖南面沿岸,从沃尔霍夫稍微偏南的地方经过,偏向东南,包括季赫温在内。
- 点半开始了居民疏散委员会的会议。日丹诺夫暂时可以分分心了。城里还留下了许多小孩和老人,这些人无论如何早就应该送到大后方去
了。这不仅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生命,不让他们受饥挨冻,同时也是为了使城市摆脱“吃闲饭的人”,因为现在每一个面包都非常珍贵。
除了疏散那些没有必要留在前线城市的人,同时还要疏散那些专家,没有他们,战争爆发不久就开始迁到东部去的一些列宁格勒的工厂企业就难以开工。起先人们是从铁路出去,后来是从拉多加湖上走。但是自从拉多加湖开始结冰航运停止之后,疏散工作就暂时停顿了。
现在疏散工作要恢复⋯⋯
疏散委员会的会议在 1 点多钟时结束,但是电话还没有来。
日丹诺夫的整个身心都惦记着那边拉多加湖上消失在无边无际冰面上的
勘测队员。
30 个苏联人为了拯救几百万列宁格勒人的生命,备尝艰辛地长时间待在冬天的拉多加湖上,他们顶风雪,穿浓雾,翻过冰堆,越过冰窟窿,渡过没结冰的水面,顽强地走向目的地。
消息终于传来了,运输线的全程都作上了记号。冰是结实的,不但经得住马拉雪橇,而且经得住汽车。
日丹诺夫竭力克制着内心的激动,默默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他的眼前,已浮现出一辆辆满载粮食的汽车越过拉多加湖鱼贯而至的情景。这是生存之路、生命之路啊!
日丹诺夫、华斯涅佐夫和其他保卫列宁格勒的领导人都觉得解救的日子来到了,就可以给无形的、但却残忍的魔鬼——饥荒以致命的打击了。不过即使在当时,在情绪高涨的时刻,他们也还是能够清醒地考虑问题。显而易见,冰封的湖上开辟了运输线以后,还得过不少日子,才会对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起重要作用。
事实正是这样。
从科科列沃到科鲍纳的雪橇队,向东赶到拉多加湖西岸,只运去了极少量的粮食。事情只能是这样。不只人饿得够呛,马也饿得撑不住了。从科鲍纳回来的途中,精疲力竭的牲口一匹接着一匹摔倒在冰上,再也起不来了。濒死的马匹当场就在冰上宰掉,斩成一块块,装在另外的雪橇上:对列宁格勒人来说,马肉是他们的希罕之物⋯⋯
三天以后,冒险派了一队卡车到科鲍纳去。车队把 3 吨多一点的面粉运到了城里。但是,第二天却传来了令人失望的消息:从西岸开回去的几辆汽车,连人和粮食都陷到冰底下去了。在奥西诺维茨只卸下了 19 吨粮食。
后来,从冰上运输线运到的粮食逐渐增加,不久,每昼夜就达到 128 吨。然而,在运输线上工作的人们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们被风吹得冻僵了; 40 辆卡车沉到冰底下,捞不起来了,或者被卡在大冰堆里⋯⋯
不过,要使 11 月 20 日规定的吃不饱的居民粮食配给标准增加一点,那是根本谈不上的。而且即使按照这个大大削减了的配给标准,城里的粮食也只够吃两昼夜了。
军事委员会决定:从海军仓库里提取大部分粮食,同时全部耗用军队里“不可动用之储备粮”中的面包干。但是,250 万饥肠辘辘的列宁格勒人对这一点甚至没有感觉到:通过的决定没有能使他们的食物得到明显的改善, 只能使他们保持原来的配给标准,也就是不再削减配给居民的一点可怜的类似面包的食物,工人 250 克,职员、受赡养者和孩子每人 125 克。
由于饥饿,死亡急剧增加。12 月份,每天送到墓地去的差不多有 2000 人,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
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方面军第 54 集团军和第 4、第 52 集团军在西北方
面军的配合下,于 11 月 10 日~12 月 30 日实施了反攻。
11 月 10 日,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不待全部军队作好准备,即在诺
夫哥罗德以北转入进攻,11 月 12 日,第 52 集团军在小维谢拉以北及其以南,
11 月 19 日,第 4 集团军在沃尔霍夫市以西分别转入进攻。各集团军根据准备程度发起进攻。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群进展迟缓,因进攻组织准备不周,第52 集团军于 11 月 18 日才突破敌人防御,11 月 20 日,攻占小维谢拉。起初,
苏军在其他方向的进攻发展也极缓慢。直至 12 月 7 日,当第 4 集团军左翼各
兵团在季赫温以西突破敌人防御,进至锡托姆利亚,威胁敌军季赫温集团唯一交通线时,情况才有转机。德军统帅部被迫把在季赫温地域被击溃的各兵团残部仓促撤到沃尔霍夫河对岸。12 月 9 日,季赫温解放。第 4 集团军转入追击敌军。
12 月 15 日,两个新锐师进入战斗后,第 54 集团军开始较顺利地发展进攻。12 月 17 日,进抵奥洛姆纳地域,包围德军沃尔霍夫集团左翼。此前, 第 4 集团军已包围其右翼。德军仓皇退却。12 月 16 日,第 52 集团军粉碎大
维谢拉的德军守备部队,开始向沃尔霍夫河推进。至 12 月 28 日前,第 54 集团军将法西斯德军赶过姆加一基里希铁路。
苏军在季赫温反攻,重创了敌人 10 个师,迫使德军统帅部向季赫温方向增调 5 个师。苏军前进了 100~120 公里,从法西斯手中解放了大片国土,保障了直达沃伊博卡洛站的铁路交通。希特勒统帅部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内地联系和用饥饿困死列宁格勒军民的计划终于破产。
在新的一年,1942 年的前一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和党的州委会,自从围困以来第一次作出决定,给居民增加粮食配给定量。增加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工人增加 50 克,虚弱到极点的职工、受赡养的老人和孩子
们增加 75 克。
一个妇女在日记里写道:
一个消息在早晨 7 点钟把我惊醒了——增加口粮了!期待多时的增加口粮这个喜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从天而降了。不知怎么,这个计划的实现没有出现任何张扬和慌乱⋯⋯人们在得悉这个消息后,只是一清早就跑到面包铺里去。很难描绘这件事如何变成了一件令全体人民欢欣鼓舞的事情,又有多少事情是跟这件事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人忍不住哭了。当然,问题不仅仅在于粮食⋯⋯宛如在密不透风的墙上凿开了洞,出现了得救的活生生的希望,相信我们的胜利是确实可靠的了。
列宁格勒人不能不把这件事同已经举世周知的苏军的胜利联系起来—— 解放季赫温和罗斯托夫,以及在莫斯科城下驱逐德国军队。
这一天,在各工厂里自发举行的集会上,千千万万人信心十足地宣称: “现在我们可要坚持下去,我们要坚持到底!”增加口粮这件事,被人们看作是冲破围困之夜的黑暗的盼待已久的一线光明,是结束这种使人奄奄无生气的、几乎像坟墓一般的黑暗的开始。
这样一件大事,事先没有张扬就发生了,有些人认为这是按照一种善良的意图安排好的:“礼物总应该来得出人意料才好。”
可是,事实上,这里边没有什么用意。负责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领导们就在昨天,还痛苦地犹豫过,拉多加湖虽说是在 11 月 22 日已正式开始冰上运
输,但还不符合人们对它所抱的期望。城里只有 908 吨面粉。这一点存粮连应付两天都不够。
尽管这样,但还是必须作出增加口粮的决定。否则就是再饿死成千上万个列宁格勒人。
在作出决定之后,所有对实行此项决定的后果负有责任的人立刻就从斯莫尔尼宫出发往拉多加湖去。在凛冽贬骨的寒风中,在德军炮兵凶猛的炮火下,他们和司机并排坐在卡车的驾驶室里,或坐在车厢里堆积如山的货物上面,几次渡过拉多加湖,为的是要详细查明怎样才能以最大速度通过冰上运输线把粮食运来,怎样才能把粮食的装卸速度再提高些。他们跟装卸工人们、
赶车的人们、驾驶员们和修理工们进行了无数次谈话。要求、请求、恳求他们加速把粮食大批运到列宁格勒。
保障拉多加湖冰上运输线的安全运输的,有 4 个筑路团、3 个独立的桥梁建筑营、2 个工人营和 2 个独立的工人连。日丹诺夫亲自对这些部队和分队的政工人员们讲了话。他提到,现有的全部运输汽车都调到冰上来工作了
——大约有 3000 辆汽车,但是运输量还是不能满足被围困的城市最低限度的要求。他号召这些同样也是被寒冷和饥饿折磨得精疲力竭的人拿出党员的良心来。他们运送着堆积如山的一袋一袋面粉、面包干、浓缩食品,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去侵占这些无价之宝,哪怕是一点点。
1 月初,日丹诺夫以党的州委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冰上运输线的全体人员发出呼吁:在拉多加湖的冰上目前运送着的货物,还只能满足已经削减到最低限度的列宁格勒的粮食需要量的 1/3。
在拉多加湖边回荡着一个口号:“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到冰上去!”根据这个号召,又有以前在岸上劳动的好几百人转到运输线上去工作。
冰上运输线⋯⋯冰上运输线——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
谁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首先说出这最后四个字来。可是在 1 月里,这四个字对于列宁格勒人已经变成习以为常的口语了,在会议上,在大会上,在工厂车间里,许多人重复着这句话,每户人家也经常在谈论这句话。列宁格勒大大小小企业的全体人员竭尽一切力量在帮助生命之路——把技术人员和专家们派到冰上去,用拖拉机、平路机、自动修理设备等等来充分供给冰上运输线。
可是,生命之路不仅需要这些东西,还必须保卫它。德军的几十门远程大炮对准着拉多加湖,炮弹把冰层轰得粉碎。敌人的轰炸机时常来骚扰,在拉多加湖上空盘旋。
为了保卫运输线,在拉多加湖两岸和捷列涅茨岛上集中了强大的高射炮兵;在冰上,每隔 3 公里就设有轻便的速射炮,每隔 500 米就有多枪筒的高射机关炮。方面军和海军的飞机在拉多加湖附近进行昼夜不停的空中巡逻。专门的部队守卫着转运基地和储藏库。
从 1 月 7 日到 19 日,运输数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倍。1 月 18 日,拉多加湖的冰上运输第一次完成了规定的一天的运输量。
现在城市得到了保障,面粉和肉类足够三星期之用,食糖足够 13 天之
用,谷物和油足够 9 天之用。这样在 1 月 24 日就有可能第二次增加居民的粮食配给定量了。
计划外的大批食品也大量涌向列宁格勒。铁路员工把伏尔加沿岸、基洛夫省、沃洛格达省以及遥远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和中亚细亚的劳动者们的面粉、肉类、食糖和油送来了。
列宁格勒的情况改变了。寒冷与饥饿交加的围困阴影逐渐消退了。被敌人认为注定要死亡的这个城市,现在又积聚起了旺盛的生命力。它要生存, 更要向扼住喉咙的那双罪恶之手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