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地理学习质量的检测
任何课程的学习效果都是靠多种方法检测的。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检测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常规考试
常规考试是系统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在集中一段时间复习之后,对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智能所进行的总结性
的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它是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最主要的检测学习成果的方法。
1、考试的类型
-
阶段考试。通常是在讲完单元教材之后,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复习教材,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所进行的检测。包括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这类考试多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时间,随堂进行,学校不统一安排或停课。但事先要通知学生作复习准备。时间多为一课时左右。
-
总结性考试。常被称为学期或学年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查一学期或一学年所学的知识范围和技能掌握、智能发展等情况,并复习、巩固和梳理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考试时间一般是 2 小时,由学校统一安排停课复习后再进行。
-
会考和高考。全称为毕业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前者是检测学生合格程度的水平考试,通常由地方组织进行,用合格和不合格作为评定等级。后者是全国范围的选拨人才的考试,一般用分数表示成绩的高低,由国家教委组织和命题。二者均为国家考试,其检测结果受到国家的承认。
2、考试的方式
-
笔试。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按考试题要求书面答复的考试形式, 是应用最普遍、最主要的考试方式。笔试可分为闭卷形式与开卷形式。闭卷主要检测学生对“三基”的掌握程度,开卷则侧重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试的特色是省时,接受考试人数不限,评分客观。但是,若考题偏难,则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失去考试应有的积极意义。
-
口试。是指学生面对教师,口头回答考试题目的考试形式。通常采用抽签来选取考试题目,题目量远比笔试减少,并有难易之分。但随着年级的增高,题目的综合程度增强。其特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且考试形式较灵活。但口试费时,考试人数也受限制, 一般一个教师(或几个教师)一次只能考评一个学生。
3、考试的程序
-
考试目标和要求的确定。考试目标是指每次考试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决定着考试的内容、范围、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检测方式及一系列考试细节。这些都须在考试之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加以确定和制定。
-
考试命题的设计。考试的效果,一般取决于命题的质量。命题的类型和形式及标准答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命题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双基”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在命题和选题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试题重点应检测学生“双基”的掌握程度,一般基础部分占 60%,知识的灵活运用占 30%,综合能力占 10%;②试题的形式要多样,知识的覆盖面要大些,一般以选择题、读图题、填空题、是非题和综合题为主;③试题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一般以大多数学生学习程度为准,不出偏题、怪题、难题。④试题表述要明确清楚,要求确切,使学生易于准确理解题意。
-
考试成绩的评定和分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试卷的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公正、合理而客观地评定成绩。
分析成绩主要是教师对试卷进行研究,并向学生评讲的过程。应作试卷内容分析和考试分数设计,涉及到成绩分段统计、优秀答卷和答题失分率的
典型分析等。
(二)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标准化考试是考试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可以消除不科学因素和非标准化的影响,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使测量准确可靠,使不同的考试分数具有可比性。
1、标准化考试的要求
-
可靠性。指的是考试分数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即对同一群学生实施同一个考试,在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未变化的情况下,多次考试结果(用标准化成绩测量)稳定一致。
-
有效性。指的是一次考试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内容和达到了测量的目的。要求全面考核考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
实用性。指的是考试是否易于实施,是否省时、省力、省钱,是否易于评分,分数是否便于解释等。
标准化考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带来误差,这就要求考试的每一环节都要标准化。具体包括:试题编制、测试过程、评分记分、分数合成及解释等等。
2、标准化命题的原则
-
内容取样必须保证在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都具有代表性,覆盖面要广,各部分内容比例要恰当。
-
试题形式要符合考试目标,要能检测出预期所要考核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
题目格式和图文要明确,要让考生明白做什么、怎样做,答案以何种形式出现,不使考生误解。
-
要排除引起争论的非确定答案。避免试题相互牵连。
-
题目内容要具有一定思想性、教育性。同时要避免暗示性。(6)测试与评分要方便、经济,不易受无关因素干扰。
(7)命题配套,其排列顺序和难易程度要得当,既能达到充分综合考试的目的,又要符合考生的心理特征。
3、地理标准化考试题型
- 选择题。选择题是标准化考试中最常用的一种题型。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词句或陈述句所组成的“题干”,主要说明题意的,要求表述中要明确具体;另一部分则由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及一个或若干个错误答案所组成的“备选答案”(又称“选项”),以供考生选择。从而检测其记忆、理解、运用等多方面的地理知识和能力。选择题有多种变式和种类,诸如单项选择题、配队选择题、比较选择题、组合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类选择题、改错选择题、读图选择题、读文选择题等。
例 1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 月 30 日 12 时(区时)起,经过 5 分钟,越过了 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
(A)12 月 29 日 12 时 5 分;
(B)12 月 30 日 11 时 55 分;
(C)12 月 30 日 12 时 5 分;
(D)12 月 31 日 12 时 5 分。
- 填空题。填空题是指提出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考生自己填写缺少
部分内容的题型。填空题可空一处,也可空几处。它主要是检测考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记忆能力。
例 2 艾丁湖低于海平面(绝对高度为-155 米),属于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
- 是非题。是非题是通过判断题中所提出的论点或地理事象的正确与否,以检测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题型。
例 3 地貌是内外力长期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引起地貌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内力作用。 ( )
- 连接题。连接题是要求考生对题中所列举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地理事象,按题意要求用线段连接起来的题型。
例 4 将下列城市与所在位置及工业中心连接:
芝加哥 |
鄂毕河畔 |
机械肉类加工 |
---|---|---|
阿巴丹 |
地中海沿岸 |
军火工业中心 |
塔兰托 |
波斯湾北端 |
钢铁工业中心 |
新西伯利亚 |
密歇根湖滨 |
炼油中心 |
- 排列题。排列题是要求考生按照题意要求,将题中所列的具体内容排列成序的题型。
例 5 把下列比例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序号排列写在括号内:
( )
甲 1:5000; 乙 1 厘米代表 5 公里;
以上 5 类题型均属于地理标准化考试中的“客观性”题目。而“非客观性”题目在地理标准化测试中,也种类多样,形式不同,功能各异,最常见的有:
- 读图题。读图题是检测学生识图、读图、用图,以地理因素分析说明地理问题及能力的题型,在地理考试中广泛应用。
例 6 一艘潜艇从汉堡出发到罗马,又从原路回汉堡。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为了隐蔽,曾熄火利用洋流潜行。请按以上情况完成下列要求:
①在下图上画出潜行方向(用实线及箭头表示去时的潜行方向,用虚线及箭头表示返回时的潜行方向)。
②在图上注明海峡两侧的海洋名称。
③从成因上说,这种洋流是 流。
- 问答题。问答题是通过考生解释说明、分析对比、判断推理来检测其知识及能力的题型,可以根据考生自己的思路及认识自由回答的测检方式之一。
例 7 新加坡、瑞士两国的经济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试分别加以说明。
- 综合题。综合题是检测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评量考生较高层次能力的测验形式。
例 8 根据下面食物链示意图思考,如果任意捕杀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三)考查
考查是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课下作业、课堂提问、书面测验以及辅导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常用手段。主要的途径有:
1、课后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整个教学链条中的重要一段,也是检查学习质量的常用方式之一。
- 作业的目的
对学生来说,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不仅可以发展智能、培养独立思考以及自学的能力,还有助于及时了解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更上一层楼。
对教师来讲,通过批改作业,既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促使自己研究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中个别或普遍性问题,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对学校领导而言,通过检查作业,为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指导教学提供依据,为完善教学创造条件。
- 作业的要求
教师布置课下作业时,应该注意:①作业内容要体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性, 既全面,又重点突出;②作业类型要灵活多样,题目富于思考,具有典型性;
③作业要有针对性,在难易程度和数量比例上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从中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实际,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教师批改课下作业时,应该做到:①批改要及时,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②要精心批改,切勿“统”改,围绕教材突出重点,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③要重视分析,及时评讲,针对作业中的错误率及典型错误,分析原因,指出方向,使学生受到启迪,提高认识能力。④作业批改的方式可灵活选择,交叉结合,如全批全改和轮流批改结合,课堂巡视和抽查结合,面批面改和学生自己订正结合,还可以适当加以正确的评语,以启发学生思考, 激励学生学习。⑤批改作业的成绩评定,可用计分、等级、评语,也可几者兼用,以起到鼓励、督促作用。
2、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对话或问答的形式检测学习质量的常用方法。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由于教师能直接看到学生的反映,检测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就比较真切。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
提问的内容,应扣紧教学目的,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以教材的重点、关键及主要内容为主,按照知识的系统性,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提出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问题。
-
提问问题的设计,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的语言表述要明确具体,简明确切;问题的程度把握要深浅恰当, 难易相当;设计的问题要选准突破口,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而不能一般化。
-
提问的规则是:①先提问,后点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相宜的问题,做到因人发问。③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看书、看图、指图提问;口答与指图、用图结合,与板书、板图、板画结合等。④对学生的回答,既要耐心听取,善于引导,又要及时评价,
不可流于形式,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巩固加深之目的。⑤切忌轻重不分“满堂问”,或以问当棍,实则惩罚学生。⑥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问, 展开有益的双边活动,增强提问的实效性。
3、书面测验
测验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当堂验收学习效果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便于为学习的质和量作出分析和统计,为调整和改进教与学提供重要依据。
测验题目要求在内容上正确无误,兼顾全面,重点突出,以检测学生的 “双基”和地理智能为主。在类型上要多种多样,如选择、改错、填图、读图、填表、填充、简答、问答等,以便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检查学习质量。测验的进行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不宜次数太多,以减轻学生负
担。测验的成绩评定应准确而客观,及时讲评,从而使测验既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又能督促和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