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卫国战争的前夜巴巴罗萨计划
1940 年夏天,希特勒取得了对法国的胜利之后,又重新回到进攻苏联的想法上。
希特勒的这一想法由来已久。20 年代,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中就这样写道:“德国不能满足于 1914 年的边界。”“我们要从 600 年前停止下来的地方开始行动。”“我们是民族社会主义者,我们要自觉地改变战前对外政策的方针。我们要消除德国长期以来在南欧和西欧的目标并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东方⋯⋯但当我们今天说到欧洲的新领土时,我们首先指的就是俄国及其所控制的仆从国。”
希特勒的这一想法,立即在德国高级军事领导中引起了反响。最高统帅部及海陆空将领都参加了关于进攻苏联的时间和方式问题的讨论。进攻苏联的计划没有在任何人士中间引起原则性的分歧。将军们普遍认为,现在德国正处于军事鼎盛时期,时机极为有利。陆军元帅勃劳希契在 7 月 21 日的德国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做了对苏作战的报告。他声称,陆军最高统帅部的意见是非常乐观的,德国将会在 4~6 周内用不到 10D 个师来击溃俄国的 50~70 个软弱无力的师。他在报告中建议,反苏战争应该在 1940 年就开始。
为了高度保守机密,希特勒命令由总参谋部来研究进攻苏联的计划,以便对任务、时间和目标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在以后的几天里,希特勒在柏林和上萨尔茨山接见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的总理。苏联对彼罗的海国家的合并,以及对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占领,使他决定推迟解决巴尔干问题。他越来越多地考虑进军苏联的事情。他让人放映介绍 1939 年 11 月 30 日至 1940 年 3 月 10 日芬兰边境冬季战争的电影,但感到很失望,因为从影片中,他看不出苏联军队的摩托化、装备和战斗力的水平。
- 月 31 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召开武装部队三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联席
会议。会上,先由海军元帅雷德尔报告了“关于英国登陆战准备工作的第 16 号指令”,即“海狮”计划的准备工作的进度。
雷德尔说,9 月 15 日将是开始执行“海狮”计划的最早日期,前提是届时没有“由于天气或者敌人的原因而出现不测情况”。雷德尔就这一前提向希特勒解释说,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天气,除了 10 月上半月以外,一般都是恶劣的。10 月中旬开始有薄雾,到了下旬就有浓雾了。然而,这只是天气问题的一部分,“只有海上风平浪静,才能够执行作战计划”。如果波涛汹涌, 驳船就会沉没,甚至大船也无能为力,因为它们不能卸下补给品。“即使第一批部队在天气有利的条件下渡海成功,还是不能保证第二批第三批部队也能够有同样有利的天气⋯⋯事实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一些港口可供利用之前,有好几天是不能运送比较大量的物资的。”这样一来,陆军就会陷入困境:他们会被搁在海滩上,没有给养,也没有援军。这位海军无帅在结束他的发言时说:
“从一切情况考虑,最有利的作战时间将是 1941 年 5 月。”
希特勒发言,表示对雷德尔的结论不敢苟同。他承认,对于天气,他们“自然”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但他们也不能不考虑坐失时机的后果。德国海
军到来年春天也仍然不会是英国海军的对手。而如果给英国陆军 8 个月到 10 个月的时间,它就将会有 30~35 个师的兵力,到那时,这些兵力若摆在预定入侵的有限地区,就成了可观的力量了。他认为:
“必须设法为 1940 年 9 月 15 日开始的作战行动进行准备工作⋯⋯至于
这次作战行动是在 9 月进行,还是推迟到 1941 年 5 月进行,将在空军对英国进行一个星期的密集轰炸之后作出决定。如果空袭的效果很好,敌人的空军、港口和海军等等遭受重创,那么‘海狮’计划将在 1940 年进行。否则将推迟
到 1941 年 5 月。”
希特勒接着把话题一转说:
“英国的希望在于俄国和美国。如果对俄国的希望破灭,那么对美国的希望也将破灭,因为消灭俄国以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力量。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英国继续进行战争的顽强决心是由于它对苏联有所指望。英国人原来已经完全倒下了。现在他们又站了起来。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它不希望德国过分强大,那么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一样,英国就会重新获得这种希望:局势在 6 个月到 8 个月之内就会完全改观。但是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被粉碎。那时,德国就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因此, 必须消灭俄国。时间定在 1941 年春天。”
随后,希特勒详细地叙述了他的战略计划。看来,这些计划在他思想中酝酿得有些时日了。他说,这次行动只有以一举摧毁苏联为目标,才值得进行。只占领俄国的大片领土是不够的。
希特勒强调说:“要消灭俄国的生存力量!这才是目的!”首先将发动两个攻势,一个是在南方向基辅和第聂伯河进攻,另一个是在北方通过彼罗的海国家,然后向莫斯科进攻。两支军队将在莫斯科会师。在这以后,必要时将进行一次特殊作战,以获取巴库油田。
希特勒说到这里,十分兴奋,他已经想到了怎样处理这些新征服的地方。他说,他将干脆吞并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把芬兰的领土扩大到白海。他将拨出 120 个师来进行整个战争,留 60 个师保卫西线和斯堪
地纳维亚。他说,进攻将在 1941 年 5 月开始,用 5 个月的时间完成,在冬天结束。他补充说,他本来希望在今年这样做,但是这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夭,8 月 1 日,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同他的参谋总部人员开始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的工作在三个方面以德国人典型的周密而彻底的作风进行着,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陆军参谋总部、最高统帅部中以瓦尔利蒙为领导的作战局和以托马斯将军为领导的经济和军备局。戈林在 8 月 14 日指示托马斯说,希
恃勒希望“只有等到 1941 年春季”才向俄国运交订购的货物;同时他的部门要详细调查俄国的工业,运输和石油中心的情况,这既可以作为轰炸目标的指南,同时也有助于以后管理俄国。
- 月 26 日,希特勒下令从西线向波兰派遣 10 个步兵师和 2
个装甲师。他规定,装甲部队要集中在波兰东南部,以便他们可以出兵保护罗马尼亚油田。
德国人自知向东部调动大量部队肯定会被苏联人发现。于是便命令德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恩斯恃·科斯特林将军通知苏联总参谋部说,这个调动只是派年轻的士兵代替要复员参加工业生产的年纪较大的士兵。
- 月 6 日,德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发出指示,详细地概述
了进行伪装和掩蔽的方法。规定:“这种集结的工作绝不能在俄国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好像我们准备在东方发动攻势。”
伯格霍夫会议后不久,第 18 集团军参谋长马尔克斯被调到陆军部,很快他就向陆军参谋长哈尔德提交了一个计划方案。计划设想的是从普里皮亚特以北向奥尔沙陆桥和莫斯科发起主攻,同时向波罗的海国家和列宁格勒发动辅助攻势,作为主攻的侧翼。马尔克斯建议,还要在南部向基辅和第聂伯河发起辅助攻势,然后使之扩展到高加索地区的巴库。哈尔德在看过这个方案之后强调说:主要进攻目标应该是莫斯科。
在马尔克斯计划方案出台后不久,约德尔也拟就了一个作战草案,设想对苏作战将动用 3 个集团军群。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用 2 个,以南用 1 个, 但有一点要注意,即在越过奥尔沙陆桥一斯摩棱斯克地区以后,能否继续向莫斯科进攻将取决于肃清波罗的海苏军的进展情况。
- 月 29
日,新任陆军总部(作战)助理参谋长保卢斯向哈尔德呈报了他自己对这场拟议中的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看法。他提出。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使用德军 2 个集团军群(称为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在普
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使用 1 个集团军群。他强调德军将要获得的是通过歼灭苏军夺取军事胜利这个直接利益,而不是什么经济利益,要防止苏军向内地撤退。报告将波罗的海国家的部队放在了次要地位,这些部队估计总共不过30 个师,而相比之下,白俄罗斯有 60 个师,乌克兰有 70 个师,据此推论, 直接进攻莫斯科的成功把握最大。报告的其余部分谈到了进入苏联的时间和距离问题、苏军士兵战斗素质之难以估价以及苏联多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 月 28 日至 12 月 3 日,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 1
军需部长保卢斯将军指导下德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和图上作业,以便对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审查。然后,方案的制定者们在 12 月 5 日与希特勒举行了正式讨论。
将要进行这一作战的 3 个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各自单独地研究了有关的战略问题,他们突出地感到了空间与人力上的困难。
所谓空间上的困难是指地理环境而言的。1940 年的苏德边界,始于梅默尔以北的波罗的海之滨,沿旧东普鲁士—立陶宛边界延伸,接着向西进入波兰,形成一个突出的弧形地,然后向西绵延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接着继续向南伸展,直到匈牙利边境为止。这条苏德边界线全长约 700 英里。而
乌克兰—罗马尼亚边界沿普鲁特河至黑海,长约 450 英里。由于尚不清楚匈
牙利的态度,因而在德国东方战线与盟国罗马尼亚战线之间,尚有一条 200 英里宽的间隙地带。
另外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西部的中央,就在布列斯待一里托夫斯克边界东南,有一片南北宽约 150 英里、纵深 300 多英里的辽阔沼泽地区。这个地区就是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此处缓缓的河流纵横交错、不计其数。除了堤道上修了一两条公路以外,该地区的通道寥寥无几,有些地方林木茂盛,成为坦克和摩托车辆的天然障碍。
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的白俄罗斯地区,尽管情况要好得多,但也有问题。这里有通往明斯克、奥尔沙、斯摩棱斯克与莫斯科的直达交通线。在奥尔沙与莫斯科之间,道路两侧地形开阔又无河川障碍,被称之为奥尔沙陆桥,它是通向莫斯科的大门,是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两道水障之间的通路。德军士兵先要通过公路,穿越 55 英里多长的茂密林带才能到达奥尔沙陆桥。这些林间公路将使部队像通过漏斗孔似地把队形拉得很长,无法组织防御和
进攻。
波罗的海地区,有几条公路由东普鲁士经波罗的海国家通往列宁格勒, 但是公路质量极差。除涅曼河、大纳尔瓦河外,还有许多沼泽地带和茂密的森林,让人望而生畏。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间的瓦尔代丘陵及其周围地区, 林木茂密、沼泽遏布,不利于装甲部队行进。
参谋长们提出,苏联腹地是个漏斗形,突破得越深,正面就越宽,开始时的 1300 英里将迅速扩展到 2000 甚至 2500 英里。除非苏军在贝帕斯湖一明斯克一基辅一线以西的边界附近被歼灭,不然德军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扼守深入腹地时不断加宽的正面。
后备军总司令弗罗姆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一片辽阔地区向 300 万人、50 万匹马的部队进行补给是非常困难的。何况,这个地区公路寥寥无几, 铁路不能直达,因为苏联人的路轨比德国和中欧国家使用的都要宽。另外, 现有的增援部队不足 50 万,只够补充夏季战役的损失。摩托车辆奇缺,车辆
燃料更是吃紧,国内只有不超过 3 个月的汽油储备和 1 个月的柴油储备。由于缺乏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轮胎也成了问题。再有,德国坦克与装甲强击炮的月产量不到 250 辆(门)。德国工业无法再依赖从苏联和其他国家进口原料。
听了上面几位将军的发言,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对于元首的全球战略目标开始产生怀疑。如果向苏联开战真是必要的话,那么消灭苏军就是压倒一切的目标,经济方面的考虑就不能占优先地位。进攻莫斯科将吸引敌人的主要兵力;夺取莫斯科地区不仅将使苏联失去控制,交通联络断绝,而且将在苏军的战线上打开一个巨大缺口。
勃劳希契要求发言,他对元首说:“德国空军是否有力量对英、苏两线作战?”
希特勒立即回答说:“如果对苏战争不拖长的话,德国空军就能够在两条战线上作战!”
勃劳希契默然。
哈尔德发言说:“中央集团军群主要突击方向应该是莫斯科,这应是十分明确的,不能有半点含糊,两翼还必须配备有强大的装甲部队,以应付来自波罗的海或乌克兰的侧翼攻击。”
希特勒对哈尔德的发言也是不屑一顾。他说:“对苏战争的目的是保卫帝国领土不受空中袭击,以保护柏林和西里西亚的工业区。这就需要距离与纵深,使粉碎后的苏联成为一些非武装的社会主义行省,自波兰边境到伏尔加,全由德国人驻防和统治。伏尔加河以东的原始土地,冰冻的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乌拉尔外的空旷森林,等有了工夫再去占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就是从这些边远的地区,任何轰炸机都飞不到德国。”
希特勒看了哈尔德一眼,认为他该明白死抱住进攻莫斯科的念头是多么愚蠢。接着,他又说道:“战争开始后,苏联会死守波罗的海与乌克兰,因为那里有海港,在经济上至关重要,而对于中部,斯大林会慷慨退让。德军夺取莫斯科无甚重要。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侧翼要准备向北进入波罗的海、向南进入乌克兰。”
勃劳希契听到这里,有些耐不住了,站起来郑重强调,占领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是对苏战争的关键。结果被将领们的一阵哄笑打断。勃劳希契不得已,在哄笑声中坐下,他十分恼怒,他不明白,他的意见究竟错在哪里?
事后证明,错的不是他,而是那些嘲笑他的人。
会后,最高统帅部向各集团军群发出了预令。陆军总部在勃劳希契的领导下,日以继夜地修订作战计划。在计划中,勃劳希契认为有必要加强北方集团军群的力量,使其通过波罗的海国家的速度能像中央集团军群向斯摩棱斯克的推进速度一样快,两军齐头并进,避免在攻打莫斯科之前使军事行动停顿下来。
- 月 17 日,该作战计划,即 21 号指令呈送到希特勒案头。
希特勒看后,皱起了眉头,他认为 21 号指令没有体现他的最新思想,即
他在 12 月 5 日会议上的发言,便提笔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要优先保证肃清波罗的海的敌人,夺取列宁格勒与喀琅施塔得:为此目的,中央集团军群要往北抽调强大的装甲部队。只有完成上述目标,才能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势。
紊特勒认为 21 号指令代号为“奥托”似不够明确,这场战争应当具有圣
战的色彩,他想起了“巴巴罗萨”这个名字。这位 12 世纪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曾率十字军东征,并死在东方,这次战争也是一次德意志啼国的东征, 用这个名字祝愿它成功吧!
第二天,即 1940 年 12 月 18 日,希特勒以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名义发出了
第 21 号指令——即“巴巴罗萨计划”。
按照计划要求,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战役击溃苏联。
准备工作必须在 1941 年 5 月 15 日以前完成。
进攻苏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用突然袭击的方法消灭苏联西部军区的军队,然后在空军的掩护下,以坦克部队为先导,长驱直人,向苏联腹地进攻。进攻路线分南、北、中三路。北方集团军群共 29 个师,在 1000 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直取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共 51 个师,在 1600 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
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进攻;南方集团军群共 63 个师,
在 1400 架飞机的掩护下,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向基辅进攻,然后向顿巴斯进击。在包围并歼灭这三个城市的苏军后,分别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第二个阶段,进攻苏联的后备军,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和阿斯特拉罕。
这就是希特勒的宏伟计划。为了保密起见,计划只印了 9 份,三军各一份,其余的保存在最高统帅部。希恃勒还指示,参与这一机密的军官的人数要尽可能少,不然,准备工作就会有泄露的危险,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导致最严重的不利后果。
签署完“巴巴罗萨计划”之后,希恃勒感到如释重负。他要去与驻在英吉利海峡——这是他能到的离俄国最远的地——的军队和飞行员一起欢度圣诞节。他踌躇满志,巴巴罗萨、拿破仑未竟的事业,将由他来完成了。这个当年维也纳的流浪汉,已经自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