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小学地理课程设置(1950 年)

年 级

小学

初中

高中

地理课程内容

中国地理

中外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外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周课时

2 2 2 3 2 2 2 2

表 3—5 1953 年中小学地理课程设置

年级

小学

初中

高中

地理课程体系

地球及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自然地理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外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周课时

2

2

2

2/3 3/2 2 2

一新体系跟解放前的《中国地理》、《外国地理》按圆周式循环三次排列方式有所不同,教材结构和内容也不一样。②课程体系是仿照苏联的,初一自然地理、世界地理设在中国地理之前,且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高中开中、外经济地理,高中三年级虽不设地理课,但初中各年级地理课时略有增加, 中学地理每周总课时仍为 12,比重仍达 6.7%。③1953—1957 年这段期间, 高小和中学地理课程连续开设 7 年,各学年每周合计达 16 课时,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地理学习年限较长、课时较多的时期之一。初中的中、外地理课时相等,高中的中、外地理课时也一样,表明中、外并重。

在这一阶段中,还有于 1953 年草拟、1956 年公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本阶段地理教学的特点是:统一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教材;以苏联地理课本为蓝本,编写出版中小学地理教学参考书;翻译苏联的地理教学法教材,地理教学用具配套供应;地理教师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既搞好课堂教学,也多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这一期间,一方面学习苏联的以凯洛夫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地理教学法理论,如巴朗斯基的《经济地理教学法》、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等;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我国地理教学法的建设与研究,在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普遍开设了地理教学法课程。中小学地理教学的内容、结构,也向正规化、科学化迈进了一步。

然而由于片面强调仿效苏联,地理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地理》与《外国经济地理》教材基本上以苏联课本为蓝本改编而成,结合我国教学实际不够;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有一定的重复;受苏联“割裂地理学”的影响,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截然分开;刻板地推行苏联教育学中综合课的“五个环节”。

2、地理教育萎缩时期(1957—1976 年)

这个时期历时 19 年之久,地理教育的变化很大,可分为前期(1957—1962 年)、中期(1963—1966 年)、后期(1966—1976 年)三个阶段。

前一阶段,在片面强调缩短学制、减少课程门类、减少授课时数的思想

指导下,将中学地理授课年级由原来的 5 个缩减到 2 个,各年级总课时由 12 减到 5。1958 年,将初一自然地理取消,把高中两门经济地理先合并,1959 年又全部取消,而仅在初一、初二设地理课,每周分别为 3 课时和 2 课时。

讲授内容规定为地球、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整个中学的地理教学时数由 432 削减至 180 课时,即减少了 59%。1961 年的小学地理只在五年级开课一年, 每周 2 课时,地理总课时由 144 课时减成 72 课时,减少 50%。

1963 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在初一开《中

国地理》,每周 3 课时,内容包括准备知识、全国地理和分省地理;高一开

设《世界地理》,每周 3 课时,内容包括地球概述及分洲、分国地理。但是,

《世界地理》课本尚未出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大纲即停止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教育事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全国没有统

一的学制,有的省、区中小学为 9 年,有的为 10 年;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 教材也由各省、区自编自印。地理教育完全处在可有可无的境地,甚至不少地区和学校根本不开地理课。青少年的地理知识十分贫乏。

3、地理教育振兴时期(1976 年—现在)

1976 年,我国结束十年内乱,地理教育走上了一个恢复、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中小学学制逐渐恢复为 12 年制。1978 年,首先恢复初中地理课,初一年级开中国地理,每周 3 课时,初二年级开世界地理,每周 2 课时。1981 年,小学和高中重设地理课。小学地理设在五年级,每周 2 课时,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高中地理讲人和地理环境。1981 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二年级开地理课,每周 2 课时,1990 年秋季起改为高中一年级开地理必修课, 每周 3 课时,高中三年级开选修课,每周 4—6 课时(见表 3—6)。

1978 年教育部颁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个《中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