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收复大地,还是趁火打劫?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芬兰军队应该与德军配合行动,一方面经过卡累利阿地峡从北面进攻列宁格勒,另一方面从奥涅加湖与拉多加湖之间的通道,由东面迂回包抄列宁格勒。列宁格勒的地理位置很有特点,它被一东一西两大水域相夹,西边是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东边是欧洲最大的湖泊拉多加湖。两大水域之间形成一条窄长的地峡,这便是卡累利阿地峡。列宁格勒就位于这条地峡的南端。18 世纪 20 年代,这条地峡的南部划归俄国,19 世纪初,随着芬兰并入俄国版图,整个地峡成为沙皇俄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芬兰独立,地峡的大部分划在芬兰国界之内。1939 年大战爆发后,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苏联考虑到芬兰边界距列宁格勒太近,严重威胁到该城的安全,曾提议以两倍的领土换取芬兰把在芬兰湾和卡累利阿地峡上的边界向后移数十公里。芬兰不允,结果从 1939 年 11 月至 1940 年 3 月,苏芬大打出
手。战争最后以芬兰战败,接受苏联全部条件而结束。卡累利阿地峡转归苏联,芬兰湾里的一些岛屿及汉科港也为苏联所得。苏联通过这场冬季战争虽然改善了列宁格勒原来不利的战略局面,但却结下了一个冤家。当希特勒准备发动对苏战争时,他自然想到了芬兰。芬兰为雪战败失地之耻,与德国一拍即合,调集了两个集团军共 15 个步兵师及两个旅,沿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之间的地带展开进攻。在列宁格勒地区的苏军,不仅要抗击德军从西北方向的突击,而且还要抽出相当的兵力,抵御来自北方和东方芬兰军队的威胁。
芬军指挥部把两个集团军在拉多加湖两岸展开。西岸是芬兰东南集团军,包括 6 个芬兰师、2 个旅和 1 个德军师,任务是沿卡累利阿地峡从北面进攻列宁格勒。这个方向距列宁格勒最近,但苏军的防御力量也相对较强。东岸是芬兰的卡累利阿集团军,下辖 7 个芬兰师,任务是通过拉多加湖一奥涅加湖之间地带,从东面进攻列宁格勒。由于苏军在这里的力量相对较弱, 所以芬军指挥部决定从这一方向展开进攻,把苏军的兵力吸引过来,然后再从卡累利阿地峡直取列宁格勒。两个集团军的总兵力为 22 万人,3000 门各口径火炮和迫击炮,506 架飞机。
在 7 月 10 日之前,在拉多加湖一奥涅加湖之间布防的是苏军第 7 集团军
共 3 个师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是苏第 23 集团军共两个军,包括 4 个步兵师、1 个筑垒地域部队和 1 个摩托化师。这两个集团军加起来有 11.4 万人,近 2500 门各口径火炮和迫击炮,231 辆坦克,226 架飞机。可见总的力量对比优势并不在苏军。
德军大举进攻后,芬军并没有马上行动。只是到了 6 月 23 日和 24 日, 芬军的飞机才对列宁格勒、芬兰湾内的苏联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等地进行轰炸。作为回答,苏空军于 25 日对芬兰的机场实施了空袭,炸毁了芬军 30 架飞机,29 日双方在边界线上的里斯达拉赫基以南展开激战,苏军在优势芬军的进攻下被迫撤退。7 月 1 日,芬军向苏军第 7 和第 23 集团军的结合部拉赫
登波赫亚大举进攻,在这里防御的是第 23 集团军步兵第 142 师步兵第 461 团,在近十天的苦战中,该团消灭了进攻之敌近一半的兵力。芬军在付出极大代价后,向前推进了 15 公里。
7 月 10 日,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向拉多加湖东岸发起进攻。目的是前出至拉多加湖东岸后,再向东占领位于奥涅加湖西岸重要的铁路枢纽彼特罗扎沃特斯克。芬军动用了 4 个步兵师的力量向苏军步兵第 71 和第 168 师猛扑过
来。第 71 师的防御正面宽达 125 公里,第 168 师也有 55 公里,在敌军优势
兵力的冲击下,两个师的防御很快瓦解,被迫撤向东方和东南方向。7 月 14 日,芬军占领了基洛夫铁路上的洛伊莫拉车站。16 日,前出至拉多加湖东北岸。之后,芬军兵分两路,一路向东扑向彼特罗扎沃特斯克,一路沿湖岸南下奥洛涅茨城。苏第 7 集团军被分割为两部分,且没有后备队,已陷入困境。
7 月 16 日,西北方向总司令部命令北方方面军抽调 1 个摩托化团、1 个反坦
克团、2 个山地步兵营、2 个坦克连加强第 7 集团军。之后又从第 14 和第 23
集团军抽调部分部队给第 7 集团军。尽管这些部队数量有限,但对第 7 集团军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虽不能完全扭转局势,但却使芬军的推进速度有所降低。21 日,北方方面军司令部针对芬军的进攻方向,分别组成了两个作战集群:彼特罗扎沃特斯克作战集群和南作战集群。23 日,这两个作战集群奉命开始反攻。但由于力量不够,准备不足,两次反攻相继失败,再度被迫转
入防御。直到 8 月中旬,第 7 集团军又一次实施反攻,可是仍然没有收复失地。只是他们英勇无畏的积极行动,牵制了芬兰部分兵力,使之不能倾其全力从卡累利阿地峡方向进攻列宁格勒。
在拉多加湖东岸取得初步胜利后,芬军按计划于 7 月 31 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方向转入进攻。前三天,芬军突破苏第 23 集团军的防线,深入苏军防御 8~ 15 公里。8 月 4 日刚刚上任的方面军司令员格拉西莫夫少将,命令摩托化第
198 师和步兵第 142 师从拉赫登波赫亚地区向西实施反攻、消灭深入苏军防
御的敌军,恢复国境线一带的局势。同时,步兵第 115 和第 43 师以其部分部队沿列宁格勒一维堡的公路进行进攻,以牵制敌军。但苏军展开反攻,遇到芬军有组织的抵抗,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乘苏军反攻失利,立足未稳,从 8
月 6 日到 9 日,芬军向苏第 23 集团军的右翼发起猛攻,把这一侧的苏军部队
分割为三部分,并在步兵第 115 师地段上撕开一个 30 公里宽的突破口,使芬军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卡累利阿地峡,向着地峡南端的列宁格勒前进。15日,芬军从维堡以东强渡了乌奥克西河,对维堡地区的苏军形成包围之势。面对第 23 集团军防区出现的危险局势:无论是西北方向总司令部还是北
方方面军指挥部都无能为力。因为它们掌握的所有力量都已投入到列宁格勒西南和南方方向上了,在那里,德军已经突破卢加防线推进到距列宁格勒 100
公里的丘多沃了。在这种情况下,大本营只好下令第 23 集团军撤离国境线, 后退到更有利的地段即维堡以北、乌奥克西河右岸进行固守。但是芬军迅速切断了苏军南撤的道路,步兵第 43、第 115、第 123 师陷入包围,被打散的部队只好各自力战。在卡累利阿地峡中央,芬军也迫使苏军再次向东南方向撤退。撤退很快变成了无秩序的溃逃。第 23 集团军的部队几乎损失了所有的武器装备、战斗车辆,蒙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更严重的是,这种惊慌失措的举动像流传最快的瘟疫,对集团军各部队,以及方面军各部队的军心产主了一种电击般的冲击力,使意志坚定的人心灵震颤,使胆小怯懦的人精神崩溃。不论是哪一种结果,它最终都导致了列宁格勒的处境急剧恶化。迫不得已,刚刚组建成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下令第 23 集团军各部队退到
1939 年国境线上的卡累利阿筑垒地域。
决定得到大本营的认可。经过很大努力,第 23 集团军在筑垒地域重新建立了防御,芬兰军队的进攻势头遭到遏制之后也有所减弱。双方在卡累利阿地峡及拉多加与奥涅加湖的湖间地带开始积聚力量,准备进行更大规模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