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区的恶战

扫平了奥尔洛夫卡突出部之后,通向工厂区的大门被打开了。德军经过几天的准备和试探性进攻,10 月 14 日,向工厂区的决定性进攻开始了。对攻守双方来说,这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

  1. 月中旬的斯大林格勒,一早一晚的秋风已带来阵阵寒意。断垣残壁和焦木枯草上,一夜之间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巨大的车间、高耸的烟筒、静静地立在灰蒙蒙的晨雾中,如果不是间或传来零落的流弹爆炸声,以及废墟上冒出的袅袅青烟,这里安静得宛如一幅风景画。

近卫步兵第 37 师师长若杰卢夫少将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内一幢小楼的地下室里走到楼外,仰头看看天空,又侧耳听了听,对周围如此寂静有点不大习惯。不远的地方,几个身穿空降兵服的小伙子正在摆弄一只茶炉,若卢杰夫信步走了过去。

“我说小伙子们,在德寇打来之前,咱们还来得及喝上一杯吗?”

一个爬在地上正往茶炉炉膛里吹气的上士,扬起脸,吸了一下有点红的鼻子,说:

“来得及。万一德国鬼子来了,咱们还可到地下室去喝。”说着,又吸了下鼻子,伏下身猛吹了两口气。

“将军同志,您断定德国鬼子今天一定来吗?”旁边一个瘦瘦的准尉关切地问。

“我看有可能。你没觉得这两天有点反常吗?”没等若卢杰夫回答,另一个上士抢着说。

那个准尉刚要张嘴,若卢杰夫猛地把一根食指放嘴唇上: “嘘——,你们听⋯⋯”

大家屏息凝神、侧耳细听,从西北方向一排高大的厂房后面传来一阵低沉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震动着空气,刺痛了人的耳膜。须臾,一队接一队的飞机爬过灰色的围墙,又爬过一排排人字形的厂房屋顶, 四周一下子暗了下来,好像有人扯起了一块巨大而绵密的黑网,透过网眼的晨光,把机翼上白框黑心的“卐”形标志映得清晰可见。

“空袭!”几个人不约而同叫了一声,几乎与此同时,第一批炸弹呼啸着落到地面,火光频闪,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连成一片,一股股气浪如同一只只无形的大手,卷起沙石,掀翻了茶炉,推得人踉踉跄跄向后倒退。若卢杰夫转身朝地下室跑去,到了楼门口,他刚要撞门进去,可一股气浪从背后一冲,竟自动地推开门把他送了进来。

“马上接通 308 师指挥所,我要与古尔季耶夫上校通话!”

古尔季耶夫指挥的步兵第 308 师部署在拖拉机厂西北,在若卢杰夫师的前面,作为工厂区的第一道防线,在德军的进攻面前首当其冲。若卢杰夫急于了解敌人此次进攻的规模,以便胸中有数。电话马上接通了,可是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使通话受到很大影响,若卢杰夫把听筒紧紧按在耳朵上,冲着送话器大声叫喊。听筒里是一片雷鸣股的轰响,只是在响声稍微减弱的间隙, 断断续续地听到对方喊道:

“⋯⋯敌人在炮击和轰炸我师阵地,非常猛烈⋯⋯来头恐怕不小⋯⋯你们要有充分的准备⋯⋯”

古尔季耶夫估计得不错,德军这次进攻来头大得很,在 4 公里左右的正面上,投入了 2 个坦克师、3 个步兵师以及一些专门调来与苏军展开逐屋争夺的工兵营。与防守此地的苏军相比,德军在炮兵上占有 1.7 倍、坦克上占有 3.8 倍、作战飞机上占有 5 倍的优势。当然这些情况无论是古尔季耶夫还是若卢杰夫,或是崔可夫当时都不可能知道的十分确切,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从德军猛烈的火力准备中预感到,情况极其严重。

上午 8 时,德军以 2~3 个坦克梯队为先导,在跟进的步兵配合下,冲向拖拉机厂。拖拉机厂西北面的阵地上,尘土飞扬、烟雾滚滚、5 米之外什么都看不清,这就决定了双方打得只能是近战。残酷、激烈的争夺战在每一幢房子、每一层楼、甚至每一个楼梯台阶上展开。进攻的德军首先碰上的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古尔季耶夫的步兵第 308 师。这个师的战士和指挥员均来自西伯利亚,个个骁勇漂悍。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是西伯利亚师的特点。该师 10 月初刚刚开进斯大林格勒,其在城市废墟中的作战经验和战术运用尚欠丰富和熟练,但其顽强作风和拼死精神绝不亚于其他部队。德军的火力准备刚一停止,身高体壮、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古尔季耶夫便跑出掩蔽所,沿着战壕向前沿阵地疾步走去。他与别人不同,不管周围战斗多激烈,走在战壕里从来不躬身弯腰。到了前沿,德军坦克和步兵正好冲过

来,古尔季耶夫对迎上前来的团长劈头大喊: “还等什么,炮兵对准法西斯匪徒的坦克——直瞄射击!其他各连迎着

敌人——冲锋!”

团长回答的声音比师长还大: “明白!”

火炮、迫击炮对准近在咫尺的德军坦克一阵猛打,不等炮声停息,一个团的西伯利亚战士已高喊着“乌拉”跃出战壕和掩体,向前冲去。很快,两支面对面冲锋的部队碰撞在一起,融汇在一起,绞杀在一起。两支部队谁也不让步,谁也不后退,他们完是扣住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枪机不松手,直到打尽了最后一粒子弹,然后就用刺刀、匕首、枪托再打,等刺刀折断、匕首卷刃、枪托砸烂,就扭在一块拳打脚踢,手抓牙咬⋯⋯冲出去的西伯利亚士兵几乎全团阵亡。德军也知道了再从这里进攻那将意味着刚才的场面又会从头开始,他们召来空军对第 308 师的阵地再次实施猛烈的轰炸,同时将主攻

方向悄悄地转向了 308 师的右翼,在 308 师的右翼部队和紧挨着它的步兵第

112 师左翼部队的结合部展开突击。

第 112 师可谓屡经战火了,从顿河以西到顿河流域再到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最后是斯大林格勒城下和市区,该师参加了斯大林格勒防御战的全过程。他们伤亡巨大,所剩不足 700 人,在德军占优势兵力的冲击下,师长叶尔莫尔金上校指挥残部顽强抵抗,但到中午,该师左翼部队被德军冲散,离拖拉机厂不到 1 公里了。原来作为第二梯队部署的若卢杰夫的近卫步兵第 37 师各部,现在成了抗击德军冲向拖拉机厂和伏尔加河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若卢杰夫的师也很有特色,虽然是步兵师,但师里不少战士来自空降兵部队,空降兵部队军事技术全面、适应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在近卫第 37 师里有着明显反映。师中战士穿着空降兵制服,很善于白刃格斗,在巷战中,冲入大楼和地下室,常常是靠一把匕首和伞兵刀解决战斗。该师中近卫第 109 团的一个营在营长阿纳尼耶夫带领下守卫着拖拉机厂体育场以甫的一个六角形街区。这里的建筑全系石质建筑物,成了阻挡德军进攻的一个坚固堡垒。德军从四面八方向街区里发起冲锋,苏军战士依托每一座房屋、每一个地下室各自为战。德军为避免再与苏军过多纠缠,尽快向前推进,动用了火焰喷射器。一时间,一股股烈焰喷射而出,所到之处,是撕心裂肺般的惨叫和令人作呕的焦糊味。

德军的进攻战术既简单又残酷。每次向前冲击之前,都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的密集轰炸,荡平进攻道路上的障碍,然后坦克在前、步兵在后快速向苏军阵地发起冲击。中午 12 时左右,若卢杰夫向集团军指挥所报告:

“敌人开始猛烈轰炸拖拉机厂厂区。近卫第 109 团被打散,第 114 团遭到敌坦克楔形攻势的突破,部分部队被合围。敌人以大量坦克猛冲六角形街区,阿纳尼耶夫营损失极大。第 117 团团长安德烈耶夫牺牲,部队已⋯⋯”报告突然中断,不管通信兵如何呼叫,那边死一般宁静。崔可夫马上命

令通信参谋赶赴若卢杰夫的指挥所,查明情况。这时集团军指挥部已从大火熊熊的伏尔加河边向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转移了几百米,因此距离若卢杰夫设在厂区内的指挥所不太远。通信参谋没过多久回来报告,德军的俯冲轰炸机的炸弹直接命中了若卢杰夫呆的那座两层小楼,小楼坍塌,若卢杰夫和指挥部人员被埋在地下室,正在组织人员挖掘抢救,但抢救人员在猛烈的炮火

下不断出现伤亡。崔可夫听罢想了想说:

“立即通知近卫第 37 师各部队,从现在起接受集团军指挥部指挥,直到

第 37 师指挥部重建起来为止。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若卢杰夫将军。” 三个小时后,满脸灰土、浑身透湿的若卢杰夫来到集团军指挥所,站在

门口颤抖着嘴唇,好半天才哽咽着报告: “同志们,近卫第 37 师正在坚持战斗,决不后退!”

崔可夫等人快步迎上去,与若卢杰夫紧紧拥抱。若卢杰夫鼻翼煽动、泪流满面。

这一天和接下来的两天,德军不惜代价,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街垒”工厂、“红十月”工厂及附近的工人住宅区发动不间断的冲击。德军深深揳入苏军阵地,以后的战斗就在已变成一座座巨大废墟场的工厂里进行。当战斗接近工厂区,特别是转移到厂内进行时,工人武装队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保卫自己工厂的战斗。

古里耶夫少将指挥着近卫步兵第 39 师负责保卫“红十月”工厂。经过六天的苦战,战线慢慢地移到了厂区里。10 月 23 日,一队德军冲锋枪手潜入初轧车间并向平炉那边运动,马上被工人营的代理指导员西谢罗夫和青工莫尔盖发现了。突如其来的情况,把西谢罗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古里耶夫的掩蔽所就在车间后面炉料场附近。如果德国兵不是一直朝前运动而是拐个弯,就摸到古里耶夫的门口了!西谢罗夫赶忙跑到古里耶夫的掩蔽所,气喘吁吁地报告:

“将军同志,快,德国人朝平炉去了!”

古里耶夫端坐未动,看了一眼西谢罗夫,眯起眼睛说: “应该马上把他们打出去。不然他们就会在厂里构筑工事固守。你快到

抽水站去,侦察连在那里,带他们把德国人打出去。”

西谢罗夫带着侦察连的 50 多名战士返回平炉车间时,正看见德国兵在装满炉料的平炉工作台下走着,双方在车间里交上火,德国兵躲在平炉和钢锭后面负隅顽抗,于是双方的战线就在同一个车间的几座平炉之间形成了。这一天,车间里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止。德军调来援兵,一点一点地把工人营挤出平炉车间,挤到了伏尔加河河岸边的锯木厂附近,后面就是陡峭的河岸, 下面就是奔腾的伏尔加河。对守卫者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工人营在战斗中减员严重,还剩下 24 个人,要顶住德国兵的冲击是相当困难的。西谢罗夫只好派人向古里耶夫求援。古里耶夫仍然镇静自若:

“同志们,再坚持一下,伏尔加河那面的援军很快就赶到了。我的师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不过,我会给你们派去人的。”说着,狡黠地挤了挤眼。

不一会儿,从师部方向跑过来三个头戴钢盔的人。到了锯木厂向西谢罗夫报告:

“指挥员同志,师部增援队来到。请下达任务!”

西谢罗夫定睛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面前站着的竟是古里耶夫师部的小厨师和两个卫生员。这三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戴着钢盔就像顶着一口行军锅,老在头上打转,不得不频繁地用手往后推铜盔。

一个师长,到了把厨师和卫生员都投入战斗的时候,不难想象,他手下的每个人以及他自己该承受着何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