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教学领域的深层次管理

——兼谈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江西省莲花县壮场中学 刘龙飞

教学领域的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实施对教学领域的深层次管理是搞好教学管理的要害所在。忽视这一要害,势必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紊乱或失误。

教学领域管理层次有三:一是“量”的管理,二是“质”的管理,三是“效果”的管理。实施第一层次的管理较易,第二层次的管理颇难,第三层次的管理则依赖于前两个层次,尤其是取决于第二层次管理的优劣。由此足见,对教学领域中“质”的管理是最深层次的管理。

近年,学校对教学管理浮于第一层次“量”的管理者见多。教案数节数, 作业看次数,上课听课查堂数;外加教案写得整洁(或还好)有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作业有批改评语等,名曰:“常规检查”。期期如此,照常规例行公差。于是乎,欠教案节数者临阵加班抄袭凑足;少作业次数者找几个学生突击补上过关了之。如此办理,必然导致第三层次管理紊乱和失误。最终针对考试成绩用经济手段以了之。此乃弊端之一。主管教学工作者不深入“质”的管理层次,或抓不住“质”的管理要领,乃弊端之二。教学常规检查或请全体行政人员代行,或委托教研组长完成,主管者仅忙碌于收集他人代检记录表格,在教务会上宣读数据等事务工作,如此做法当然得不到教学领域里的真实情况,更谈不上对教学总体形势的评估。

实施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管理,笔者认为亦不难。浅见如下:

主管教学者务必潜入教学领域,身体力行。有一位教务主任,开学伊始、期中、期末“三深入”(深入教师、课堂、学生)常做不懈。一日一课(听

课)、一日一看(或看一科任者教案,或抽看某班某科的几本作业)、一日一谈(与老师或学生个别交谈)是他的“家常便饭”工作,每日约占两个小时工作时间,期中召开教学总体状况报告会,小结前期、指导后期教学工作; 期末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全学期教学总体状况报告会,总结本期指导下期教学工作。深受师、生欢迎。

“质”字当头,探求共识。某教务主任实施教材、教案讲课、作业四对口检查教学法,得心应手收效甚好。做法是:听课前先读教材,以求熟悉课内容;再读教案,以察其备课的准确度(含目的要求的准确性、重点、难点的准确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恰到好处,教学程序安排妥当与否,双边活动设计、作业选择布置的质和量是否恰如其分等);然后进入课堂听课,相互交流取得共识。这种做法既受老师欢迎,又能使主管者变“管理”为“指导”。因为主管者与教师在教学领域里有了共识,从而常常激发起任教者热心教学,调动其积极性。这种对教学“质”的深层管理方法是切实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精心发掘各个任教者点滴成功之作,形成教学领域里总体优势;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某些倾向性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某教务主任通过听课、交谈,了解到一位数学教师长年坚持两个“三三分割”法,自我控制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作业总量的分析解答数量(即:新授课时 1/3 时间指导学生自读, 1/3 时间重点讲解、1/3 时间当堂练习;练习册总量的 1/3 揭示、1/3 讲解,

1/3 学生自解,达到题题过关,)期中教学总体状况报告会上,充分肯定, 并予以推广。他了解到个别教师把一课时可授完的内容在教案案头加上“两课时”字样时,就及时通过个别摊牌交锋,使任教者心悦诚服。实践证明及时发掘优者优质,纠正偏者劣质,是“质”的管理至关紧要环节,坚持做下去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深层次管理的途径甚多,但无捷径,也无现成模式,务必因校制宜, 因人制宜。当然,也离不开“量”的管理层次。只有“质”与“量”双管齐下方可形成“效果”管理之坚实基础。