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钢臂轻舒断东西
斯大林给朱、科两人限定了分割包围德军的期限
在4 月22 日希特勒第一次提到德国战败并于狂怒之下准备自杀以后的几天中,柏林及其周围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的三大方面军从北、东、南三面压向柏林,昼夜不停地缩短着它们与柏林之间的距离。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经过数天泥水之中的苦战,终于在 4 月
25 日全线突破德军西奥得河防线,在柏林以北、沿着与柏林平行的方向,向西推进。尽管这个方面军没有直接参加进攻柏林城,但它的行动极大钳制了此地区的德军向柏林转移。东面,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基本上分
成了四大集团:突击第 3 集团军、近卫坦克第 2 集团军和第 47 集团军从北面
到西北面迂回包围了柏林;而第 61 集团军和波军第 1 集团军则在这 3 个直接迂回包围柏林的集团军右翼,担任掩护其侧翼的任务,成功地把希特勒寄于厚望的施坦因纳集团挡在了柏林以北;直接从东面进攻柏林的突击第 5 集团
军、近卫第 8 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 1 集团军,其中近卫第 8 和近卫坦克第 1
两个集团军又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完成强攻柏林的任务,另一部分则与第 3 集团军一起,执行从东南迂回包围柏林和分割柏林及附近地区德军的任务。由于这部分苏军的快速推进,柏林守军与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联系被切断了,两大包围圈基本完成;位于方面军左翼的第 69 和第 33 集团军,全部投
入了包围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行动。在南边,科涅夫的乌克兰第 1 方面军
也基本上是一分为四:近卫坦克第 3 集团军和第 28 集团军主力从正南进攻柏
林,部分部队与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部队一起参加分割德军为两大集团的行
动;近卫坦克第 4 集团军则直插柏林西南,从西南至西面包围柏林;第 13
集团军和近卫第 5 集团军向西直扑易北河;第 52 集团军和波军第 2 集团军则向更靠南的德累斯顿方向发展进攻。可见,苏军的三大方面军全面开花,易北河以东、奥得河—尼斯河以西,几乎没有一块平静的土地了。德军被分割、压缩在几块不大的地域之内,要想改变态势已无可能了。下一步,苏军将迅速合拢包围圈,一只手扼往柏林,一只手擦住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然后用力收拢五指,捏紧、再捏紧。
当然,收拢五指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苏军越接近柏林,德军抵抗得越是猛烈。在消除包围圈上的最后两处缺口,完成合围的最后阶段,苏军仍要经过一番苦战,付出极大代价。
前面说过,斯大林在 4 月 22 日曾给朱可夫和科涅夫发出指示,要求他们
不得迟于 4 月 24 日日终时完成对敌柏林集团和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包围。要完成这一任务,两大方面军的部队要在两天内堵死包围圈上仅存的两处缺口。这两处缺口,一个在柏林东南,一个在柏林西北。柏林东南的缺口,是德军柏林集团与法兰克福—古本集团之间剩下的唯一通道,消除了它,既切断了德军两大集团的联系,又可同时完成对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包围,可谓一举两得。因此争夺这一缺口对双方来讲都是命运攸关的事情,攻的一方要趁热打铁,志在心得;守的一方会竭力顽抗,拼死一搏。
柏林东南的地形,对防守的德军有利。在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和白俄罗斯
第 1 方面军之间,至少隔着两大障碍:横在乌克兰方面军脚下的是柏林南面
的泰尔托运河,而挡住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部队前进的是穿柏林而过的施普
雷河。泰尔托运河别看仅仅是一条人工河流,可它对阻挡苏军的作用远远超过比它宽大若干倍的天然水障碍。运河河面宽 40—50 米,水深 2—3 米。运河两边的河岸,是呈 40°角的斜坡,而且用混凝土浇灌,垂直高度达 3 米, 平滑如镜,极难攀登。河北岸,德军预先修筑了堑壕、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坦克和自行火炮掩体等。有一个地段上,河北岸上是一堵横亘的墙壁,高 2
米以上,厚达 1 米,既无窗户又无门,高高地仁立在运河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座中世纪的要塞城堡。只是凑近才能看清楚,墙壁上被精心凿开了一个个方形小孔,机枪、步枪和火箭发射器从孔中露出,黑洞洞枪口对准对岸, 阴森之中充满杀机。运河上原有的桥梁,有的已经被炸毁,残骸散落水中; 有的虽然还保留着,可仔细一看,一根根连着炸药包的导火索和电线,从桥下、桥栏和桥面伸向北岸。看得出,德军已把运河看作能挡住苏军的最后希望了。
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必须渡过泰尔托运河。这不仅由于过了运河之后才可进入柏林市区,而且只有渡过运河才能与来自东北方向的友邻方面军的部队会师。所以,对科涅夫来说,泰尔托运河是明知难渡又不能不渡的一道险要的水障碍。
早在 4 月 22 日,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 6 和第 7 军己推进到泰尔托运河南岸。这条小运河,根本没被率领着铁甲雄师跨越千山万水打到柏林的雷巴尔科将军放在眼里,当第 6 和第 7 军军长请示如何行动时,雷巴尔科轻蔑地哼了一声:
“这还用问?不过是一道小沟,跨过去!”
两位军长答应得也很干脆。可两个小时后,他们不得不用有点沮丧的语气报告,敌人凭借构筑得非常坚固的工事抵抗得很顽强,在没有步兵的帮助下,光靠坦克看来无法突破运河北岸德军防线。雷巴尔科二话没说,放下电话便坐着坦克来到河边,实地一看,他知道军长们没有夸大其辞,自己这回算碰上硬骨头了。他当即把情况报告给了科涅夫,科涅夫听完后,给雷巴尔科下了道出乎他意料的命令:
“既然无法从行进间渡过运河,那就命令部队原地待命。我给你一整天的时间做强渡准备,4 月 24 日早晨你再发动进攻,届时我将到达你的观察所。至于步兵和炮兵支援,我会尽力想办法。”
放下电话,科涅夫立即与第 28 集团军司令员卢钦斯基将军取得联系。“喂,卢钦斯基将军,请告诉我你那里哪个军能去帮雷巴尔科一下?他
的坦克被阻在泰尔托运河了。”
“巴季茨基将军的第 128 军距泰尔托运河最近,我看他可以去支援雷巴尔科。”
“就这样定了,你马上命令巴季茨基不得迟于 23 日中午 12 时把部队集中于运河一线,24 日早晨与雷巴尔科的坦克兵一起强渡。”
科涅夫又紧急命令突破炮兵第 10 军军长科茹霍夫将军,把其指挥的 2
个突破炮兵师和 1 个野战火箭炮兵师,与不属于其编制的 1 个炮兵师,火速
开往泰尔托运河,转隶近卫坦克第 3 集团军司令员指挥。科茹霍夫虽然从科涅夫的语气中听出元帅的这一决定事关重大,可还是小心翼翼地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元帅同志,您说让我们 24 小时之内完成变更部署并立即投入强渡运河的战斗,对吗?”他在“24 小时”上特别加重了音调。
“对,只能给你 24 小时。”科涅夫斩钉截铁。“可元帅同志,我们现在距泰尔托运河可有 150 公里远哪!150 公里就
是飞也得飞一段时间呀。” “你就得想办法‘飞’过去。你说吧,除了你们已有的运输工具外,还
差多少部汽车和牵引车?” “大约 1000 辆吧。”
“好,方面军马上给你派去你所需要的汽车。记住,24 日晨,你们应当占领发射阵地,保障雷巴尔科和卢钦斯基的部队强渡!那天我会亲自到场。” 与此同时,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也在为分割包围柏林及附近地域的德军创造着条件。其中克服施普雷河这道水障碍是一切条件的基础。施普雷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柏林附近地区,并从柏林城内穿城而过。无论是与乌克兰第 1 方面军会师还是攻打柏林市区,都少不了要先和这条河打交道。施普雷虽不像泰尔托运河那样几乎全身披甲,但由于它也是从东南方面抵挡苏军进攻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甚为德守军所倚重。为了完成最高统帅斯大林下达的任务, 朱可夫准备双管齐下,确保 24 日日终时切断德军两大集团之间的联系。如何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同时又不影响攻打柏林的速度,朱可夫自有他的考虑和妙计。他的部队是最先从不同方向进入柏林城郊作战的,当进入已被炸得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的城镇之后,在野外作战中大显神威的坦克大部队,作用大大降低,倒塌的房屋、狭窄的街道不仅影响了坦克部队发挥自己的最大特点
——快速、机动,而且极易受到藏在暗处敌人的袭击,这条经验朱可夫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就从德军的失败中总结出来了,并在以后指挥攻打一系列大城镇中反复得到验证。因此,当他的部队从东南面进入柏林郊区、尚未渡过施普雷河时,他便及时发布命令,把坦克第 9 军转隶给库兹涅佐夫将军的
突击第 3 集团军,坦克第 11 军转隶给别尔扎林将军的突击第 5 集团军,1 个
坦克旅转隶给崔可夫将军的近卫第 8 集团军,并要求将坦克和坦克分队编入步兵的强攻分队,意在一方面用坦克加强步兵的冲击力,同时又使坦克能在复杂的城市作战条件下得到步兵的有效保护。因此,来到施普雷河岸边的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的突击第 5 集团军和近卫第 8 集团军部队,既不是像科涅夫那里坦克部队在河边等待步兵跟进,也不是步兵没有坦克部队的加强单独渡河。同时,他还计划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准备把方面军预备队第 3 集团
军投入柏林东南方向,与骑兵第 2 军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断法兰克
福一古本集团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命令近卫第 8 集团军分出自己左翼部分兵力,向柏林东南方向发展进攻,以便在另一地域再次完成一次切断。
两位元帅运筹帷幄,德军两大集团将成瓮中之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