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教育系统的功能
地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完整的系统结构是因为地理教育有着其特有的职能目标,使它得以有别于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特有的系统功能。
众所周知,当今我们的国家面临着时代的两大挑战: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向我们进行和平渗透、和平演变、争夺接班人的挑战,以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必须适应这个形势的需要,迎接两大挑战。地理教育是能在这两大挑战面前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 实现其自身固有的价值和功能的。
(一)在反和平演变中的特有功能
对于第一个挑战,党中央最近指示,要坚持不懈地对大、中、小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能否在本世纪 90 年代培养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地理教育可通过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我国的优势,也看到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既要使学生懂得我国的优势在于:幅员辽阔;资源绝对量丰富;人民勤劳勇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制度优越等。还要使学生懂得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压力很大;人均资源贫乏;可耕地面积狭小;自然灾害多发;教育基础薄弱等。要激励学生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地理教育还可通过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告诉学生:国际范围内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我国在世界上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发达国家与不发达
国家贸易中存在着的不等价交换;国际帝国主义对其它国家内政的干涉、欺压以及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反动策略等。
总之,地理教育在发挥反和平演变的特殊职能中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精神,通过恰当的内容使受教育者(公民和未来的公民)分层次地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认识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质。(3)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4)认识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强国。(5)认识国际范围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二)在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中的特有功能
面对挑战,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世界经济的竞争,成败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需要。要清醒地看到,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以识不识字为衡量的标准,而是指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和无能为力的人。
过去,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为主的状态。这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自然是不需要独立见解,无需开辟新天地的人。而现代社会,则要求科学技术与生产的高度结合,要求不断地变革。因为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科学精神和革命精神,还要形成人才的个性特长。唯有这样的人才才能使他们立足于社会并谋得生存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为了使受教育者能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并有效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使他们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的生活而不致茫然,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现代化科学思维和素养。这方面地理教育有其特殊的功能。
1、能使受教育者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改革进步的。清末以前我国并无系统的地理教育。清末民初,虽初步形成系统的地理教育,但因其内容受“方舆之学”的影响,是方志式的包罗万象,说理很少,因此也只能具有“记忆之学”的功能。国民党统治时期,地理教育删去了不少不属地理科学的内容,对自然要素之间的某些说理也有一定的加强。但因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思想的影响,对人地关系还是未能很好地揭示,甚至还陷入“环境因也,生活果也”单向联系的错误泥坑。这些都不利于正确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的形成。
事实上,人地关系之间从来就是双向地联系,互相影响的。一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利用环境时环境又常常向人类进行“报复”,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品种上都在日益增长和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日益向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剧增,更加剧了粮食、能源、资源等物质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招致了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
地理教育要阐明诸如此类的涉及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背景问题,使受教育者获得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以便主动地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类必须控制自身的生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当今,人口的增长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人类的自身发展正在威胁着人类的本身。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加人口 8000 万,其中 90%是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人口的高速增长正在扩大着世界生活水平的差距。预测到2000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 60 亿,2050 年将突破 110 亿。对此,生态学家(预
测):如果人类再无计划地发展,到 2600 年,平均每人将只能占有 0.23 平方米的陆地生存空间,这是多么严峻的后果。
人口问题的另一个忧患是:世界有些国家(如西欧北美等某些国家)人口增长率过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又带来了劳力不足、年龄老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遇到的人口问题就尤为尖锐。地理教育能担负起人口教育的重任,有效地宣传如何控制我国人口的政策,如何避免因长期控制人口所带来的负作用(如独生子女的教育,义务兵役制的难题,年龄老化问题等),使正确的人口政策深入人心,使受教育者树立全面、正确的人口观。
3、能使受教育者重视经济研究,以适应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树立正确的经济观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繁荣和稳定,区域间的水平差异等均能在经济上体现出来。同时,标志着现代化水平的新技术进步又广泛地影响着生产的布局和经济的发展。
60 年代由于涡轮喷射发动机代替了活塞引擎的飞机,促进了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新机场,兴起了以旅馆等服务行业为主的新市镇,航空食品工业也相应地发展了起来。高速飞机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新辟的旅游点创造了条件。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工业部门的协作联系和集群配置,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有“硅岛”,“硅谷”之称的日本九州工业区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电子工业区。许多地区的工业结构正由劳动集约型向知识集约型转变等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工业发展的新趋向。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已不仅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还有运输条件、协作条件、技术条件、人口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对我国的工业经济都是有益的启示。
技术的进步开辟了利用新资源的条件。我国是一个临海的多山的国家。山和海都蕴藏着极大的资源潜力。然而我国对山区和海洋的开发程度还很低,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树立综合开发山区和海洋必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的战略思想。
作为现代化社会中的一员,不可不重视经济规律和布局的研究。轻视经济、缺乏经济观点的人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地理教育在培养人们经济意识和经济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
4、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和扩大国际知识,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及树立全球观念
当今世界的每个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科技的交流,国际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了。交通的日益发达,通讯的日益便利,
也正在使世界的距离日益缩短。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精神和物质的优秀创造,这些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若不具备一定的世界地理知识,是无法理解世界,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地理教育中的世界地理内容正可以展示世界各国人民的创造,使受教育者了解各国从自然到经济的差异,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各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新成就,从中吸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具有全球是一个整体的思想。地理教育中的世界地理知识对在如今开放条件下,如何筛选引进对我国有用的东西,如何选定援外对口项目等都是十分必须的。
5、能帮助受教育者用发展、系统、综合的观点和方法学会预测人地关系的发展的方向
当代地理科学已不仅停留在研究人地关系的现状,而且要预测人地关系的发展远景,预测改造自然,开发利用自然的后果。为此,地理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善于运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系统的观点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世界的远景和我国的实际,研究国土整治、经济发展、生产布局、环境保护、区域开发等问题。其中国土整治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处于核心的地位。国土整治就是要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本任务是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生态稳定、生产发展、生活康适、人地关系和谐的国土环境。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面临世界的两大挑战,地理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即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职能。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携手合力, 努力工作,为多出、快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其任务是极其光荣而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