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调色板里调出了海洋的颜色
对于从哪儿下手,希特勒有他自己的考虑。
新年过后的第三天,个子矮矮的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毕恭毕敬地走进希特勒设在伯希特斯加登的高山别墅。日本刚刚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把美国正式地推入了反法西斯联盟。以苏美英为首的 26 个国家在 1942 年的第一天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现在,无论对日本还是对德国,他们面对的敌人都不仅仅是一两个国家了。因此,德国的下一步如何行动,日本不能不关心。落座之后,大岛浩与希特勒寒暄几句,马上转入正题,把话引到德军在 1942 年的主要行动上。也许是希特勒从日本大使的语调和眼神里察觉了他对德军冬季失利的担忧;也许是看到个子比他还矮的大岛浩那副恭敬的样子,激发了他兄长式的感情;或者他自己也在为德军退却感到恼怒;总之,希特勒激动起来,双眸闪动着锐利的光芒:
“一旦天气好转,我会继续进攻。我的目标仍然是——高加索!这是最重要的突击方向,这能让我们搞到石油,必须要拿到俄国的石油区!”希特勒一只白皙细长的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冲着日本大使抖动了两下,就像真的摸着一只叮当作响的钱袋。然后又迅速地收回拳手,放在胸前,继续说: “自然,我也将尽一切力量摧毁莫斯科和列宁格勒。”
大岛浩垂下头,轻轻点了一下,没说什么。
到 3 月中旬,德军的战线基本巩固和苏军的攻势进入尾声的时候,希特勒转入进攻的想法便坚定不移了。在柏林举行的“牺牲将士纪念日”集会上, 他面对神情庄重的听众,用几个月来从未有过的高昂有力的声调即席演讲:
“俄国人将在夏季彻底失败,无法挽救。布尔什维克将被逐出欧洲这块文明之地,永无立足之地!⋯⋯因此,未来的夏季将是战争的决定阶段。”当然,希特勒没有明确他将在哪个方向展开置俄国人于死地的夏季攻
势。不过,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希特勒的密友、跤脚博士戈培尔在 3 月 20 日的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倒是很说明问题的。
“元首为即将到来的春季和夏季,又制定了十分明确的作战计划。其目标是高加索、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将分阶段展开毁灭性的攻势。”
这又是一个全面进攻的计划,使人很容易想起“巴巴罗萨”。希恃勒似乎已经把冬季的挫折抛到九霄云外,重又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了。他指示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拟定夏季作战计划。哈尔德将军了解了最高统帅的主要意图后,不由得直皱眉头。在这位资深的陆军总参谋长看来,在进攻方向上过于分散,实际上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那种在纵深和正面宽度上远远超出军队现有力量限度的作战行动,尤其不可取。至于最高统帅提出的进攻之初军队分梯次进入战斗和进攻过程中向离心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更让哈尔德莫名其妙,觉得幼稚可笑。但是,哈尔德不敢公开反对希特勒的主张,他怏怏不快地起草了一份计划,一方面体现了希特勒恢复全线进攻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又以陆军战斗力下降和缺员普遍为由。打算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解决,先从南部高加索动手,对莫斯科与列宁格勒的进攻则迟缓一步。
希特勒批准了这一计划。4 月 5 日以国防军统帅部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第 55616 号绝密文件正式下达。按照德军开始战争以来发布的作战指令顺
序,此即第 41 号指令。据希特勒委往的“战史撰写官”施尔夫上校后来说,
希特勒对第 41 号指令草稿“大删大改,增加了由他亲自撰写的重要内容”, “涉及主要作战行动的重要部分是由元首重新撰写的”。而在国防军统帅部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瓦利蒙特少将眼里,这份指令“重复冗长,作战方针与
众所周知的指挥原则鱼目混杂,在重大问题上考含糊糊,在次要问题上罗罗嗦嗦,语言用词晦涩蹩脚”。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份重要文件,精彩也好, 拙劣也罢,了解一下它的梗概绝对没有坏处。
指令提出总的企图要点是:中路陆军放慢进攻速度,在北面,应攻陷列宁格勒,在战线南翼,应突人高加索地区。但考虑到冬季会战的后果,可供使目的兵器和运输状况,上述目标只能逐步地达到。
因此,目前应把所有可以动用的兵力集中到南段主要作战方向,旨在歼灭顿河前面的敌人,接着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通住高加索山脉的通道。
指令提出具体任务:在克里木,肃清刻赤半岛之敌并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在南部地区,须在顿涅茨河沿线分割并歼灭在伊久姆西侧突入之敌。
上述任务预计要经过三次突击:其一从奥廖尔以南地区向沃罗涅日方向实施全面进攻;其二是从哈尔科夫开始向东实施突击,歼灭顿河下游俄军兵力;其三是向斯大林格勒地区突击,无论如何必须力争到达斯大林格勒,或者至少将它置于我重武器的杀伤范围之内,使之成为被摧毁的又一个军备和交通中心。
整个作战行动代号为“蓝色”,这与已往的“绿色”、“黄色”方案倒是配套的,元首不愧是个美术爱好者,他喜欢把血淋淋、赤裸裸的场面,涂上明快的动人颜色。蓝色最接近于海水的颜色,苏联的南方不正是与海相连吗?
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已经决定从战线的南部先下手了。德国人还是比较“乖巧”的,碰一次壁就知道该换个地方,在北边的列宁格勒碰了头,便转到莫斯科,莫斯科再碰,于是又转到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此乃夭性还是规律?没人说得清楚。然而,“知已知彼”古今中外具体的用词虽然不一样, 可道理是相通的。对敌人,越是恨它就越要“爱”它。越想消灭它就越要“亲近”它。现在希特勒的主意已定,对此苏联又知之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