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丧钟与凯歌

1943 年的第一天,在苏德战场的南端,有两件事对以后该地区的战事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一件事,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的恳请和坚持下,希特勒终于应允在高加索作战的“A”集团军群撤退。与此同时,在苏军的反击下,曼施但因的顿河集团军群继救援第 6 集团军的作战行动受挫之后,被迫全线退守,撤出卡尔梅克草原,在上鲁别日内、托尔莫辛、茹科夫斯基、格卢博基以西和马奇河以南一线设防。这意味着,原来离彼包围的

第 6 集团军最近的德军部队,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将离它越来越远了。被围部队除了依靠自己的力量,指望别人驰援解围的希望亦将随着德军大部队向西开拔的隆隆轮声,越来越渺茫。

第二件事,在新年前的 12 月 27 日,以苏顿河方面军司令部主要成员为主,在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代表、红军炮兵司令员沃罗诺夫的参与下, 一份消灭包围圈之敌的作战计划草拟完成,并于当天送到莫斯科。对这份代号“指环”战役的作战计划,莫斯科高度重视,连夜审查修改,第二天即 28 日,便以训令的形式作了回复。为了更好地完成“指环”战役,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把执行这一战役的任务交给顿河方面军完成。因此,顿河方面军除了编成内原有的第 66、第 24、第 65 和第 21 四个集团军外,原属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 62、第 64 和第 57 集团军。自 1943 年 1 月 1 日起转隶于顿河方面军。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进行战役的兵器及加强给第 62、第 64 和第57 集团军的兵器也一并转拨顿河方面军。这样,随着新年第一天的到来,苏军已经完成了消灭被围之敌的组织准备,并争分夺秒地抓紧进行物质准备。一旦准备工作就绪,在这个东西长 53 公里、南北长 35 公里、周边长 170 公

里、面积达 1400 平方公里的大包围圈里将同时奏响两种截然不同的乐曲:对德军官兵,将是一支丧钟低咽的哀乐;对苏联军民,将是一曲高亢激越的凯歌。

形象一点说,这个包围圈酷似一个头朝南尾朝北放置的巨大蟹壳。沿伏尔加河岸从东北向西南展开的是崔可夫将军的第 62 集团军,该集团军在斯大

林格勒城内苦战 5 个月后仍然坚守着阵地。与崔可夫集团军隔着一条 5 公里

宽的走廊、在东北和北面部署的是扎多夫将军的第 66 集团军和加拉宁将军的

第 24 集团军。第 66 与第 62 集团军部队在斯帕尔塔诺夫卡地区形成蟹壳上的

一只尖角。在第 24 集团军西南方向,巴托夫将军的第 65 集团军和奇斯佳科

夫将军的第 21 集团军并肩构成包围圈的西缘。南边,呈下弦形从左至右排着

托尔布欣将军的第 57 集团军和舒米洛夫将军的第 64 集团军。在包围圈的西南角,德军的几个坚固据点形成一个小的凸出部,正好为蟹壳安上了另一只尖角。第 64 集团军靠近伏尔加河一端,与崔可夫集团军的左翼部队也相隔一

条 8 公里宽的走廊。按照最终审定的“指环”战役计划,整个战役将由三个

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以巴托夫将军的第 65 集团军的兵力从西向东实施主要

突击,目的是分割被围之敌,并与第 21、第 57 及第 64 集团军部队协同,歼

灭在罗索什卡河以西的敌西部集团。之后第二阶段的主要突击应转到第 21 集团军地带内实施,围歼包围圈内以西以南的德军。最后阶段,则是对残存之敌发起全线总攻。战役实施日期最初定在 1 月 6 日,但由于顿河以西“小土星”战役打得正酣,铁路和公路运输线都优先为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部队运送人员和弹药,所以为“指环”战役补充的兵力兵器都姗姗来迟,顿河方面军司令部不得不把开始战役的时间推迟 4 天。但尽管如此,斯大林格勒地区最后一场血战还是一分一秒地临近了。

血战在即,作为这场血战一方的总指挥,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自从参加了司令部的新年晚会后,一个想法一直索绕在脑际心头。那天的晚会上,一位司令部的参谋在兴奋热烈的交谈中,忽然大声说了一句:

“现在正是向保卢斯提出投降的最后通牒的时候!”

说者无心,可在一旁的罗科索夫斯基却被这后打动了,不由得在心里盘算起来:

“这到是个不坏的办法。现在德国人已经走投无路,但自知作恶多端怕我们不肯饶恕,如果我们主动给他们一个机会,既可以表现出我们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也可使我们的部队少佩血甚至不流血。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这里的 7 个集团军解脱出来,用于实现更大的战略意图。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罗科索夫斯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本营代表沃罗诺夫。沃罗诺夫也很感兴趣,立即向苏军最高统帅部送去报告,斯大林对此非常欣赏,即令马上草拟最后通牒。1 月 8 日之前,通牒正式形成。在众多的志愿者中,顿河方面军司令部选定了司令部侦察处参谋斯梅斯洛夫少校和政治处精通德语的佳特连科夫大尉作为送交最后通牒的军使。与此同时,通牒全文用德语在前沿阵地上和电台中反复播送,印着通牒和其他劝降材料的各色传单,雪片一样从天而降。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乌布利希及反法西斯作家魏纳特、布雷德尔等人这时也直接配属在顿河方面军政治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看着传单、听着广播,被围德军尝到了四面楚歌的滋味。

1 月 9 日,苏军的两位军使被蒙着眼睛带进了德军前沿阵地的一个小指挥所。一名德军军官用电话把苏军军使要面见保卢斯、当面递交最后通牒的要求报告了上司。不久,那边打来电话,让转告苏军军使,第 6 集团军司令已知道了最后通牒的内容,但拒绝接受。这样,保卢斯代表他的集团军在不流血的投降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死亡之间,在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和让更多的人战死之间,均选择了后者。

1 月 10 日 8 时 5 分,第 65 集团军长达 11 公里的突击正面上的所有无线

电电台中发出了 15 声短响,响音未落,炮兵阵地上的一架架电话听筒里,同

时传来一句震撼人心的口号:“为了祖国!”紧随这句口号,近 2000 门火炮和迫击炮开火了。强大的气流卷起炮兵阵地前的积雪,翻卷飞旋,恰如一条银鳞巨蟒,火炮炮口喷出的束束火光,把半边天际映得一片淡红。炮弹落下的地方,冰冻的泥块和碎木片四下飞溅,硝烟、雪粒混成一道灰色的幕障。9 时整,苏军坦克和步兵发起冲锋。德军借助工事进行抵抗,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苏军推进速度不是很快,第一天,第 65 集团军在主攻方向上推进 1.5 至 4.5 公里。两天后,第 65 和第 21 集团军的部队抵达罗索什卡河西岸和卡尔波夫卡地区。这样那只巨大的蟹壳西边的那个尖角,首先被斩掉了。到了1 月 17 日,苏军从西面和南面进攻的 5 个集团军推进到大罗索什卡、冈恰拉

林和沃罗波诺沃一线,蟹壳被竖着砍掉了多一半。包围圈的战线总长由 170

公里缩短为 110 公里,面积也由 1400 平方公里减少到 600 平方公里。

被围德军的处境也继续恶化了。帝国元帅、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担保的空中补给自第一天起,就没有一次能满足被围部队哪怕是最低的需求。按陆军总参谋部的计算,要满足被围部队的最低需要,每夭至少要向包围圈里空运总数为 300 吨的各种补给品。若再考虑到还得刨去那些不宜飞行的坏天

气,那么在每一个空运日,必须至少再增加 200 吨补给物资。但空军的运输

机数量以及包围圈内外的机场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承受每个空运日 500 吨的重荷。结果,尽管戈林不得不调用了大批亨克尔-Ⅲ式轰炸机参加空运以补充容克-52 式运输机的不足,实际上,空运给被围部队的补给每天平均只有 104

吨多一点。只有 12 月中、下旬的几天达到了近 300 吨,但这是个例外。以后, 随着包围圈外的德军被逼向西撤退,离包围圈最近的两处机场——塔秦斯卡亚和莫罗佐夫机场被苏军占领,空运的航程成倍增加,飞行用油量也随之增

加,因此有效载荷量便相应降低了。到了 1 月份,空运的补给降到了每天 60、70 吨,德军每人每天的定量口粮一减再减,从每天每人 150 克面包减到 50

克,最后这 50 克面包也不是人人都有了,而是规定只配发给处于最前线的部

队。但是希特勒仍然不允许第 6 集团军投降,保卢斯也命令部队,“在严寒和饥饿中打尽最后一颗子弹,战斗到最后一息”。当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的时候,第 6 集团军至少有 9 万多名官兵没有打到最后一颗子弹和战斗到最后一息,这其中包括保卢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