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别以体制差异确定华夏子孙荣辱贵贱

不同经济体制和不同教育体制的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必要的,也是长期存在的。但办学不同于搞经济实体,物质产品的优劣往往直接决定于原材料的好坏;而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一般说来, 启蒙前的孩提只要生理正常,在智力方面并无大的差异,恰恰是学校的好坏对他们将来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或直接的影响。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形势喜人,尤其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告别了泥墙石桌和阴雨天无电灯照明的状况。可是大家也应该看到,当不少学校的教管教研机构,都迷恋在互相攀比升学率的时候,却完全忽视了为数不少的困难企业所办的中小学。这些学校的基本硬件远远落伍于相临近的公办学校,这些国营企业年年亏损,债台高筑,根本无暇也无能顾及自办的学校, 这些子弟学校的校舍多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结构和采光极差,教具设施过时老化,更谈不上教师待遇的提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当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就应该享有平等的国民权利。可是,当他们不幸降生在困难企业职工家庭时,命运就注定他们只有在本厂设施极其简陋、环境恶劣的子弟学校中度过九年义务教育。本来,其中某些学童如能得到良好栽培将会成为将材、帅材或领袖、外交家的,可就因为黄金时代的不良处境而沦为庸人,这岂不是误人子弟的可悲现象吗?谁能断言条件再好、再先进的学校中将来就不会出现庸人呢?同是华夏子孙,同在一个地区相邻就学,就因为办学体制不同而条件悬殊,以致使两类学生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荣辱贵贱之分。

教育教学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但凡事都得有个轻重缓急, 而当务之急就是要立即运用行政力量,取消应试教育所派生出的若干不良现象,规定若干个“必须”和“不准”,制订若干个“违者”怎么“追究”的措施。如是,相信不但会大有转机,且将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