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尼亚维诺遭遇战:孰胜孰败?

就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加强准备新的战役的时候,希特勒也把目光投向了列宁格勒。

8 月 20 日,德第 11 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刚刚从罗马尼亚休假回到集团军司令部,就发现一个印有元首大本营印迹的信封,端端正正放在一叠文件、信件的最上面,而且看得出已经放了有好几天了。曼施坦因自离开列宁格勒之后,被任命为德第 11 集团军司令,在 1942 年春季的克里木半岛战役中,他指挥着集团军大出风头,在半岛上前冲后杀,不仅把苏军的克里木方面军赶过了刻赤海峡,而且攻克了被公认为最不好攻克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占领了整个半岛。这一胜利不仅为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及高加索的进攻提供了稳定的侧翼保护,而且也让希特勒重新燃起了攻克列宁格勒的希望。因为在他看来,列宁格勒的城防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相比,简直就是一道木制的篱笆。他要借曼施坦因的力量去圆他征服列宁格勒的梦。于是,他命令一心想着继续向东打过刻赤海峡,突入高加索的曼施坦因,率领第 11 集团军调头北上,去攻打列宁格勒。被这道命令弄得大惑不解的曼施坦因叫来作战处长布西上校:

“上校,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这道命令是什么意思?” 布西上校快速地摊了下双手,摇摇头:

“元帅,三天前我们接到命令,让攻打塞瓦斯托波尔的炮兵部队立即乘列车北上,包括两门 600 毫米的加农炮和那门 800 毫米的大多拉炮,现在都已经在运往列宁格勒的路上了。”

“这是想干什么?难道他们真的以为第 11 集团军去攻打一个已经气息奄奄的列宁格勒比进入高加索更有意义吗?”曼施坦因站起身,面向窗外。一阵海风吹来,撩乱了他本来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

“还有更不幸的消息,元帅。”布西上校轻声说:“陆军总部命令,第50 师要留在这里,第 22 师被抽去改编为一个空降师,第 72 师编入中央集团

军群序列。这就是说,至少有 3 个师将不会随集团军北上了。”

曼施坦因忽地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盯着布西,足足有半分钟,然后目光慢慢黯淡下去。烦恼地挥了下手:

“随它去吧。”

8 月 27 日,曼施坦因率领着第 11 集团军司令部到达了列宁格勒前线,

也就是这天早上,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第 8 集团军,经过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 从拉多加湖的布戈罗夫斯基角到沃罗诺沃开始了进攻。得到最新装备的冲锋枪的苏军士兵,冲锋异常勇猛,进攻在开始后两天之内进展顺利。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苏军强渡过锡尼亚维诺以东的小黑河,在 28 日傍晚,已经抵近德

军的主要防御枢纽锡尼亚维诺。至此,除了冲锋枪子弹已感不足之外,第 8 集团军的突击部队没遇到什么更大的障碍。子弹不足情有可原,因为从冲击刚一开始,战士们的手指就一直没有离开扳机,直到把整盘的子弹一口气打完。这里也反映出某种心理因素,把冲锋枪端在胸前,看着枪口中不断喷射的火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射击声中冲锋,紧张程度会有所降低。尽管指挥部曾提醒部队要节省子弹,但看来没有起作用。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一开始对苏军在锡尼亚维诺方向上的进攻并未在意。因为 8 月 19 日列宁格勒方面军也曾强渡涅瓦河向这个方向发起过突击,但除了占领了几处登陆场以外,对德军并未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德军指挥部对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这次进攻也评价不高。“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元帅与曼施坦因仍然在一起制定进攻列宁格勒的计划。计划的意图是首先在最大限度上使用炮兵与空军的火力支援,以坦克部队与步兵突破列宁格勒以南的正面,但不进入该城进行巷战。在突破苏军防御后,德军应向东转,迅速渡过东南面的涅瓦河,与在涅瓦河对岸的德军一起,歼灭夹在列宁格勒与拉多加湖之间的苏军,进而切断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这样,就可以重现德军攻打华沙时的范例,不必经过消耗巨大的城市巷战而攻陷该城。这个计划被命名为“北极光”,定于 9 月 14 日开始。

然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凌厉攻势,很快让德军指挥部意识到这次来者不善,是苏军的一次经过精心准备旨在打破封锁的强大攻势。如果苏军目标实现,那就意味着“北极光”行动的流产。于是,刚刚开到的德第 11 集团军

的第 170 师和从涅瓦河地段调来的坦克第 12 师,奉命从行进间投入锡尼亚维

诺地区的战斗。第 277 师的全部后备队,第 96 步兵师的先遣队也被调往这里。而且,“北方”集团军群的几乎所有的航空兵都被调到这个地区对苏军进攻部队实施空袭。双方在锡尼亚维诺附近展开了一场遭遇战。丧失了制空权的苏军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很大努力。从 29 日起,作为方面军第 1 梯队的第

8 集团军,推进速度大为降低,在深入德军战斗队形纵深 7 公里时,被迫停顿下来。

8 月 31 日,梅列茨科夫和方面军参谋长斯捷利马赫将军、军事委员扎波

罗热茨将军,来到第 8 集团军指挥所。司令员斯塔里科夫少将正与预定作为

第 2 梯队的近卫步兵第 4 军军长加根少将商量着什么。见到方面军领导,斯塔里科夫和加根马上立正,行礼,从他们脸上,看得出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梅列茨科夫还完礼,来不及坐下,马上问道:

“第 8 集团军怎么停止不前了?后备队用上了没有?要知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斯塔里科夫无奈地摊开双手,闷闷不乐地说: “集团军所有后备队都用上了,再有的话,就是我的司令部这些人了。

敌人调来的新锐部队阻止了我们。都队打得非常艰苦。”

梅列茨科夫又问了几个问题,向身边的军事委员和参谋长征求意见: “看来,我们应该把第 2 梯队投入战斗了!你们两位的意见呢?” 两人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那好。”梅列茨科夫转向站在一旁的加根将军:“将军同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你部至迟于今日 14 时,将部队投入交战。任务是扩大第 8 集团军已取得的战果,9 月 1 日日终前,前出至涅瓦河。明白了吗?”

加根将军双脚一并: “明白了,方面军司令员同志!”

梅列茨科夫又转向参谋长斯捷利马赫: “向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部发出情况通报,告诉他们敌人把配置在列宁

格勒以南的预备队以及在涅瓦河地段上的不少部队都调到我们进攻的地区上来了,这是列宁格勒方面军积极行动的最有利时机,最好能发动一次对进突击。”

近卫步兵第 4 军按时投入了战斗。摆在他们面前的首先不是敌人火力的杀伤,而是广阔的沼泽地和大片大片的森林。他们不得不一边战斗一边铺设道路,为坦克、炮兵牵引车开辟林间通道。由于在拟定作战计划时,为达到首次突击的最大效果,方面军的几乎全部炮兵部队都配备给了第 8 集团军,

因此近卫步兵第 4 军投入交战时,没有得到方面军炮兵火力的支援,航空兵就更少了。另外,在指挥上也出现了问题,军指挥部与各师、旅的联系经常中断,军中各兵种之间的协调也不好,因此,整个进攻显得零乱,没有章法。尽管它把第 8 集团军的战线又向前推进了 2 公里,突破纵深达 9 公里,但仍然没能前出至涅瓦河。方面军司令部曾一度对该军作战指挥实行接管和干预,不过,为时已晚。9 月 4 日,近卫步兵第 4 军耗尽了力量,进攻再次停止。

梅列茨科夫不得不对战役计划进行变动,急令方面军第 3 梯队——突击

第 2 集团军投入战斗。按计划第 3 梯队的任务是歼灭德军后备队,而不是实施突击。该集团军投入战斗后,虽然消灭了德军的一些火力点,并在某些地方改善了态势,但要发展进攻却感兵力不足。在柳班战役中遭受重创的突击第 2 集团军,重新组建后名难符实:在投入战斗时,它的编制内只有一个 8000

人的步兵师和 1 个步兵旅。以这点兵力不可能维持长时间的有力突击。

也就是在 9 月 4 日下午,曼施坦因正在指挥所里分析列宁格勒周围形成的新态势,一阵电话铃响后,布西上校走过来说:

“元帅,元首正等着跟您通话。”

曼施坦因微微一怔,“难道元首又有了什么新决定?”边想边接过听筒: “元首,您好,我是曼施坦因,我正听着您讲话。”

听筒里传来了曼施坦因熟悉的尖细嗓音,只是今天鼻音略重,像是患了感冒:

“我的元帅,列宁格勒的情况怎么样?俄国人进攻得很厉害吗?”

“他们正向位于姆加、锡尼亚维诺地区的我军部队发起进攻。同时涅瓦河右岸的敌军也几次试图强渡该河与进攻的敌军建立联系。很明显,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大规模进攻,目的是想突破我们对列宁格勒的包围。”

“是的,是有这种企图。那么列宁格勒以南呢?他们有什么行动。” “在乌里茨克方向和普希金方向,俄国人活动也趋向积极,不过,目前

来看,他们在这里使用的力量不大。” “这就是说,我们的‘北极光’计划还可以按期实施,对吗?”希特勒

终于点出了此次谈话的主题。对此,曼施坦因早有考虑。 “我认为,如果沃尔霍夫战线上的形势不再恶化,‘北极光’还有可能

实施。不过现在必须全力以赴恢复锡尼亚维诺地区的局势。如果让俄国人在这里突破了我军防御的全纵深,后果将非常严重。”他虽然没有用放弃‘北极光’这样的提法,但把“非常严重”说得既缓又重,他想,希特勒应该明白他的意思了。果然,希特勒语速明显加快了:

“曼施坦因元帅,您一定要确保沃尔霍夫战线上不要再出乱子,我命令您负起这一地区全面指挥之责。如果您认为有必要,可以不经事先批准立即采取行动,明白吗?立即采取行动。另外,您要用攻势迅速恢复锡尼亚维诺地区的局势,这个太关键了。”

“元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发动攻势恢复局势,我准备再向该地区投入新锐力量,如第 11 集团军的⋯⋯”

“我同意,您可以立即着手准备。动作要快,快!”希特勒情急之中没有再深考虑一层:如果让曼施坦因把他的部队用到锡尼亚维诺上去,还用什么去攻破列宁格勒城他呢?阴差阳错,事有凑巧,在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中, 这种偶然的巧合,往往包含和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曼施坦因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接过了锡尼亚维诺方向的指挥权。他把自己带来的第 11 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都投入到了这里。在阻挡住苏军的推进之后,他在锡尼亚维诺南、北两个方向上集结起两个突击集团,以便从两个侧面上向苏军突击部队发起攻击。南面的集团由第 24、第 132、第 170 步兵师和第 3 山地师组成,北面的集团由第 121 步兵师、第 5 山地师和第 28 轻步兵师组成。9 月 10 日,德军发起反攻。两个集团军向苏军突破口根部两翼猛攻。双方部队展开了激烈残酷的战斗,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始终不停。9 月20 日,德军全线反攻,苏军仍然坚守着小黑河西岸的阵地,德军南北两个集

团在 9 月 21 日封闭了突破口,切断了第 8 集团军、近卫步兵第 4 军和突击第

2 集团军突击部队与方面军其他部队的联系,眼看着柳班悲剧要重演。梅列

茨科夫立即组织部队实施援救,列宁格勒方面军也用 8 个师的兵力力图再次强渡涅瓦河与沃尔霍夫方面军配合行动。同时,梅列茨科夫命令被围部队向东突围,撤回到小黑河东岸。曼施坦因为避免自己部队受到惨重损失,下令对苏军只围不攻。同时,从包围列宁格勒的部队中,调集了最大限度的炮兵, 并请求陆军总部,从“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德国本上,甚至从斯大林格勒前线,调来了数个轰炸机群,一连几天 24 小时不分昼夜地向包围圈里狂轰滥炸。森林和沼泽地燃起层层烈焰,大地与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浓烟,整个战场千疮百孔,布满了弹坑,成片的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灌木,变成了一片焦土和荒原。

据曼施坦因说,这一战,他让苏军的 7 个步兵师、9 个步兵旅和 4 个坦克旅与锡尼亚维诺附近的森林同归于尽了。

苏联方面则统计出在锡尼亚维诺战役中,共让德军损失了近 6 万人、200 辆坦克、200 门火炮、400 门迫击炮和 260 架飞机。也许这些数字不那么精确,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双方在这次战役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苏军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努力又一次失败了。而德军虽然暂时维持注了封锁,但攻克列宁格勒的“北极光”计划也因第 11 集团军损失太大而告流产。失败的,在失败的苦涩中获得了某种成功的欣慰;成功的,在成功的庆幸里隐隐感到失败的失落。这大概也是一种战争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