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火浴钢城城不屈以领袖姓氏命名的一座名城

就在丘吉尔离开莫斯科后的第 8 天,8 月 23 日,德军坦克第 14 军第 16 装甲师的十几辆坦克,突破苏军防御队形,从斯大林格勒北郊的拖拉机厂附近,冲到了伏尔加河。在此地设防的苏第 62 集团军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主力的联系被切断。德军在顿河至伏尔加河之间打通了一条宽几公里的走廊。同一天,德军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空前猛烈的狂轰滥炸,依惯例,这是德军大举进攻的前奏。斯大林格勒形同累卵,危在旦夕。

当身在斯大林格勒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通过广播电台把情况简要地报告给斯大林时,斯大林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在简短的指示中,一再下令死守该城,不得后退一步。但是那里的指战员能否不折不扣地遵从命令, 他不敢肯定。因此,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其份量丝毫不亚于去年冬天德军冲到莫斯科城下时他感到的重量,莫斯科不能丢,因为那是苏联的心脏、灵魂和象征。斯大林格勒也不能丢,因为它是苏联人的骄傲和光荣,是斯大林生命历程中的一段辉煌。

斯大林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页,就是在这里写下的。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这座当时叫做察里津的城市曾一度成了顿河地区反苏维埃力量围攻的对象。以沙俄将军克拉斯诺夫为首的哥萨克白卫军,从 1918 年初夏开始,围攻察里津达七个月之久。与之对垒的红军隶属于当时的北高加索军区, 而斯大林正是在那年 7 月被任命力该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斯大林一生都不会忘记.也是一个闷热的季节,也是尘上飞扬硝烟弥漫的市郊,也是面对占优势的敌军,而且敌人的骑兵——那个年代颇具威力的生力军,一开始也是势不可当地推进,红军也是在他的命令下死守阵地。他调动、运用了仅有的炮兵火力,特别是在环城铁路线上开行起装甲列车,使敌人的进攻终未奏效。在顶注了白匪军的猛攻之后,红军开始反击。反击打得相当漂亮,仅在 8 月 20 日一天中,便突破了敌人合围正面,以后几天里一鼓作气把敌人赶过了顿河。尽管克拉斯诺夫又几次反扑,察里津依旧岿然不动。察里津保卫战的胜利使斯大林出了名,也使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产生了自信。此后一提到察里津保卫战人们自然想起斯大林,一提到斯大林的军事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察里津。1924 年 4 月,斯大林与这座城市的联系更紧密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从此,古老的察里津被交给历史,而新生的斯大林格勒则越来越成为一个化身、一种象征。18 年后的今天,希特勒之所以不惜代价要攻占这座城市,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原因。

对这座城市,斯大林确实偏爱。短短十来年,在全国资金、物资、技术设备和技术干部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斯大林格勒备受照顾,迅速变成了全国属一属二的大工业中心。126 家工厂企业,近 45 万居民、市区和该州的职工近 33 万人,使它在苏联南方的城市中独树一帜。闻名逻这的斯大林格勒拖

拉机厂,被誉为社会主义工业的头生子,轰轰的传送带上每年送出 30 万台拖拉机,其产量不仅在苏联,就是在全欧洲也是最大的。可以毫不夸张他说, 在辽阔的苏联大地上开动的拖拉机中,每两台中就有一台来自斯大林格勒。此外,年产 78 万吨钢和 58 万吨钢材的“红十月”工厂,“街垒”工厂,造船厂,发电站,使这座城市异彩纷呈。加之它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当属九

曲通衢之地,如果这里“坏死”,那将引起各地人面积“瘫痪”。

无论从政治、经济,战略哪方面看,斯大林格勒确实不一般。希特勒瞪营眼睛,要的就是这个不一般;斯大林咬着牙关,为的也是这个不一般。现在,斯大林格勒成了双方手中较力的粗绳,它除了要承受双方的体重外,还要承受双方的精神与意志的力量,而这是无法称量的。

这场历史性的较量,到了 8 月底希特勒德国一方似乎马上就要取胜了。斯大林感到压力骤增。是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帮他分担了部分压力, 其他的党政领导人也不清闹,但这还不够,他急需一位临危受命且能扭转乾坤的统帅。于是他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