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概况

地理知识起源很早。人类为了生存,就要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并与自然灾害作斗争。通过多种实践活动,逐渐了解周围的地理环境,逐渐积累地理知识;同时,为了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后代,便产生了地理教育。可见, 地理教育源远流长。

(一)古代地理教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地理教育除了口传以外,已开始有了专业的地理书籍。我国历史悠久,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较世界其他国家要早。早在公元前 300 多年,我国就出现了最古的地理专著《山海经》、《禹贡》(《尚书》中的一篇)等。《山海经》中包括了一些旅行的见闻及传闻记录,而且以《山经》为起点,指出各区域的地理方位。《禹贡》是一篇具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作品,它借大禹治水来说明有关山水分布的部位和与九州贡赋有关的生产发展情况,同时还设想输送贡品的贡道和由近及远的差异。因其广泛传播,以致后来长时间采用它的“九州”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地理区划。在国外,古埃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 276—194 年)所著的《大地的记载》, 希腊学者斯特拉波(公元前 64—公元 23 年)的《地理学》,托勒玫(公元90—168 年)的《地理学指南》等,都是最早的地理名著。这些书籍的出版、流传,起到了传播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原料需求及寻找商品市场,对地理知识更加迫切需要。地理大发现使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大为扩展。此时,地理方面的重要著作有《马可·波罗游记》。在 13 世纪到 15 世纪,北欧的一些商业学校中开设了“商业地理”、“殖民地理”等课程。从此,地理教育开始进入学校,大大提高了地理教育的效果。14 世纪到 16 世纪,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航海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地理知识也随之迅速增长。出于商业的发展和交往联系的不断扩大,对市场及原料的掠夺竞争日趋激烈,对地理科学及地理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学校地理教育逐渐形成。

世界中小学地理教育发源于欧洲。17 世纪中叶以前,西欧各国的学校中还没有把地理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地理知识只是和历史知识一起,在一门叫“国家学”的课程中讲授。

在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中,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年)的教育思想与活动,有着巨大意义。他第一个论证了在学校中把地理作为独立科目来教授的必要性。在其巨著《大教育论》中阐述了学校地理的功用,并

主张从学前阶段的母育学校起,就应当“按照生长地方的情境,学习山岳⋯⋯”。他确定了各教育阶段应当学习的地理内容,如中学讲授关于地球的形状、天体、洋流、海岸线、河流的各种变化;世界各大洲,欧洲的主要国家等,尤其重视关于本国的各城市以及河流的知识。夸美纽斯曾亲自编写了《世界图解》这一不朽的地理教科书。在教学理论上,他确定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原则,其中与地理教学关系最密切的是“直观性”和“由近及远”,“由整体到部分”等原则。这些原则和方法迄今仍未失掉它的重要意义。夸美纽斯确立了地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促进了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形成。

17 世纪后半叶,地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列入西欧的普通学校。到 18 世纪前半叶,西欧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地理课。在东欧,中小学地理教育的最先发展是在俄国。1705 年,莫斯科的格留克中学首次把地理列入教学科目之内。

这一时期的中小学地理教育处于初始阶段,限于当时地理学的发展水平,其教学内容多为百科全书式或古典地方志式的知识,以罗列各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主,缺乏科学分析。与此相适应,教学方法则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教学。

(二)近代地理教育

在 18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大大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地理学也通过众多地理学家的努力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尤以著名的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1769—1859 年)和卡尔·李特尔(1779—1859 年) 的成就最为显著。他们都以自己的科学活动和著作对近代地理学的形成,起到了突出的奠基作用。人们把洪堡 1799 年美洲大旅行这一年,作为近代地理学新时期的开始。洪堡在地理科学的研究中,用比较的方法探素自然要素的因果关系,创造了因果联系法则,形成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体系;他的巨著

《宇宙》和《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对地理学的科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被誉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在此同时,李特尔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最早提出了人地相关的思想。他把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与对人文现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在其《地学通论—它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关系》一书中,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认为自然决定人类历史的发展。他被推为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但同时,李特尔的错误的人地关系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以后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很深的不良影响。

其后,众多地理学家的深入探索,进一步推动了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使之逐步臻于完善。

19 世纪,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门教师讲授的高级课程于 1874 年首次在德国设置。几十年内,大学地理系不仅在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美国, 并且在全世界都已设立。随之,地理学的很多分支,如属于自然地理的地貌学、气侯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等,属于人文地理的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 也都相继出现,并得到很快的发展。

近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地理教育的发展,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成熟的阶段。近代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对地理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使地理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而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能力

水平,以及地理教育实际条件,在中学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的地理课程,如地理概论(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等; 地理教育逐渐形成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中心的教材体系。

古代地理教育,局限于当时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处于“百科知识”阶段,而近代地理教育,则以因果论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解释地理现象,不仅描述地理特征,而且“明其因果,述其关系”,讲清道理,阐述规律,因而大大加强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从 19 世纪中叶起,地理科学的发展还为地理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促进了地理教学方法的变革,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都有极为明显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教育制度的演变,20 世纪前半叶,地理教育进一步发展。各国中小学地理课程多种多样,尤其是西欧一些国家发展更快。教学内容有地理基础知识、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其中以本国地理为主。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从小学起讲授地理,而且课时比重较大。如德国的中、小学地理课占总课时比例均为 7%,意大利的地理课时比例小学达 12

%,高中达 12.5%,初中更高,达 16.7%至 23.8%。

这时的地理教育十分重视乡土地理,使学生了解乡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目的。同时,地理教学中还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绘图能力的培养。例如,法国在对小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中指出:各级地理教学,都应使学生自己描画各种地图,或用图象表现各种地理事实。德国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安排了很多画图及制作地形模型的内容。英国把使用气象仪器和测量仪器的实习列入地理教学计划,并认为“地理学之进步,绘图之功甚大。”这时的电化教学也发展很快,如德国已把电影、幻灯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把中小学地理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列入学校教育之中。

(三)现代地理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地理教育阶段。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世界上出现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与其它学科一样,地理教育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进步,是促进当代地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类当前所面临的资源、人口、粮食、环境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已经危及或即将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科学应运而生。随之,对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要使下一代懂得爱护环境,学会合理利用与改造环境,就必须进行环境教育。其中,地理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地理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当前,一个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冲击着各个领域。计算机的诞生与应用,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得以更新,电化教育、机器教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的运用,使地理科学研究大大向前发展,从而有大量科研成果被引入地理教材中,地理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也逐步现代化。同时,地理科学中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如古地理学、生物气侯学、城市地

理学、旅游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感应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灾害地理学、地名学、疾病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工程地理学等。

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进步,对地理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知识—发现”理论,对内容极为广泛的地理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提高教育效果,促进一般发展”理论, 对于地理教育中智力发展目标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他强调地理在促进学生一般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正确评价地理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具有其重要意义。

当代地理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教育目的趋于全面

教育目的是地理教育中的首要选择问题,选择是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据。

新技术革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要求具有雄厚的知识技能基础、很强的创造性和适应性。地理教育因其广博性、实用性,在塑造新型人才时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国家的地理教育改革都注意到传授地理知识技能、培养地理智能、进行道德教育和美育等多方面的地理教育目的。例如,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就明确规定了中学地理各年级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并将培养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置于发展智能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而

且这个空间的环境正在日趋恶化,因而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很多国家的地理教育目的中都提到要使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至关重要的相互依赖关系”。

2、人地关系主导理论发生转变

人地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早在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所著《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大力宣扬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一切。这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滥觞。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地理环境决定论泛滥成灾。在学校地理教育中,“环境论”的观点也到处充塞,甚至成为地理教育的主导思想,地理教育一度被引入歧途。之后,地理环境或然论、唯生产关系论也曾盛行。

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于地球上人口激增,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所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反思,逐步形成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辩证观点。1980 年,在东京举行的第 24 届国际地理联合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在今日世界人口日增,环境变化急剧,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中,如何去协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这种人地关系协调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的正确反映。它的产生, 为地理教育开辟了理论思维的新途径。“协调论”的观点,在世界许多国家地理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导思想。人地关系的主导理论发生了重大转变。

3、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随着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很多国家的地理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如德国地理教材力求与学生个人生活、社会公众生活及日后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即重视地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其内容涉及到许多与当代社会和与人类未来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重大地理问题,如经济布局、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保护、能源供应、地球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城乡规划、南北冲突、第三世界发展等问题。

  1. 及时引入地理科学的新理论。如美国《世界地理》教材,系统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质现象;引入食物链的理论,并用以解释秘鲁沿海的资源;用城市规划原理,分析城市问题等。此外,大多数国家地理教材中均广泛引入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等观点。

  2. 以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为主。19 世纪的学校地理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中心,而当代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使自然与人文的联系日益紧密, 体现出现代地理科学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

4、地理教材结构更加新颖

教学内容的更新,引起了教材结构和形式的变革。世界各国地理教材趋于注重启发性、思考性和便于自学,即重视教材的智力、品德等隐性结构。在显性结构方面,则趋向于文字与图象两种表述手段的并重。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的地理课文都力求文字精炼,不平铺直叙,凡用图象能较好表现的地理教学内容,则不在课文中重复;凡学生可以自学,只需启发思考的, 则配有适当的练习作业。作业中也做到图文并茂。

多数国家地理课本中,图表印刷精美、色彩丰富、类型多样,有照片、示意图、专门地图、归纳性表格、统计图表、遥感图象、大比例尺图等,并且所占篇幅可与文字相匹敌。如法国中学第九学年使用的课本《地理》一书中,套色图版篇幅所占比例甚至比文字部分还多。

德国地理教材已经摆脱传统的“分州列国志”和世界概说式的结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理解水平,课本把一般性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地理专题(如工业化与地理环境、世界人口向城市集中⋯⋯)相结合,并对每一地理主题都用典型的地区和国家举例说明,使每一年级的地理教学都有明确的目标。

5、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也逐步实现现代化,除了使用电影机、电视机、自动幻灯机、录相机、激光视盘、卫星照片外,还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程序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里,中学还设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

很多国家都鼓励学生自学,采取个别或小组的方式,从图书馆或野外获得资料,完成指定的作业。如法国地理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学生一些定义和资料,由学生读图、绘图,以获得基础知识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阶段教师尽量少讲,由学生自学作笔记,教师作个别辅导。在比利时, 一些学校经常采用积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通过学习发放的“进程表”,逐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原苏联的地理教学中,根据大纲要求, 旨在强化学生独立认识活动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扩大地理教学方法的教育职能。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说明图解法、复现法、问题叙述法、局部探索法和研究法等。同时,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布卢姆的“分类法”、布兰达的“探讨——研究法”、

加拿大的“积极学习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启发法”、奥尔柴洛基的“暗示法”、苏联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法”以及流行很广的美国的普莱西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等,都在地理教学中广泛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学校地理教育中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科学的理论,使得地理教学方法论的基础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