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放弃刻赤”,然而⋯⋯
5 月初,设在刻赤城内的苏联克里木方面军司令部里,气氛越来越紧张。德军的进攻意图日益明显,情报部门甚至已相当准确地收集到了德军开始进攻的时间,总参谋部也提醒方面军司令部注意加强防御。可惜,所有这一切都被方面军领导班子内紧张的人际关系冲淡了。
克里木方面军组成时间不长,司令员是科兹洛夫中将,军事委员是沙马宁师级政委,参谋长一开始是托尔布欣少将。1942 年 1 月底,最高统帅部为加强克里木方面军的指挥工作,特地从莫斯科派来了一位代表,这位代表就是苏军政治部主任、副国防人民委员、一级集团军级政委麦赫利斯。总参谋部也派出维奇内少将随同前往。
麦赫利斯是个典型的斯大林时代的人物。他笃信斗争哲学,不仅对敌人, 对周围的同事也是如此。他对党的事业不能说不忠诚,工作也非常卖力,但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思维方式教条、极端。他除了对斯大林和少数高级领导人唯命是从、百依百顺之外,对其他人总是一本正经,动辄上纲上线。对与他意见不一的同事,轻者暴跳如雷,重者你死我活。犯了错误的,落在他手里那就更不用说了。战争初期,他曾被斯大林派到西方方面军充当最高统帅部代表,结果与当时该方面军的司令员铁木辛哥吵得不欢而散。现在来到克里木方面军之后,又与科兹洛夫等人频生龃龉,并且借手中拥有的权力撤换了一批干部。方面军参谋长托尔布欣少将就被他换上了跟他而来的维奇内。大敌当前,这种内部斗争破坏了方面军领导班子的团结一致,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在最关键的时刻,削弱了对战斗准备工作的领导和对部队的指挥能力。
方面军司令员科兹洛夫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方面军的部队是按前一阶段实施进攻时部署的。但在进攻受阻之后,科兹洛夫没有及时调整部署, 对黑海一边的左翼力量薄弱,科兹洛夫也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理由是这种部署稍加改善,方面军即可立刻发起进攻。可是进攻一拖再拖,防御也未能加强。这样,一直到 5 月 7 日,曼施坦因进攻开始的前一天,方面军司令部才把有关敌人进攻的情况通报各部队,但仍没有采取抗击敌人突击的适当措
施。
5 月 8 日,德军按“鸨”作战计划实施突击,成功地突破了苏军左翼第
44 集团军阵地,并迅速扩大战果。就在这时,方面军司令部内的争吵仍未停止。当天,麦赫利斯给斯大林打电报告科兹洛夫的状:
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但我必须报告,使最高统帅部能够了解方面军司令员。5 月 7 日,即敌人进攻的前一天,科兹洛夫召开军事委员会,讨论将来夺取科伊—阿察的战役计划草案。我提议推迟讨论这个方案,立即给集团军下达与敌人预期进攻有关的指示。在方面军司令员签署的命令中,有好几处断定说,敌人可能在 5 月 10 日至 15 日发起进攻,因而要求各集团军在 5
月 10 日前拟好防御计划,各集团军首长,各兵团指挥员和参谋部门都要进行研究。⋯⋯过去的一天各种情况都说明,明天一早敌人将发起进攻、由于我的坚持,命令中有关日期的错误判断被改正了。科兹洛夫还反对派部队去加强左翼第 44 集团军的地段。
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不仅非常不合时宜,而且相当愚蠢。斯大林不能容忍失败,尤其不能容忍在占优势的情况下,由于内部的争吵而贻误战机。他给麦赫利斯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字里行间充满着最高统帅的愤怒:
你采取了一种奇怪的、对克里木方面军的事务毫不负责的旁观者立场。这种立场很方便,但腐朽透顶。在克里木方面军,你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最高统帅部的负责代表,应对方面军的一切成败负责,应就地纠正方面军领导上的错误。
你应和方面军的领导共同对方面军左翼毫无保障负责。如果‘各种情况均说明,明天一早敌人将发起进攻’,你不去采取各种措施组织抗击,而只是在一旁消极批评,那你的问题就更为严重。
当然,斯大林再严厉的斥责,也无法挽回失去的时机了,形势不断恶化, 为避免右翼苏军被合围,5 月 10 日夜间 3 点,斯大林通过直通电话命令科兹洛夫和麦赫利斯在“土耳其堡垒”一线组织各集团军防御。这里有从 15、16 世纪开始由土耳其人修筑的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但方面军司令部行动迟缓,既没有马上执行命令,又没有能组织好部队的防御。斯大林预感到形势危急,于 5 月 11 日深夜,他亲自向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发出命令:
鉴于克里木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包括麦赫利斯和科兹洛夫已经张慌失措,至今未能与距土耳其堡垒只有 20~25 公里的各集团军司令部取得联系, 鉴于科兹洛夫和麦赫利斯无视大本营的命令,至令不去土耳其堡垒那里绍织防御,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急速前往克里木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整顿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责令科,麦二人立即前往土耳其堡垒,接受后撤部队及装备,加以整顿,在土耳其堡垒一线组织稳固的防御⋯⋯
⋯⋯决不让敌人向土耳其堡垒以东推进。
然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布琼尼元帅也无力回天了,5 月 14 日,德军快速突击集团已冲到刻赤城郊。5 月 15 日 1 点 10 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再次电令克里木方面军:“不准放弃刻赤。”然而,为时已晚,跟踪而至的德军不允许苏军有组织防御的时间。当天,苏军残部渡过刻赤海峡撤往塔曼半岛。得意洋洋的曼施坦因登上刻赤附近的一座小山,所看的一切令他叹为观止。十几年后,他在回忆录里写到当时的情景:
⋯⋯在我们下面,白光照耀着刻赤海峡,这是我梦想已久的目标。在前面的滩头上,挤满了俄军的各种车辆,对方的鱼雷快艇,曾一再企图救出俄军的人员,但每次都为我们的炮火所逐回。为了不让我们的步兵再做任何更多的牺牲,并迫使在海岸上作困兽之斗的敌军尽早投降,我命令集中炮乓火力向这些最后的抵抗圈猛轰。
刻赤半岛丢掉了。而且是在遭到重大损失之后才给丢掉的。十几天之后, 一份战报送到了斯大林面前,上面写着,从 5 月 8 日至 20 日,克里木方面军共损失 176566 人,347 辆坦克,3476 门大炮和迫击炮,400 架飞机⋯⋯读着战报,斯大林怒不可遏:
“这些笨蛋!把一次成功的战役毁掉了!”
斯大林拿起电话,找到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命令他迅速准备一份总结克里木方面军失败原因的报告。作为最高统帅,他要总结教训,输要输得明白。同时,他也要敲响警钟,以防此类悲剧重演。6 月 4 日,华西列夫斯基交来了报告草稿,报告指出了导致失败的种种原因,如防御纵深配置薄弱,预备队使用不当,不善于协同作战,指挥员应变能力差,方面军主要领导执行命令不坚决⋯⋯等等。
“就这些?”斯大林看完报告,抬头严厉地看了一眼华西列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不由微微一怔:
“是的,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拿起烟斗,一边往里塞烟丝,一边沉着脸说: “您忘了该把谁提交军事法庭。您记录吧!”
华西列夫斯基连忙掏出笔,斯大林点燃烟斗,深吸一口,又长呼出来。“解除一级集团军政委麦赫利斯同志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红军总政治部主
任之职,军衔降为军级政委;解除陆军中将科兹洛夫同志方面军司令员之职, 军衔降为少将;解除师级政委沙马宁同志方面军军事委员之职,军衔降为旅级政委;解除陆军少将维奇内同志参谋长之职。以上三人均调次要工作岗位以观后效⋯⋯”
刻赤战役至此画上了句号。但苏军的失利并没有画上句号。相隔两个星期,斯大林和苏联人民不得不再一次接受惨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