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王”搅动暴风雨“乌兰”:天王星
1942 年 11 月 19 日,据天气预测,这将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按苏军最高统帅的命令,集结在顿河中游地域的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将在这一天发起冲击,以儿十万人的声势和力量,拉开“天王星”战役的大幕。然而,真是天有不侧风云,19 日凌晨,忽然飞飞扬扬下起了大雪,随雪而来的是漫漫浓雾,铅色的浓云压得极低,稍远一点的景物全被遮挡得严严实实。这种天气不仅使苏军在炮火准备阶段无法使用航空兵,而且炮兵的射击效果也会因此而降低。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指挥部决定仍然按原计划时间发起进攻。7 时 20 分,设在总长度 28 公里突破地段上的各炮兵部队指挥所的电话中,几乎同时传来一句暗语:“海中”。这是指示各炮兵部队进入战斗准备,随着指挥员此伏彼起、绵延不断的口令,炮兵阵地上卷过一股旋风, 瞄准手飞快摇转着手轮,装填手抱起炮弹推入炮膛,击发手挽起拉火绳,目不转睛地盯着指挥员手里在大雪中飘舞的红色小旗⋯⋯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显得那么漫长。过去几个月和战争爆发以来的一年半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期待与渴望,都在这十分钟里汇聚了、浓缩了、凝结了。时间似乎停滞了,空气似乎凝固了,身披白雪、单腿跪在地上的一群群炮手似乎化成了一组组雕塑,就连眼前飘落的雪花和口中喷出的一团团热气,在一霎那也似乎静止不动了。突然,那一面面静止的小红旗,画一条火红的弧线,像流星掠过,像铁水出炉,紧接着是一声声运足全身气力的嘶喊:“开——火!”也许是对这一时刻期侍已久,也许那一双双盯着小红旗的眼睛看见小旗落下就迅速通过大脑对拉着炮绳、举着炮弹的手下达了指令而来不及等听觉系统再作出认定,指挥员们第一个音节刚出口,“卡秋莎”火箭炮便把一排拖着火焰的飞弹推向了天空,空气在撕裂般的巨响中震颤,在震颤中大地抖动了一下,3500 门火炮、迫击炮几乎同时击发,转瞬之间千万吨钢铁倾泻在敌人阵地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反攻开始了!
一小时的破坏射击和 20 分钟的压制射击之后,苏军地面部队发起冲击。
坦克第 5 集团军和第 21 集团军是西南方面军的主要突击力量。由 4 个步兵师组成的坦克第 5 集团军的第一梯队到中午 12 时之前,向前推进了 2~3 公里, 突破了当面罗马尼亚步兵第 9、第 14 和第 5 师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天气情况不好,能见度低,火力准备未能摧毁罗马尼亚部队的纵深防御阵地,所以在罗军的顽强抵抗下,进攻受阻。指挥坦克第 5 集团军的是苏军第一代坦克手,45 岁的罗曼年科中将,他当机立断,马上把用于扩大战果的第二梯队—
—坦克第 1 军和坦克第 26 军投入作战,并亲自乘坐坦克督战。经过两次冲击, 罗军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坦克部队实施快速,准确的机动,迂回守敌侧翼并突入后方,打乱了罗军防御部署,罗军开始急速后退,进攻的第一天,两支坦克部队推进达 18 公里,通过了敌人整个战术防御纵深,迅速地插入敌后。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其中最险最巧的要算是坦克第 26 军在行进途中与敌人战役预备队的“奇遇”了。
这天夜晚,坦克兵少将罗金率领着坦克第 26 军奉命继续向敌后方运动。
在大雪和黑夜中,罗金的坦克部队排成纵列开着车灯行进。在接近 86 号国营农场时,纵队突然遭到炮击,坦克兵们赶忙关闭车灯,那边的炮击也立即停
止。罗金将军查看了作战地图,图上标明的作战计划表明,这个时候这一地域不可能有苏军部队活动。为保险起见,他命令纵队摸黑又前进了 2 公里左右,然后停止前进,关闭马达,并向射击方向派出侦察队。苏军坦克的马达轰鸣声消失了,四周一片寂静,罗金将军钻出坦克仓,摘下坦克帽,侧耳细听。只听从纵队的左边传来清晰的马达和坦克履带发出的音响,从声音上判断,不远处正有一只坦克部队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很快,这一判断得到侦察兵的证实,正有一只敌坦克部队向前线方向开去,从地图上标明的敌军部署上,估计可能是罗马尼亚第 1 师的坦克部队被连夜调往前线,去支援自己的步兵师。罗金与政治委员阿基莫夫和参谋长巴甫洛夫少校经简短协商后决定,不投入战斗,保持对敌坦克部队的观察并及时报告集团军指挥部,同时利用夜色掩护继续向敌后运动。这样,敌我双方的两支坦克部队朝着相反的方向急速前进。放过敌人的坦克部队后,罗金命令拦截敌人的后勤给养车队, 那些运输燃料、弹药和食品的汽车大部分为苏军俘获,没有了后勤保障的罗军坦克部队,什么事也干不成。最觉惊讶的可能要算当地居民了,他们实在弄不清,怎么法西斯的坦克刚开过去,苏军的坦克又接踵而至呢?
在坦克第 5 集团军以东,紧挨其左翼的第 21 集团军同日也在宽 14 公里
的战线上展开攻势。在步兵第 1 梯队进攻受阻的情况下,集团军司令员奇斯佳科夫少将也及时使用了快速兵团去突破敌人防御。组成集团军快速兵团的是由克拉夫琴科坦克兵少将指挥的坦克第 4 军和普利耶夫少将指挥的近卫骑兵第 3 军。坦克第 4 军突破行动收效最大,当天向前推进最远达 30~35 公里。近卫骑兵第 3 军在布津诺夫卡村庄一带,与凭借抵抗据点进行顽抗的敌人展开炮战,双方对轰两小时之久,最后普利耶夫派出骑兵迂回敌阵地后方,一举拿下了这个坚固的防御基点。
再往东,顿河方面军也在这一天转入进攻。进攻部队突破了敌人前两道堑壕之后,碰上了一个有点麻烦的问题。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几乎直上直下的石灰岩峭壁。峭壁高约 20~25 米,光秃秃的几乎没什么东西可攀援,而且被雪和浓雾打湿的石灰岩上又滑又粘,绕过去不可能,不马上攻克敌人的这道防线,整个部队的进攻都要受阻。步兵第 304 师第 807 团团长切博达耶夫少校下达了强攻命令,苏军战士涌向峭壁,不时有人倒下,但战士们仍然高喊着“鸟拉”冲到峭壁前,手足并用,奋力向上攀登,霎时间峭壁全是人。有的被子弹击中从峭壁上跌下,有的失手摔在地上被别人拉起来又顽强地向上爬。与此同时,掩护部队调动一切手段压制峭壁上敌军的火力,终于,有一个战士爬了上去,接着,两个、三个、十几个战士也爬上去了,从峭壁顶上又重新传来”乌拉”的喊声,硝烟中,一杆军旗猎猎招展⋯⋯
不过,与相邻的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相比,顿河方面军的推进速度不快, 第一天仅向敌人纵深推进了 4~5 公里。
以后的三天内,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各部队继续发动进攻。坦克部队如同一把尖刀,猛刺敌人防御纵深。罗金将军的坦克第 26 军和克拉夫琴科
将军的坦克第 4 军,相隔几十公里平行地向南推进,然后又几乎平行地折向东南,朝包围圈预定的封闭点倾河大弯曲部左岸的伊拉奇地区疾进。同时, 坦克第 5 集团军和第 21 集团军中的步兵部队,紧随坦克部队进入打开的突破
口,从东、西两面绕过罗马尼亚第 4 和第 5 军的侧翼,将其围在了拉斯波平
斯卡亚地区。由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防守的这条防线被击溃和分割了,德第
6 集团军的侧后翼已经暴露。等德军统帅部、“B”集团军群司令部和第 6 集
团军司令部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匆忙采取补救措施时,已经来不及了。等到南边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各部队于 11 月 20 日发起进攻,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已难以摆脱被合围的命运。
11 月 21 日深夜,苏坦克第 26 军攻占了顿河西岸一个较大的村庄奥斯特罗夫。军长罗金少将决定夜袭顿河渡口,出奇不意地夺取顿河上的一座桥梁, 打通跨越顿河的道路。卡拉奇城对面的顿河上,一南一北井列着两座大桥。这是通向卡拉奇、沟通顿河两岸的咽喉。德军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炸毁这两座桥梁,以阻止或减慢苏军的推进。但他们无论如何没想到,苏军部队会来得这么快。
罗金叫来摩托化步兵第 14 旅旅长菲利波夫中校,笑眯眯地说道: “交给你一项任务,去把前边的那座大桥夺过来。”他见菲利波夫眼睛
一亮,张口要问什么,连忙竖起一根食指摆动了两下,“不不不,那边的情况我跟你一样,一点也不了解。我只知道有一座大桥,而且肯定有敌人把守, 还知道这座桥对我军下一步行动至关重要。至于怎样去夺,中校同志,那就全看你的啦。怎么样,接受吗?”
菲利波夫“咔”地一个立正:“接受任务,将军同志。”然后顽皮地一笑,“总的来说,干这种话的机会不多,对吧,将军同志?”
“那好,马上行动。我给你 2 个步兵连、5 辆坦克和 1 辆装甲车。记住, 我要完整的大桥!”
22 日凌晨,菲利波夫带领着这支队伍沿奥斯特洛夫——卡拉奇公路快速前进,汽车、坦克均关闭车灯,路上,附近的德军误将这支部队当成自己正在后撤的部队,所以没遇到什么阻拦。早上 6 时,正是黎明前最暗的时候, 菲利波夫他们驶近了渡口,从坦克的观察孔里,可以看到渡口上被探照灯照得雪亮。桥两边用沙袋垒起了两个半圆形掩体,上边架着机枪,掩体旁站着挎着冲锋枪的德军士兵走来走去,一派戒备森严的架式。菲利波夫咬咬牙, 通过坦克车里的通讯设备下达命令:
“注意,坦克悄悄接近大桥,没有命令不许开火。步兵成散开队形,从两侧包围渡口,先不要惊动敌人。”
说毕,便带着 5 辆坦克慢慢朝大桥驶去。坦克的马达声吸引了守桥德国兵的注意力,他们都向这边张望,但是可能这些坦克尚处在探照灯光圈之外, 守桥德军还无法看清坦克的形状和标志,因此没什么反应。坦克继续开进, 离大桥还有 20 多米,已进入灯光圈了,菲利波夫两眼盯着德军士兵的一举一动,嘴里念念有词:
“近点,再近点。别着急,对,狗患子们,放安静点,别动,动一动就送你们混回德国去⋯⋯怎么,狗崽子们还没反应?继续前进,先别开火!”只见 5 辆苏军坦克成纵队全都进入了灯光圈里,离桥头越来越近,连德
国兵钢盔上的凹痕都看清楚了,可是守桥的德国兵仍毫无反应!第一辆坦克轰响着开上桥面的时候,站在桥头的德国哨兵竟扬起右手,朝坦克摆了摆, 面带微笑,像是问好,又向是打招呼。菲利波夫看到这一幕,不由得从观察孔上转过头,诧异地眨着眼:
“真是活见鬼了,这帮家伙对苏联坦克怎么这么友好?”然后猛地对着送话器喊:“全速前进!”
菲利波夫事后才知道,原来德军把一些缴获的苏军坦克装备给部队作为训练使用,以提高德军知已知彼、针对苏制坦克的作战能力。而守桥的德国
兵常常看见训练队驾着苏制坦克在桥上开来开去,因此他们误将菲利波夫的坦克部队当成自己的训练队了。
当天下午,坦克第 26 军的坦克第 19 旅从菲利波夫坚守的大桥上渡过顿
河,晚上在卡拉奇西北方向的森林里集结完毕,次日早上 7 时,向卡拉奇城发起冲击。苏军坦克冲进城内,德军以迫击炮和机枪猛烈还击,双方僵持不下。这时,坦克第 157 旅刚刚抵达顿河西岸,顾不上绕道从桥上过河,直接踏冰过河,从卡拉奇西南方向冲击敌军,部分坦克则从高高的顿河西岸上原地对准城郊和城内的敌火力点射击。守城德军终于抵挡不住了,弃城而逃, 14 时,卡拉奇解放。
同日,归第 21 集团军的坦克第 4 军兵分两路,右路的 3 个坦克旅,在别廖佐夫斯基农庄附近的大桥上开过顿河,向卡梅申和苏维埃斯基地域挺进; 左路则向德第 6 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戈卢宾斯基进发。这两只红色的箭头直插斯大林格勒之敌身后,铁壁合围中的左翼已经形成了。
合围的右翼——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所属各部队也在连续苦战,日夜兼程冲向会师地区。11 月 20 日发起进攻后,苏军包围并消灭了罗马尼亚步兵第 1、2、8 三个师,重创了罗步乓第 20 师和德摩托化第 29 师。冲在方面军最前面
的是沃尔斯基少将指挥的机械化第 4 军。眼看着南北对攻的两支苏军部队的
距离越来越近,保卢斯急令正在攻打斯大林格勒城的坦克第 24 和第 16 师撤出战斗,赶往卡拉奇和苏维埃斯基地域阻止两支苏军会师。但为时已晚,德军坦克部队虽比罗马尼亚军队顽强善战,却也终于回天无力,11 月 23 日 16
时,西南方面军坦克第 4 军所属坦克第 45 旅和第 69 旅,与斯大林格勒方面
军机械化第 4 军所属的第 36 旅,首先在苏维埃斯基地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们纷纷跳下坦克,在雪地上紧紧拥抱在一起,布满征尘的脸上热泪纵横,各色信号弹伴随着发自肺腑的“乌拉”声腾空而起,与天空中隐约可见的点点星光交相辉映。星光中哪一束来自遥远的天王星无关紧要,现在人们已经用热血和生命托起了一颗实实在在的“天王星”!在俄语中,天王星的发音是“乌兰”,这与苏军战士发起冲锋和庆祝胜利时的呐喊与欢呼声“乌拉”简直太相近了。不管当初斯大林亲自定下这个战役代号出于什么考虑, 事实上苏军战士自开战以来在每一次冲锋时那震天动地的呼喊,听上去不都是对现在这一难忘时刻的召唤吗?
让历史记住这一时刻吧,因为它标志着一次伟大转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